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臨證餘墨

  • 作者:編者:錢榮江//林朝陽|責編:稅萌成
  • 出版社:四川科技
  • ISBN:9787572710421
  • 出版日期:2023/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6
人民幣:RMB 8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錢榮江主任中醫師從醫四十余年的經驗總結。全書分為臨證經驗探析、讀醫隨筆、臨證心悟、臨床醫案四個部分。臨證經驗探析主要總結了錢老的學術經驗、診療特點等內容。讀醫隨筆主要收錄了錢老研讀中醫典籍的部分讀書筆記、經典名方的運用心得、內科病癥的診治心得以及中醫養生等內容。臨證心語主要記載了錢老對心悸、胸痹等10余種病癥的診治體會。臨床醫案記錄了錢老對各類疾病的辨證思維和獨到的臨床用藥經驗。全書較好體現了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倡導陰陽氣血平衡、重視脾腎以培本固基、遣方用藥務求精當的學術思想,具有一定的臨床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編者:錢榮江//林朝陽|責編:稅萌成
    錢榮江,男,出生於1956年,浙江寧海人,主任中醫師,畢業於浙江中醫學院(現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省基層名中醫,寧波市名中醫,寧海縣名中醫,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寧波市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從醫四十余載,作風嚴謹,醫德高尚,經驗豐富。治學上主張虛心學習先輩前賢,上溯岐黃,下融諸家,力求融會貫通。學術思想上主張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審證求因,明辨病位;倡導陰陽氣血的平衡療法,以平調陰陽、升降氣機為原則,氣血調暢,達到人體生命活動的最佳平衡狀態;重視脾腎的補益,以培本固基,增強體質,養生祛病;遣方用藥,源出經典,務求精當,提高療效。臨床工作中,錢榮江主任中醫師汲取中西醫之長,採用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的方法,以提高臨床療效,擅治內科雜症,尤其在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眩暈、頭痛、失眠、焦慮症、胃腸病、疲勞綜合征、腫瘤放化療及術后的中醫調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其辨證精細,治法靈活,思路新穎,不囿於傳統,善辟蹊徑,運用現代醫學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成果,研究並拓展中醫的新理論和新思路,發揚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不斷總結,形成了他獨特的辨證思路和論治規律。

目錄
第一章  錢榮江主任中醫師臨證經驗探析
  一、善用和法
  二、妙用小柴胡
  三、補中益氣治百病
  四、通腑逐瘀療中風
  五、宣清下和升降散
第二章  讀醫隨筆
  第一節  談談學習中醫的體會
    一、勤讀經典,博取眾長
    二、辨病辨證,審證求因
    三、陰陽平衡,執中致和
    四、注重脾腎,培本固基
    五、遣方用藥,務求精當
  第二節  《內經》讀書心得
    一、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解
    二、談「治未病」
    三、對「病在肝,愈在夏」之認識
    四、從「肝生於左」談氣機升降
  第三節  《脾胃論》心得體會
    一、脾胃是元氣充養之源
    二、脾胃是氣機升降之樞
    三、脾胃病的發病原因
    四、關於陰火
    五、脾胃病的用藥特色
  第四節  《丹溪心法》讀書心得
    一、論治中風主痰
    二、左金丸治肝火
    三、越鞠丸解諸郁
  第五節  加味血府逐瘀湯治療竇性心動過緩
  第六節  芒硝的臨床應用體會
  第七節  五苓散治療流行性出血熱1例
  第八節  小柴胡湯臨床應用
  第九節  柴胡桂枝湯的臨床應用
  第十節  柴胡桂枝幹薑湯的臨床應用
  第十一節  談補中益氣湯
  第十二節  談炙甘草湯
  第十三節  談昇陽散火湯
  第十四節  中風臨證淺識
  第十五節  化痰祛瘀法治療腦梗死
  第十六節  活血通腑法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
  第十七節  淺談無癥狀腦梗死的辨治思路
  第十八節  清瘀通塞湯治療腦梗死急性期
  第十九節  淺述唐容川對瘀血證的認識及對治療中風的指導意義
  第二十節  中風后痴呆從脾論治摭拾
  第二十一節  中醫藥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
  第二十二節  益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
  第二十三節  升降散治火郁
  第二十四節  火郁證治
    一、火郁的病因病機
    二、火郁的臨床表現

    三、火郁的治療原則
  第二十五節  甘草小麥大棗湯治療抑鬱症經驗點滴
    一、甘草小麥大棗湯合柴胡疏肝散治肝鬱
    二、甘草小麥大棗湯合溫膽湯治痰郁
    三、甘草小麥大棗湯合梔子豉湯治火郁
    四、甘草小麥大棗湯合補中益氣湯治虛郁
    五、甘草小麥大棗湯合血府逐瘀湯治血郁
  第二十六節  癲癇重在益腎清濁
    一、腦髓的生理及與腎精的關係
    二、痰瘀互結是發病關鍵所在
    三、治療重在益腎清濁
  第二十七節  從脾陰虛論治腹水
  第二十八節  流行性出血熱早期利尿四法
    一、清熱利尿法
    二、滋陰利尿法
    三、化瘀利尿法
    四、淡滲利尿法
  第二十九節  淺談古代醫案讀法
    一、閱讀之法
  第三十節  淺談中醫體質與養生
    一、中醫體質的概念
    二、中醫體質養生原則
  第三十一節  夏季須防熱中風
  第三十二節  養生貴在心理平衡
第三章  臨證心悟
  第一節  心悸
    一、定義
    二、歷史沿革
    三、病因病機
    四、證候分類
    五、診治體會
  第二節  胸痹
    一、定義
    二、歷史沿革
    三、病因病機
    四、證候分類
    五、診治體會
  第三節  中風
    一、定義
    二、歷史沿革
    三、病因病機
    四、證候分類
    五、診治體會
  第四節  眩暈
    一、定義
    二、歷史沿革
    三、病因病機
    四、證候分類
    五、診治體會
  第五節  頭痛

    一、定義
    二、歷史沿革
    三、病因病機
    四、證候分類
    五、診治體會
  第六節  不寐
    一、定義
    二、歷史沿革
    三、病因病機
    四、證候分類
    五、診治體會
  第七節  郁證
    一、定義
    二、歷史沿革
    三、病因病機
    四、證候分類
    五、診治體會
  第八節  痴呆
    一、定義
    二、歷史沿革
    三、病因病機
    四、證候分類
    五、診治體會
  第九節  汗證
    一、定義
    二、歷史沿革
    三、病因病機
    四、證候分類
    五、診治體會
  第十節  濕阻
    一、定義
    二、歷史沿革
    三、病因病機
    四、癥候分類
    五、診治體會
第四章  臨床醫案
  第一節  感冒
  第二節  咳嗽
  第三節  哮病
  第四節  喘證
  第五節  心悸
  第六節  胸痹
  第七節  頭痛
  第八節  眩暈
  第九節  中風
  第十節  口僻
  第十一節  郁證
  第十二節  不寐
  第十三節  多寐
  第十四節  癇證

  第十五節  胃痛
  第十六節  痞滿
  第十七節  呃逆
  第十八節  嘔吐
  第十九節  泄瀉
  第二十節  便秘
  第二十一節  消渴
  第二十二節  汗證
  第二十三節  虛勞
  第二十四節  內傷發熱
  第二十五節  腰痛
  第二十六節  濕阻
  第二十七節  水腫
  第二十八節  淋證
  第二十九節  癌病
  第三十節  厥陰病
  第三十一節  熱擾胸膈證
  第三十二節  耳鳴
  第三十三節  口腔潰瘍
  第三十四節  喉痹
  第三十五節  陽痿
  第三十六節  痿證
  第三十七節  痹證
  第三十八節  脈痹
  第三十九節  丹毒
  第四十節  脫髮
  第四十一節  癮疹(人工性蕁麻疹)
  第四十二節  黃褐斑
  第四十三節  痤瘡
  第四十四節  白斑病
  第四十五節  痛經
  第四十六節  月經不調
主要參考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