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徐州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精)

  • 作者:劉建達//許漢剛//李麗梅|責編:周丹//沈旭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56725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04
人民幣:RMB 3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在分析徐州及鄰區地震地質和地震活動特徵基礎上,採用重磁反演、地震層析成像和深地震資料等建立了深部地震構造模型,評價了發震特徵與孕震構造特徵;採用標準鑽孔探測、第四紀演化研究和淺層地震勘探、鑽孔聯合剖面探測、土樣與斷層物質年代測試等,研究並確定了徐州市5條斷層的空間展布和最新活動特徵;通過分析地震活動、構造應力場、地震複發行為和現今活動、構造變動特徵,評估了斷層潛在的最大發震能力和地震危險性;建立了目標區地下三維速度結構模型(淺部土層、深部岩層和地殼),並計算得到徐州市主要斷層和郯廬斷裂帶中南段最大發震能力作用下對徐州市造成的最大地震動影響場(加速度、速度、位移)分佈圖和地震危害性區劃圖。
    本書可供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震工程、岩土工程等有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科研院所、國土規劃和工程設計部門,以及防災減災、應急管理和風險隱患排查治理等部門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參考使用。

作者介紹
劉建達//許漢剛//李麗梅|責編:周丹//沈旭

目錄
前言
第1章  區域地震地質構造環境
  1.1  區域地質構造特徵
    1.1.1  大地構造分區
    1.1.2  地質構造特徵
  1.2  區域地質構造演化概況
    1.2.1  早中生代
    1.2.2  白堊紀
    1.2.3  古新世—早始新世
    1.2.4  中始新世—漸新世
    1.2.5  中新世至今
  1.3  區域新構造運動特徵
    1.3.1  地形地貌發育特徵
    1.3.2  新構造運動特徵
    1.3.3  新構造分區及特徵
    1.3.4  新構造運動與地震活動的關係
  1.4  區域主要斷裂特徵與活動性
    1.4.1  北北東向—北東向斷裂
    1.4.2  東西向斷裂
    1.4.3  南北向斷裂
    1.4.4  北西向—北西西向斷裂
  1.5  區域地震活動特徵
    1.5.1  地震資料來源
    1.5.2  地震區帶劃分
    1.5.3  工作區地震活動特徵
    1.5.4  破壞性地震影響場
    1.5.5  目標區地震活動特徵
  1.6  現代構造應力場特徵
    1.6.1  區域現代構造應力場
    1.6.2  工作區現代構造應力場
第2章  深部地震構造條件研究
  2.1  技術思路
  2.2  現代地震活動與地球動力學背景
    2.2.1  現代地震活動特徵
    2.2.2  地球動力學背景
  2.3  深地震探測速度結構
    2.3.1  資料收集
    2.3.2  研究區深部速度結構
    2.3.3  工作區深部速度結構
  2.4  重磁資料處理與解譯
    2.4.1  重磁資料數據處理
    2.4.2  重磁數據處理技術
    2.4.3  斷裂構造的重磁場特徵
    2.4.4  重力異常特徵
    2.4.5  航磁異常特徵
    2.4.6  主要斷裂重磁異常特徵
    2.4.7  莫霍面反演分析
    2.4.8  居裡面反演分析
    2.4.9  工作區重力場模型
  2.5  地震層析成像

    2.5.1  地震重新定位
    2.5.2  層析成像網格劃分
    2.5.3  地殼和上地幔三維速度結構成像
    2.5.4  工作區及附近深部速度結構
    2.5.5  目標區及附近深部速度結構
    2.5.6  郯廬斷裂帶深部速度結構
  2.6  工作區深部結構與孕震條件
    2.6.1  我國幾個大地震區的深部結構分析
    2.6.2  大地震孕育的深部結構條件
    2.6.3  工作區深部結構模型
    2.6.4  工作區及附近地區地震孕震環境分析
  2.7  目標區深部結構與孕震特徵
    2.7.1  目標區地殼深部結構模型
    2.7.2  目標區主要斷層深部結構特徵
    2.7.3  目標區構造應力場特徵
    2.7.4  目標區孕震環境分析
第3章  區域地層與目標區第四紀地質
  3.1  區域地層
    3.1.1  區域地層分區
    3.1.2  第四紀地層分區
    3.1.3  岩漿岩
  3.2  目標區地理與地形地貌
    3.2.1  自然地理概況
    3.2.2  地形地貌
  3.3  目標區地質構造
  3.4  目標區第四紀研究
    3.4.1  第四紀地層劃分
    3.4.2  目標區第四紀研究沿革
    3.4.3  新生代地層基本特徵
  3.5  標準地層鑽孔探測
    3.5.1  鑽探施工
    3.5.2  年代學測試
    3.5.3  孢粉分析
    3.5.4  綜合測井
    3.5.5  地層岩性和年齡測試
  3.6  目標區第四紀標準地層剖面
    3.6.1  平原區沉積地層
    3.6.2  丘陵區沉積地層
    3.6.3  徐州地區第四紀古地理環境分析
第4章  目標區隱伏斷層的綜合探測
  4.1  探測方法與技術
    4.1.1  技術思路
    4.1.2  淺層地震勘探關鍵技術
  4.2  淺層地震勘探試驗探測
    4.2.1  數據採集系統
    4.2.2  震源試驗
    4.2.3  探測方法選擇試驗
    4.2.4  弱活動斷層的探測技術
    4.2.5  資料處理結果比對
  4.3  高解析度遙感解譯

    4.3.1  遙感數據與處理
    4.3.2  斷裂構造解譯標誌
    4.3.3  目標區主要斷層遙感解譯
  4.4  隱伏斷層淺層地震勘探
    4.4.1  測線布置與觀測系統
    4.4.2  主要斷點及特徵
  4.5  鑽孔聯合剖面探測
    4.5.1  鑽孔布置原則
    4.5.2  鑽孔技術與編錄要求
    4.5.3  主要斷層鑽孔聯合剖面探測
第5章  目標區主要斷層特徵與活動性
  5.1  幕集—劉集斷裂
    5.1.1  基本特徵
    5.1.2  遙感解譯
    5.1.3  現場地震地質調查
    5.1.4  淺層地震勘探
    5.1.5  鑽孔聯合剖面探測
    5.1.6  幕集—劉集斷裂活動性鑒定結果
  5.2  不老河斷裂
    5.2.1  基本特徵
    5.2.2  遙感解譯
    5.2.3  現場地震地質調查
    5.2.4  淺層地震勘探
    5.2.5  鑽孔聯合剖面探測
    5.2.6  不老河斷裂活動性鑒定結果
  5.3  廢黃河斷裂
    5.3.1  基本特徵
    5.3.2  遙感解譯
    5.3.3  現場地震地質調查
    5.3.4  地質-地貌剖面測量
    5.3.5  淺層地震勘探
    5.3.6  鑽孔聯合剖面探測
    5.3.7  廢黃河斷裂活動性鑒定結果
  5.4  班井斷裂
    5.4.1  基本特徵
    5.4.2  遙感解譯
    5.4.3  現場地震地質調查
    5.4.4  淺層地震勘探
    5.4.5  鑽孔聯合剖面探測
    5.4.6  班井斷裂活動性鑒定結果
  5.5  邵樓斷裂
    5.5.1  基本特徵
    5.5.2  遙感解譯
    5.5.3  現場地震地質調查
    5.5.4  淺層地震勘探
    5.5.5  鑽孔聯合剖面探測
    5.5.6  邵樓斷裂活動性鑒定結果
  5.6  主要斷層活動性總體評價
第6章  目標斷層地震危險性評價
  6.1  活動斷層地震危險性

  6.2  目標區主要斷層發震能力比較
  6.3  目標區地震孕震條件分析
    6.3.1  地殼深部結構特徵
    6.3.2  目標斷層的深部特徵
    6.3.3  應力差異特徵分析
    6.3.4  應力集中位置估計
    6.3.5  孕震可能性分析
  6.4  徐州及鄰區地震活動性參數
    6.4.1  徐州及鄰區郯廬地震帶地震活動性參數統計分析
    6.4.2  目標區及鄰區地震活動性參數統計分析
  6.5  目標斷層的發震能力評價
    6.5.1  徐州及鄰區發震能力的宏觀判斷
    6.5.2  構造類比法估計目標斷層最大震級
    6.5.3  破裂模型經驗關係估計最大震級
    6.5.4  震級-頻度關係估計最大震級
    6.5.5  目標斷層最大潛在地震震級估計
  6.6  潛在地震的發震位置估計
    6.6.1  潛在地震的震中位置估計
    6.6.2  潛在地震的震源深度估計
  6.7  目標斷層的地震危險性概率估計
第7章  目標斷層地震危害性評價
  7.1  地震危害性評價理論與方法
    7.1.1  強地震動預測方法
    7.1.2  有限斷層震源模型
    7.1.3  地下速度結構模型
    7.1.4  地脈動探測的應用方法
  7.2  目標斷層震源模型
    7.2.1  目標斷層設定條件
    7.2.2  廢黃河斷裂震源模型
    7.2.3  邵樓斷裂震源模型
  7.3  地脈動觀測與解析
    7.3.1  目標區地脈動觀測
    7.3.2  地脈動解析簡介
    7.3.3  地脈動解析結果
    7.3.4  解析結果的驗證
  7.4  目標區地下速度結構模型
  7.5  強地震動計算與合成
    7.5.1  短周期強地震動計算
    7.5.2  長周期強地震動計算
    7.5.3  寬頻帶地震動合成
  7.6  目標斷層地震動預測
    7.6.1廢黃河斷裂M6.2級設定地震最大地震動分佈特徵
    7.6.2廢黃河斷裂M6.5級設定地震最大地震動分佈特徵
    7.6.3邵樓斷裂M5.8級設定地震最大地震動分佈特徵
    7.6.4邵樓斷裂M6.2級設定地震最大地震動分佈特徵
  7.7  目標斷層地震危害性評價與分析
    7.7.1  設定地震的目標區地震動響應區劃
    7.7.2  目標區地震危害性評價結果
    7.7.3  地震危害性評價結果分析
第8章  郯廬斷裂帶中南段發震對徐州的影響估計

  8.1  郯廬斷裂帶中南段斷裂活動性
  8.2  設定地震影響場及對徐州的影響估計
    8.2.1  1668年郯城8.級地震影響場
    8.2.2  以郯城大地震烈度資料估計設定地震對徐州的影響
    8.2.3  以衰減關係估計設定地震對徐州的影響
  8.3  郯廬斷裂帶中南段發震對徐州的危害性估計
    8.3.1  設定地震基本參數
    8.3.2  設定地震震源模型
    8.3.3  設定地震最大地震動場分析
    8.3.4  設定地震對目標區的危害性估計
    8.3.5  目標區地震動響應區劃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