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大家讀老子/名典名選叢書

  • 作者:尹振環|責編:喬天一
  • 出版社:文津
  • ISBN:9787805547756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5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部解讀我國古代經典著作《老子》的大眾讀物,也是作者尹振環先生凝結生平心血的一部著作。《老子》語言簡短精煉,原文篇幅僅五千余字,但內涵精深蘊藉,讀者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理解,故歷代解說《老子》的著作從無間斷,闡發角度也各有不同。本書作者尹振環是研究迄今為止最為古老《老子》版本——郭店楚簡《老子》與馬王堆帛書《老子》——的知名專家,對《老子》內涵理解深刻,且以古本《老子》與今本《老子》相校勘,發現今本《老子》中不乏錯簡訛字,則以今本為基礎釋讀《老子》,也難免受到文本錯誤影響。故此,作者以四種古本《老子》與今本對照,糾正今本之誤,並對古本不一致之處擇善而從,加以訓釋,輔以解讀,以便廣大讀者理解《老子》的真正內涵。

作者介紹
尹振環|責編:喬天一
    尹振環(1934-2020),自學與治學60余年,發表文章170余篇,出版專著10本,其中中華書局出版《楚簡老子辨析》,商務印書館出版《帛書老子再疏義》、《重識老子與《老子》——其人其書其術其演變》,並被收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文庫。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帛書老子釋析》獲2000年貴州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帛書老子與老子術》獲200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帛書老子再疏義》獲201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民政府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重識老子與<老子>——其人其書其術其演變》獲201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2008年、2011年獲中國校友會網2008/2011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

目錄
上篇
  一 敦厚樸實,利天下而不敢自利
  二 德要純一不雜,一以貫之
  三 侯王要謙下,頻頻招致讚譽絕不可信
  四 反弱之道是指「君道」
  五 善始且善成之道
  六 聞道后的種種表現
  七 「三」,天地人也!
  八 故意強稱賢良不會有好結果
  九 水與氣的啟示
  十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十一 如何對待大成、大盈、大巧
  十二 清淡平靜,為了天下安定
  十三 從馬看有道、無道
  十四 災難之慘莫過於貪得無厭
  十五 古代主術之一
  十六 重新詮釋「為學者日益」
  十七 「取天下」不是「治理天下」
  十八 以百姓之心為心
  十九 不該忽略驚人的高死亡率
  二十 不能進入有生命危險的地方
  二十一 永遠遵循自然
  二十二 「玄德」即「天德」
  二十三 一切都需要從根本上著手
  二十四 「堵塞私學交往」的方略
  二十五 管束有頭腦的王公們
  二十六 「修齊治平」:立於不敗
  二十七 修身養性,比于赤子
  二十八 對待智者的「六不可」
  二十九 用正直之道為國為民
  三十 防止「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三十一 沒有比富民重農更為重要的了
  三十二 治大國,忌折騰
  三十三 道在鬼神之上
  三十四 大者宜為下
  三十五 向天子、執政者的進言
  三十六 為,而示之無為;事,而示之無事
  三十七 聖人始終不好大喜功
  三十八 輕諾必寡信
  三十九 治之於未亂
  四十 合抱之木
  四十一 固執己見,必然遠離規諫
  四十二 慎終若始
  四十三 君主的追求和學習必須與常人不同
  四十四 不是使人民聰明,而是使人民愚昧
  四十五 「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妙策
  四十六 小邦寡民的理想國
  四十七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四十八 只施予而不爭奪
  四十九 天下都說我偉大,不像吧

  五十 向侯王獻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五十一 不爭之德是不逞武勇、不怒、謙下
  五十二 禍莫大於無敵
  五十三 知我者稀
  五十四 知道自己無知,才最高明
  五十五 更大的威壓將來臨
  五十六 不要阻斷人民的安居樂業,堵塞他們的活路
  五十七 知生知殺,猛寬相濟
  五十八 必須借助神秘的天
  五十九 並非指責殺人
  六十 不治是因為重賦稅、奪農時、上之私慾多
  六十一 人民輕生冒死,是為了溫飽
  六十二 以柔守之的啟示
  六十三 效法天道:損有餘而益不足
  六十四 罪己者興,罪人者亡
  六十五 正話反聽
  六十六 不要向人逼債
下篇
  六十七 沒有永遠不變的道
  六十八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六十九 相反相成,永遠如此
  七十 為政之辯證法
  七十一 恆使民無知無欲
  七十二 萬物本源的創始者:道
  七十三 天地何曾有什麼仁義
  七十四 多聞數窮
  七十五 生養之神永存
  七十六 無私能成其私
  七十七 最高的德行像水像天
  七十八 功成身退,天之道
  七十九 有德者的形象
  八十 利在實有,用在虛空
  八十一 為腹不為目
  八十二 身重泰山,榮辱輕鴻毛
  八十三 「執今」之道,方能「御今」
  八十四 有道者的形象
  八十五 「知常」與「守靜」
  八十六 百姓曰我自然也
  八十七 倡仁導義者的「三絕」與「少私寡慾」
  八十八 杜絕私學
  八十九 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
  九十 老子自畫像
  九十一 唯道是從,哪能離得開人情人性!
  九十二 吹噓浮誇站不住
  九十三 不自以為是 不自我標榜
  九十四 少說大自然與吉凶禍福相關聯的話
  九十五 狂風暴雨的啟示
  九十六 對君上交友的勸告
  九十七 宇宙本體論引出「國中有四大安」
  九十八 萬乘之君不能離開嚴密的警衛

  九十九 力達至善:言、行、數、閉、結
  一百 為聖君、聖人設計的六條恆德
  一百零一 不可因私慾取天下
  一百零二 去甚 去大 去奢
  一百零三 不以兵強於天下
  一百零四 兵者不祥之器也
  一百零五 天地都不敢以道為臣,而況王乎
  一百零六 侯王有名之後應知其所止
  一百零七 知人 知己 自勝
  一百零八 聖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不自以為偉大
  一百零九 天下歸附於道,還是勢
  一百一十 道的吸引力遠不如音樂與食物
  一百一十一 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一百一十二 絕妙後序:「母在無名」
附錄一 楚簡《老子》,帛書《老子》甲、乙本
附錄二 需要推翻唐玄宗欽定《老子》的錯案
附錄三 四古本《老子》乃世界最早的政治道德著作
附錄四 我與古《老子》之緣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