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當代文學思潮(1978-2020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凌逾|責編:韓琳//凌伊君
  • 出版社:陝西人民
  • ISBN:9787224150070
  • 出版日期:2023/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6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將研究時限定為1978—2022年,論述中國當代新文學思潮,內容包括啟蒙主義文學、新寫實文學、新人道主義文學、生態文學、女性主義文學、兒童文學、跨媒介文藝等。作者注重專業性與通識性的平衡,在納入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時,也避免過於晦澀的理論概念,在編撰過程中,始終堅持捕捉獨具「中國性」的文學範式,在對各種思潮的論述中突出本土性、中國性,力圖揭示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在世界文學中的獨特意義、地位和價值,為世界文學貢獻中國話語、中國審美、中國精神與中國想象。

作者介紹
編者:凌逾|責編:韓琳//凌伊君
    凌逾,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山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博士后,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高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對象。獲國家留學基金委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公派赴美訪學一年。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跨媒介文化、比較文學和華文文學研究。出版學術專著《跨媒介敘事——論西西小說新生態》《跨媒介:港台敘事作品選讀》等,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學術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后現代的空間敘事」演講獲「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海外華文與詩學)」最佳表達獎。論文《后現代的香港空間敘事》獲2010年第七屆「廣州文藝獎」三等獎。

目錄
緒論  中國當代文學新思潮研究的思考與探索
  第一節  為什麼中國文學思潮與文學史研究如影隨形?
  第二節  中國當代文學思潮研究有何特點?
  第三節  當代文學思潮論述如何拓展?
第一章  啟蒙主義文學思潮
  第一節  如何敘述曾經的傷和痛?
  第二節  為什麼要寫改革?
  第三節  為什麼文學要尋根?
第二章  西化的現代與先鋒文學思潮轉型
  第一節  現代主義思潮如何轉型?
  第二節  先鋒文學思潮如何轉型?
第三章  新寫實文學、新歷史主義文學思潮
  第一節  人們為什麼拋棄了理想主義?
  第二節  如何重新書寫日常?
  第三節  新歷史主義「新」在哪裡?
第四章  生態文學思潮
  第一節  中國生態文學是古代天人合一傳統的延續嗎?
  第二節  中國生態文學是對西方生態理論與文學的套用嗎?
  第三節  中國生態文學就是批判環境破壞現象嗎?
第五章  新人道主義文學思潮
  第一節  誰是底層?
  第二節  新人道主義文學思潮特色何在?
  第三節  如何重審新人道主義文學思潮?
第六章  女性主義文學思潮
  第一節  「女性」如何被重新發現?
  第二節  女性主義文學思潮怎樣流變?
  第三節  女性主義文學思潮有何特徵?
  第四節  女性主義文學思潮面臨何種困境?
第七章  兒童文學思潮
  第一節  兒童文學為何重興?
  第二節  兒童文學如何書寫?
  第三節  怎樣反思兒童文學?
第八章  港澳台文學思潮
  第一節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台灣文學呈現怎樣的多元化格局?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台灣文學的大眾化思潮有哪些獨特之處?
  第三節  為什麼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文學的多元共生思潮表現更明顯?
  第四節  香港成熟的都市文學為何得益於其「混雜性」的文化空間?
  第五節  為何21世紀以後香港會興起文化/文物保育運動?
  第六節  為什麼要關注香港各類消費性文學?
  第七節  「澳門文學」是何時提出的?
  第八節  現代主義詩潮在澳門文壇有何迴響?
  第九節  澳門文學為何走向跨界傳播?
第九章  「海絲路」文學思潮
  第一節  當代「海絲路」文學思潮緣何而來?
  第二節  當代「海絲路」文學思潮有何藝術特徵?
  第三節  如何評價當代「海絲路」文學思潮?
第十章  網路文學思潮
  第一節  網路文學是如何發生的?
  第二節  網路文學有哪些類型?
  第三節  為什麼網路文學大多有固定「套路」與「人設」?

  第四節  如何看待網路文學中作者與讀者的關係?
第十一章  文學的影視改編思潮
  第一節  啟蒙:文學再經典化為何需要影視改編?
  第二節  市場:文學影視改編如何走向個人化與世俗化?
  第三節  資本:影視改編如何進入文化工業體系?
  第四節  網路:如何以跨媒介思維理解文學IP的改編?
第十二章  跨媒介文藝思潮
  第一節  為什麼跨媒介文藝思潮會興起並快速發展?
  第二節  為什麼跨媒介以跨藝術與后經典敘事學為根基?
  第三節  為什麼跨媒介與學科跨越密切相關?
  第四節  為什麼跨媒介與新媒介技術息息相關?
  第五節  跨媒介文藝有哪些形態與特色?
  第六節  如何實現跨媒介創意?
  第七節  跨媒介文藝思潮有何意義?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