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探索觀(一個科學家的求知探索之旅)

  • 作者:(日)大栗博司|責編:顧煦|譯者:樊穎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33409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2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求知是人的本性」探索未知世界的人們是沒有地圖的旅者」。
    從古巴比倫的天文觀測,到今天探索宇宙奧秒的弦理論。
    從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到彭加勒的《科學與方法》。
    從中世紀的大學,到今天的科研機構。
    人類總是通過不懈地探索去拓展已知世界的邊界,我們被與生俱來的本能所驅使,從重複父母的應答,一步步走向無垠的宇宙。但不知何時,我們的好奇心被瑣碎的生活所磨滅,新的知識在我們眼中變得枯燥而無趣,我們也失去了探索與創造的渴望。
    本書以一個科學家的赤子之心,向我們展示了終身保持好奇心與興趣的秘訣,讓我們重新踏上探索之旅,成為終身的求知者。
    本書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求知之旅的開端介紹科學家的思考與思維方式;
    第二部分:四處求學的時代探討終身的求知學習之道;
    第三部分:培育基礎科學科學家是一個怎樣的職業;
    第四部分:基礎科學對社會的意義探討什麼是科學精神,我們應該擁有怎樣的探索心。
    同時,本書還向我們介紹了如何錘煉求學探索之旅上的必備工具。
    如何選擇和閱讀書籍。
    外語能力為什麼重要。
    如何與人溝通和演講。
    時間管理與健康管理。
    如何讓抽象的概念直觀化。

作者介紹
(日)大栗博司|責編:顧煦|譯者:樊穎
    大栗博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講席教授,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日本東京大學Kavti數學物理學聯合宇宙研究機構(Kavli IPMU)研究主任。東京大學理學博士,發現了量子場論與超弦理論的深層數學構造,其研究曾獲得美國數學學會大獎(2008年)、德國洪堡研究獎(2009年)、日本仁科紀念獎(2009年)、日本數學學會詹姆斯西蒙斯獎(2012年),《超弦理論:探究時間、空間及宇宙的本原》獲得2014年日本第30屆日本講談社科學出版獎。著有前沿物理科普三部曲《引力是什麼》《強力與弱力》《超弦理論》,數學入門科普《用數學的語言看世界》等。

目錄
前言
第1章  求知之旅的開端
  1.思考的樂趣
    在旋轉餐廳測量地球的大小
    嬰兒感受到的「發現」的喜悅
    享受在自由研究中不斷摸索的樂趣
    在「自由書房」中放牧
    BlueBacks和《萬有百科大事典》
    獨立思考阿基米德定律的推導
    挑戰解讀「從天上寄來的信」
    大學畢業前的三個學習目標
  專欄·伴我四海漫遊的「紙書」
  2.鍛煉思維方式
    在應試策略中與古代哲學家相遇
    笛卡爾找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難以令我信服
    哲學和科學的交流中孕育出新的世界觀
    什麼決定了研究的價值
    從物理學、數學的歷史中學到的東西
    哲學和歷史為什麼重要
    羅馬皇帝留下的話語
    應試教學參考書中的經典之作
    不選醫學選理學,不選東大選京大
    物理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一生中最刻苦學習的四年
    弗羅貝尼烏斯定理與快餐蕎麥麵
    向費曼學習自由自在地思考
    《理論物理學教程》的凝練之美
    不讀教科書,讀原論文的意義
    作為人文基礎的博雅教育
    向本多勝一學習如何寫文章
    從英國主辦的英語口語學校得到的收穫
  專欄·如何提高英語能力
  3.物理學家們的榮光與苦惱
    量子力學完成的瞬間—《部分與全部》
    在「鈾俱樂部」指導開發原子彈
    與恩師玻爾分道揚鑣
    戰爭的糾葛—戴森的《宇宙波瀾》
    「代數型」與「幾何型」
    從滿目瘡痍的東京傳來的訊息
    鬱悶啊,鬱悶—朝永振一郎  「留德日記」
    在「自由樂園」中度過的閃亮的日子
    仁科在理研的原子彈研究
    作為科學家的好奇心、作為人的倫理觀
    科學領域的發現無關善惡
    基礎科學這段沒有地圖的旅程——湯川秀樹的《旅人》
    創造概念—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
  專欄·概念需要謹慎對待
第2章  四處求學的時代
  創造新知

  研究生階段應該具備的三種能力
  反覆學習數次的「量子場論」
  「我來晚了」的自卑感
  向「刺蝟」和「狐狸」學習
  「大栗最喜歡扭曲的東西」
  抓住幸運女神的劉海兒
  去美國留學,還是去東京大學當助教
  在引入電子郵件之前的電傳
  首次海外出差住進了韓國總統的別墅
  在印度失蹤
  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
  在印度後空翻
  前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沒有博士學位的學者並不罕見
  是激烈的競爭之地還是自由的樂園
  博士論文和拉馬努金公式的30年
  回憶南部陽一郎
  去芝加哥大學任職以失敗告終
  聽著巴赫解開「簡化的弦理論」
  具有普遍性的成果——「BCOV」理論
  專欄·演講要準備好策略和講稿
第3章  培育基礎科學
  再續美國的職業生涯
  第二次超弦理論革命
  轉入加州理工學院
  12年的持續思考終於結出碩果
  徹底訓練語言能力的美國教育
  在新生錄取工作上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成功籌措33億日元的研究資金
  充滿奇跡的研究所—阿斯彭物理中心
  土生土長的日本人當上了美國物理學遺產的總裁
  參與東京大學研究據點構想的規劃
  「宇宙的數學」是什麼
  茶歇中誕生的跨領域研究的成果
  IPMU的誕生,成為科維理冠名研究所
  真正讓自己樂在其中的事情是什麼
  不忘使命
  新冠疫情加速了基礎科學的平等化進程
  落後於世界潮流的日本
  專欄·時間管理和健康管理都很重要
第4章  基礎科學對社會的意義
  東日本大地震后重新審視基礎科學的意義
  歸根結底科學是從天文學發展而來的
  兩種天文學的相遇與發展
  「12世紀文藝復興」引領了科學的復興
  大學和大學教授也誕生於12世紀
  基督教的世界觀受到的衝擊
  托馬斯阿奎那讓理性與基督教並存
  大學的死亡與重生
  工學院的誕生與大學使命的變化

  目的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
  收穫唾手可得的果實
  無用知識的用處
  有價值的研究出自探索之心
後記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