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智能與湧現(智能傳播時代的新媒介新關係新生存)

  • 作者:彭蘭|責編:官楊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463204
  • 出版日期:2023/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6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人工智慧的發展,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智能傳播時代。智能傳播是人工智慧技術與傳播這兩大系統的融合,也是人與機器兩大系統的融合,但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相加,而是會形成很多原有系統不存在的「湧現性」,呈現出全新而繁雜的傳播圖景、傳播機理。本書從智能傳播時代媒介的新表現形態及影響、媒介內容生產的新機制、人與機器的新關係、人的新生存狀態等視角,對這種湧現性進行探究。無論是傳媒從業者、學者、研究者,還是對智能傳播時代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從本書中獲得啟發和思考。

作者介紹
彭蘭|責編:官楊
    彭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兼有電腦與新聞傳播學專業雙重學科背景,1997年開始從事網路傳播的教學與研究,對網路傳播的發展過程有著透徹的理解,參與過大量的網路傳播實踐研討,是我國最早從事網路傳播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學者之一。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媒體,先後出版《中國網路媒體的第一個十年》《網路傳播學》《網路傳播概論》《數字媒體傳播概論》《社會化媒體》等10余部專著或教材。

目錄
第1章  智能傳播時代的到來
  1.1  智能傳播及其本質特徵
  1.2  智能傳播中的新媒介
    1.2.1  萬物皆媒的媒介景觀
    1.2.2  成為媒介的演算法與數據
    1.2.3  成為「人肉終端」的人
  1.3  智能傳播建構的新人機關係
    1.3.1  智能傳播中三種重要的人機關係模式
    1.3.2  人機關係下人的角色調適
  1.4  智能傳播背景下的新生存
  1.5  湧現:人工智慧與傳播的融合將走向何方
第2章  智能傳播時代的內容產業變革
  2.1  智媒化:涌動的新技術浪潮
    2.1.1  智媒來臨:萬物皆媒、人機共生、共同演化
    2.1.2  新聞+機器:五種新模式
    2.1.3  智媒生態:無邊界重構
    2.1.4  人機博弈:以何為本
  2.2  智媒趨勢下內容生產中的人機關係
    2.2.1  人機協同:智能化內容生產的常態機制
    2.2.2  各守一端:內容生產中機器與人的不同能力偏向
    2.2.3  誰主沉浮:人機關係中的「主」與「從」
  2.3  智能傳播時代的新內容革命
    2.3.1  內容生產2.0:一場智能化驅動的底層革命
    2.3.2  內容分發2.0:用演算法尋求「落點」
    2.3.3  內容消費2.0:個性化與社交化交織,消費與生產一體
    2.3.4  平台:決定內容生態的關鍵
    2.3.5  市場重構與關係重構:內容變革的深層影響
    2.3.6  倫理考察與權力約束:內容產業智能應用風險的防範
第3章  智能傳播時代演算法對人的形塑
  3.1  演算法將如何改變我們
    3.1.1  演算法對生存的影響
    3.1.2  作為媒介的演算法建構的認知」
    3.1.3  作為媒介的演算法建構的關係
    3.1.4  演算法對共同體的強化或促成
    3.1.5  演算法權力及其約束
  3.2  演算法社會的「囚徒」風險
    3.2.1  人的認知、判斷與決策是否會受制于演算法
    3.2.2  人的社會位置是否會被演算法禁錮
    3.2.3  人的勞動是否會被演算法隱性控制
    3.2.4  演算法社會對人的監控會強化嗎
  3.3  「與演算法共存」背景下的演算法素養
    3.3.1  演算法素養:媒介素養發展的新階段
    3.3.2  演算法開發者的演算法素養
    3.3.3  演算法使用者的演算法素養
第4章  智能傳播中的人機關係及新生存圖景
  4.1  數據化生存:被機器量化與外化的人與人生
    4.1.1  從「數字化生存」到「數據化生存」
    4.1.2  正在被「全息」數據化的人
    4.1.3  數據化如何影響人的生存
  4.2  「賽博格化」生存:人機一體的「後人類」生存

    4.2.1  智能趨勢、賽博格與後人類
    4.2.2  智能設備促進的賽博格化
    4.2.3  人的虛擬實體化與元件化
    4.2.4  虛擬空間中並沒消失的「具身性」
  4.3  藝術化生存:人機協同的AIGC與新的生存走向
    4.3.1  藝術創作滲透的日常空間與平民的「藝術化生存」
    4.3.2  走向虛構化的視覺空間與幻象化的人
  4.4  人機交流:人機共存空間中的新交流
    4.4.1  正在形成的人機共存空間與人機交流
    4.4.2&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