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戲之為戲(中國古典戲曲的本體與源流)

  • 作者:朱夏君|責編:邢俊華
  • 出版社:中國戲劇
  • ISBN:9787104053651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中國古典戲曲的重要構成、生成機制與創作原則——重述出發,梳理了古典戲曲史中的幾項問題,包括8世紀出現的參軍戲在唐宋時期的書寫傳統和聲音傳統,9—11世紀雜劇從口頭到書面的轉變,12世紀產生的唱賺的曲式結構、節奏組合、曲調來源與聲樂美學,13世紀以群體面目出現的歌曲與說唱(「曲唱」)伎藝在器樂伴奏、歌唱理論上的發展與變化,13、14世紀元雜劇對湯顯祖的影響.16、17世紀關於湯顯祖的《牡丹亭》的重要改、續版本——馮夢龍的《風流夢》和陳軾的《續牡丹亭》,18—20世紀作為草台戲曲的崑曲的另一支源流甬昆的歷史演變、劇目、藝術特徵等問題。本書緒論提出了古典戲曲的重述理論。該理論總結了古典戲曲在劇本創作、表演、舞台美術方面的重述行為,分析了重述元素確定意義的各種方式,即借代、象徵和任意,梳理了古典戲曲中重述發生的原因,即文化記憶的心理復現、「終極版本」的追求與捍衛、確立個體在傳統中的位置等。本書以重述理論為基點,結合參軍戲、宋雜劇、唱賺、說唱(「曲唱」)伎藝、湯顯祖作品及改本、崑曲重述版本之一——甬昆這幾個部分展開分析。

作者介紹
朱夏君|責編:邢俊華
    朱夏君,女,浙江舟山人。2011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獲戲劇戲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上海戲劇學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戲曲史論、崑曲史論。在《文學評論》、《藝術評論》、《中華戲曲》、《戲劇藝術》、《曲學》等發表過多篇論文。

目錄
緒論  重述:中國古典戲曲的本體存在
上編
  第一章  書寫與雜戲:唐「參軍戲」綜論
    第一節  《樂府雜錄·俳優》校訂
    第二節  釋「伶正」、「撰詞」與「韶州參軍」
    第三節  「陸參軍」的戲本與道具
    第四節  民間形態與胡戲淵源
  第二章  「雜劇詞」:早期戲本的書寫轉向
    第一節  從口頭到書寫:「雜劇詞」的「士大夫化」
    第二節  名實之辨:「雜劇詞」的類型問題
    第三節  共有文本:「雜劇詞」的書寫形態
  第三章  12世紀的變革:唱賺綜考
    第一節  唱賺的伴奏樂隊
    第二節  唱賺的曲式結構
    第三節  唱賺的節拍節奏
    第四節  唱賺的曲調來源
    第五節  唱賺的聲樂講求
  第四章  從宋金「曲唱」到元明「唱調」
    第一節  詞·曲·戲:技藝的演進
    第二節  確立笛子的主奏樂器地位
    第三節  「鼓板」樂隊基本定型
    第四節  聲樂經驗的總結
    第五節  元明南戲「唱調」
下編
  第五章  定律與定腔:崑曲南北曲的詞樂關係
    第一節  崑曲南北曲的詞、樂特點
    第二節  單支曲牌的詞格、韻位與板式、調式的對應關係
    第三節  文學情感展開與旋律展開手段的關係
  第六章  從元劇中打勘出來:湯顯祖與北曲
    第一節  湯顯祖與元曲的淵源
    第二節  模擬北曲的北套
    第三節  《臨川四夢》中的南北合套
    第四節  「以北詞法填南曲」
  第七章  「終極版本」的「重述」:改本與續本
    第一節  《風流夢》與《牡丹亭》
    第二節  陳軾與《續牡丹亭》
  第八章  另一支戲曲傳統:甬昆研究
    第一節  崑曲發展的兩支傳統和草昆的概念
    第二節  寧波崑曲之流變——從南戲到正昆,到草昆
    第三節  甬昆興衰史
    第四節  甬昆之劇目
    第五節  甬昆之藝術特色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