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腦脊髓手術入路多模態融合影像解剖學(精)/神經外科全媒體書系

  • 作者:編者:向偉楚|責編:張荔菲//陳中慧|總主編:馬廉亭
  • 出版社:湖北科技
  • ISBN:9787570622443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73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根據神經外科常用手術入路的解剖學需求,利用軟體,將CT、CTA、MRI等影像,進行多模態融合重建,獲得靜態或動態顱骨、腦神經、血管毗鄰關係的影像。有利於臨床診斷、治療、科研與教學,適合神經外科、神經內科、介人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專科醫生、研究生學習、應用與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向偉楚|責編:張荔菲//陳中慧|總主編:馬廉亭
    向偉楚,現任中國人民中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技師。湖北省腦血管病防治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出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誌》編輯。專註于神經外科「醫、教、研」工作,擅長腦脊髓血管疾病三維影像融合、4D血管成像技術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20余篇論文(其中SCI論文1篇)。作為副主編參編專著《神經系統疾病三維影像融合技術、應用及圖譜》。2020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21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均為第一發明人)。2020、 2021 年度被評為軍隊「四有」優秀文職人員。

目錄
第一章  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及其應用方法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三維影像融合發展簡史
  第三節  醫學三維影像融合的分類
  第四節  動態三維影像融合立體解剖成像技術
  第五節  病例展示
第二章  顱眶區入路
  第一節  眼眶的解剖
  第二節  顱眶區入路的應用
  第三節  融合影像技術指導手術治療
  第四節  眼動脈的解剖變異
  第五節  病例展示
第三章  經鼻—蝶竇—鞍底入路
  第一節  經鼻—蝶竇—鞍底人路的發展簡史
  第二節  經鼻—蝶竇—鞍底人路的解剖及選擇
  第三節  經鼻—蝶竇—鞍底人路的操作步驟
  第四節  經鼻—蝶竇—鞍底手術的術后注意事項
  第五節  經鼻—蝶竇—鞍底人路的優勢和局限性
  第六節  病例展示
第四章  橋小腦角區入路
  第一節  橋小腦角區入路簡介
  第二節  乙狀竇后入路、乙狀竇前一迷路后鎖孔入路的特點
  第三節  橋小腦角區人路深部的解剖
  第四節  病例展示
第五章  經額部縱裂胼胝體入路
  第一節  經額部縱裂胼胝體入路簡介
  第二節  幕上腦室系統的解剖
  第三節  經額部縱裂胼胝體入路的適應證、禁忌證、術前準備
  第四節  經額部縱裂胼胝體人路的操作步驟
  第五節  經額部縱裂胼胝體人路的注意事項
  第六節  側腦室及第三腦室腫瘤切除的入路選擇
  第七節  病例展示
第六章  枕下后正中入路
  第一節  枕下后正中入路在切除顱后窩腫瘤中的應用
  第二節  枕下后正中入路的具體介紹
  第三節  病例展示
第七章  翼點入路
  第一節  翼點人路的歷史及演化
  第二節  翼點人路的相關解剖
  第三節  翼點入路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四節  翼點入路的操作步驟
  第五節  併發症的預防
  第六節  翼點入路的演化
  第七節  病例展示
第八章  脊柱脊髓入路
  第一節  相關解剖
  第二節  手術入路的選擇
  第三節  手術人路的應用
  第四節  頸、胸、腰、?部位的腫瘤手術入路
  第五節  脊髓血管病的手術人路:

第九章  腦脊髓手術入路的麻醉方式以及體位擺放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