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序 曲春景
引言
一、意識形態規訓:中國電影批評(1949-1979)的基本主題
二、從文化霸權到現代化:中國電影批評(1949-1979)的深層邏輯
三、各章的內容提要
第一章 批判運動中的電影批評
第一節 合力促成一元化批評格局我孫市部」
一、實用傳統與電影批評的現實功利性
二、政治領導層的意識形態要求
三、《講話》強力規訓文藝思想
第二節 政治強力介入《武訓傳》批評
一、從「口碑載道」到「思想反動」
二、從政治批評到權力批評
三、難得的「異質」聲音04I繼思希華繼個章四美
四、批評的後果及其政治邏輯
第三節 納入動員——改造系統的電影批評
一、從電影批評到政治討伐
二、對藝術性紀錄片的解讀
三、權力批評引發「拔白旗」電影批評
本章小結
第二章 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的電影本體批評
第一節 關於電影劇作規範的論爭
一、劇本為何難產
二、文學性與電影性:政治壓力下的劇本特性之爭
三、夏衍劇作觀:《寫劇本的幾個問題》
第二節 釐定導演職責的批評
一、政黨統轄下的「導演中心論」
二、編劇與導演主從關係論爭
三、回應電影自身要求的導演技巧批評
第三節 以意識形態為本位的電影形式批評
一、意在突出英雄主角的表演觀
二、電影形式的藝術化與民族化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政治語境中的本土化電影批評
第一節 蒙太奇的中國化及其祛魅」
第二節 向傳統文藝探勝求寶
第三節 初具類型意識的電影樣式批評學到升科工
一、如何評價社會主義新喜劇——歌頌型喜劇
二、關於「戲曲電影」的三次討論
三、「驚而又險」+「正面人物」:驚險片標準的確立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階級鬥爭思維導致的工具論電影批評
第一節 電影大批判的預演;對三批「毒草」影片的批判
一、單一政治標準和批判式批評方式的開始
二、「資產階級」符號構成批評暴力
三、政治大批判式批評的定型
第二節 徹底淪為政治工具的電影批評
一、對電影理論家話語權的剝奪
二、批判電影行政官員:攫取電影領導權
三、直指政治領導人的電影批判
第三節 激進電影批評觀的確立和應用
一、《紀要》催生「三突出」創作原則
二、「三突出」等激進電影批評觀及其方法的應用
三、一個特例:對《閃閃的紅星》的批評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從思想揭批到觀照自身:「文革」后的電影批評
第一節 揭批極左政治的電影批評
一、對「黑線專政」論和「三突出」原則的否定
二、揭批「陰謀電影」的政治目的
第二節 努力擺脫政治規訓的電影批評
一、補課與續接:電影特性批評
二、轉身之痛:「電影現代化」論爭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一、回憶錄、傳紀、文集、文選
二、學術文獻
三、報刊資料
附錄
毛澤東: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存目)(原載《人民日報》1951年5月20日)
史東山:辟「蒙太奇」的混亂解釋(存目)(原載史東山著:《電影藝術在表現形式上的12個特點》,中國電影出版社1995年版)
陳鯉庭:導演應該是影片生產的中心環節(存目)(原載《文匯報》1956年11月23日)
鍾惦裴:電影的鑼鼓(存目)(原載《文藝報》1956年23期)徐蘇靈:試談戲曲藝術片的一些問題(存目)(原載《中國電影》年第11期)
為什麼好的國產片這樣少?(存目)(原載《文匯報》1956年11月 14日)
夏衍: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向題(存目)(原載《電影藝術》1958年第9期)
戴厚英:關於「歌頌性喜劇」的矛盾衝突(存目)(原載《解放日報》1961年第5月16日)
賈霽:驚險樣式的一朵新花(存目)(原載《人民日報》1961年12月6日)
趙丹:林則徐形象的創造(存目)(原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