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思想史綱(精)/經典力量

  • 作者:編者:侯外廬|責編:顧佳
  • 出版社:上海書店
  • ISBN:9787545823158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656
人民幣:RMB 1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復旦大學教授葛兆光先生認為,《中國思想通史》「幾乎籠罩了半個世紀」。但「無論如何,這是一部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線索複雜而且文獻翔實的著作,要對它進行細緻的分析必須極其認真」。一部被同行稱為影響「幾乎籠罩了半個世紀」的思想史著作,在中國近代學術史上是不多見的。
    《中國思想史綱》,是結合哲學思想和社會政治思想一起編著的,大體依據侯外廬主編的五卷六冊本《中國思想通史》的主要論點編寫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也可看作是《中國思想通史》的縮寫本。但是在編寫過程中有所側重、有所補充、有所發展,實際上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而並非《中國思想通史》的簡單重複和節略。

作者介紹
編者:侯外廬|責編:顧佳
    侯外廬(1903—1987),原名兆麟,又名玉樞,山西省平遙縣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1923年從河汾中學畢業,考入北京法政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同時攻讀法律和歷史。1927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其問根據德文版翻譯《資本論》。1930年經莫斯科回國,先後在哈爾濱法政大學、北平大學、香港達德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等校任教。抗日戰爭時期,在重慶主編《中蘇文化》,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48年由香港進入東北解放區。新中國成立以後,侯外廬先生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西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等職。曾當選為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六屆委員、常務委員。主要成果有《中國思想通史》(五卷六冊,主編、合著)、《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近世思想學說史》(上下卷)、《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封建社會史論》、《侯外廬史學論文選集》(上下卷)、《蘇聯歷史學界諸論爭解答》等。

目錄
再版前言
序言
緒論
第一篇  中國奴隸制社會及其向封建制社會過渡時期的思想
  第一章  殷代與西周的思想
    第一節  殷代和西周的傳統思想
    第二節  西周末年天道觀的動搖
  第二章  春秋時代的思想與春秋戰國之際的孔墨顯學
    第一節  春秋時代的思想和唯物主義的發展
    第二節  孔子的思想
    第三節  前期墨家的思想
  第三章  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與諸子學派的發展
    第一節  戰國時代的社會與思潮特點
    第二節  戰國時代的道家流派
    第三節  戰國前期的儒家——子思和孟軻
    第四節  戰國前期的唯物主義思潮和進步思想
    第五節  戰國時代認識論、邏輯思想中兩條路線的鬥爭
  第四章  百家學說的總結
    第一節  戰國末年社會的封建化過程
    第二節  陰陽五行學說的神秘化
    第三節  荀子的唯物主義思想
    第四節  法家思想與「百家爭鳴」的結束
    第五節  戰國末年結束「百家爭鳴」的思潮
第二篇  中國封建制社會前期的思想
  第一章  經學成為官方正宗思想
    第一節  中國封建制社會的形成
    第二節  漢初的子學餘緒與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學
    第三節  司馬遷的唯物主義觀點
  第二章  反對統治階級神學思想的鬥爭的高漲
    第一節  兩漢之際的讖緯、古文經學和異端思想
    第二節  王充的戰鬥的唯物主義思想(附張衡思想)
    第三節  漢末對政治、法律、道德的批判思想
  第三章  魏晉玄學與反玄學
    第一節  玄學的社會根源
    第二節  魏晉玄學的流派
    第三節  魏晉時期的反玄學的思想
  第四章  佛教、道教的傳布與神滅論的發展
    第一節  南北朝的社會及其意識形態
    第二節  南北朝的佛學和道教思想
    第三節  范縝的神滅論
第三篇  中國封建制社會後期第一階段的思想
  第一章  唐初的社會和思想
    第一節  中國封建制社會的發展及其由前期向後期轉變的特徵
    第二節  隋唐之際的佛學
    第三節  傅奕的反佛鬥爭和呂才對術數迷信的批判
    第四節  武周時期新興的佛學宗派
    第五節  劉知畿史學中的哲學思想
  第二章  唐中葉無神論、唯物主義思潮及其和唯心主義的鬥爭
    第一節  唐代後半期的政治鬥爭和思想鬥爭
    第二節  道學的先驅者韓愈和李翱

    第三節  柳宗元、劉禹錫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
    第四節  牛僧孺的無神論思想
  第三章  北宋的社會矛盾與理論鬥爭
    第一節  宋初的學術思想與王安石新學的興起
    第二節  北宋唯心主義道學的形成
    第三節  關學與張載的哲學思想
  第四章  南宋的道學與反道學的鬥爭
    第一節  朱熹的客觀唯心主義的思辨哲學
    第二節  陸九淵的唯心主義的「心學」體系
    第三節  陳亮、葉逋對道學唯心主義的批判
    第四節  封建制社會後期的道教
  第五章  元代與明代前期的思想
    第一節  元代與明代前期的社會及其思想界
    第二節  元代進步學者的思想
    第三節  王守仁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及其學派
    第四節  黃綰和王廷相對道學的批判
第四篇  中國封建制社會後期第二階段的思想
  第一章  晚明進步社會思潮的流派及其特點
    第一節  明清之際的社會歷史與進步社會思潮的概貌
    第二節  泰州學派創始者王艮的思想
    第三節  泰州學派繼承者何心隱與羅汝芳的思想
    第四節  李贄的反封建思想與哲學觀點
    第五節  呂坤對道學的叛離
    第六節  東林、復社的活動及其社會思想
    第七節  明中葉以後傳入的西學
    第八節  晚明的自然科學思想
  第二章  清初早期啟蒙思潮
    第一節  明末清初早期啟蒙思潮的特點
    第二節  方以智的學術思想與哲學觀點
    第三節  王夫之的思想及其學術貢獻
    第四節  黃宗羲、陳確對道學的批判和唐甄的政治與軍事思想
    第五節  顧炎武的學術思想(附李頤的思想)
    第六節  顏元學派及其思想
    第七節  清初其他進步思想家
  第三章  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初的清代思想
    第一節  乾嘉時期的中國社會與思潮
    第二節  戴震的思想及其對道學的批判
    第三節  洪亮吉的無神論思想及其社會觀點
    第四節  浙東學派的史學思想(附汪中思想)
    第五節  焦循的學術和思想
    第六節  阮元的學術觀點及其唯心主義認識論
第五篇  中國近代的社會思潮
  第一章  鴉片戰爭時期的社會思潮
    第一節  中國近代社會的開端與鴉片戰爭前後的思想界概況
    第二節  龔自珍的社會思想與哲學觀點
    第三節  魏源的社會思想與哲學觀點
  第二章  洪秀全和太平天國革命思想與封建反動思想的對立/zi
    第一節  洪秀全和太平天國的革命思想
    第二節  洪仁王于的思想
    第三節  曾國藩的政治思想與唯心主義哲學觀點

  第三章  十九世紀六十至九十年代初的社會思潮
    第一節  洋務派思想與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
    第二節  李善蘭與中國近代自然科學思想
    第三節  中國近代早期改良主義思潮
  第四章  戊戌變法時期的社會思潮
    第一節  變法維新思潮的高漲及其歷史特點
    第二節  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思想
    第三節  康有為的社會思想和哲學觀點
    第四節  譚嗣同的《仁學》及其思想
    第五節  嚴復介紹的西學及其思想
    第六節  舊學對新學的反動
  第五章  辛亥革命前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潮
    第一節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
    第二節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思想論戰
    第三節  孫中山的民主主義思想及其哲學觀點
    第四節  章太炎早期的政治觀點和學術思想
  第六章  「五四」時期的民主科學思潮和激進民主主義者的思想
    第一節  「五四」時期的民主與科學思潮
    第二節  蔡元培和魯迅的思想
    第三節  陳獨秀的早期思想和李大釗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
附錄
  以唯物史觀為主導,建構中國思想史的自主知識體系——《中國思想史綱》導讀侯且岸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