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網路傳播概論(第5版21世紀新媒體專業系列教材)

  • 作者:彭蘭|責編:徐德霞//翟江虹//周瑩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319728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4
人民幣:RMB 6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網路傳播概論》是國內出版較早且影響力較大的網路傳播方面的教材之一,推動了國內新聞院系的網路傳播教學。第5版立足智能化媒體時代,密切關注智能時代、演算法社會,分析網路傳播的內在規律,研究網路傳播的各種潛在影響,對網路傳播中的新現象、新手段與新思維進行了介紹與分析,重點補充了「網路傳播與網路空間中的人」「網路時代的傳媒生態」「網路重塑的文化」以及「網路時代新的社會特徵」等新內容。與前四版相比,第5版在結構上有很大調整,理論與實務問題相互融合,在結構上去除了界限。全書不再以傳統的傳播理論為基本框架,而是沿著「媒介—傳播—人—關係—社會」這樣的線索構架全篇,這也是作者認為的網路技術對現實產生作用的基本線索之一。

作者介紹
彭蘭|責編:徐德霞//翟江虹//周瑩
    彭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兼有電腦與新聞傳播學專業雙重學科背景,1997年開始從事網路傳播的教學與研究,對網路傳播的發展過程有著透徹的理解,參與過大量的網路傳播實踐研討,是我國最早從事網路傳播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學者之一。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媒體,先後出版《中國網路媒體的第一個十年》《網路傳播學》《網路傳播概論》《數字媒體傳播概論》《社會化媒體》等10余部專著或教材。

目錄
第一章  網路媒介的演化
  第一節  連接的進化及其驅動的網路媒介升級
  第二節  傳播渠道的變遷及其引發的模式變革
  第三節  網路時代媒介觀的多元化與媒介的新體現
第二章  網路重構的傳播
  第一節  可供性視角下網路推動的傳播變化
  第二節  網路驅動的傳播形態與要素變革
第三章  網路傳播形式的流變
  第一節  網站傳播:大眾傳播的延續
  第二節  論壇:「古老」、封閉的社會化媒體
  第三節  博客:個體為中心的社會化舞台
  第四節  維基:協作式知識生產系統
  第五節  sNS:小世界的映射
  第六節  微博:大眾傳播的社交化
  第七節  App:移動時代的新「門戶」
  第八節  微信:三個層級傳播的貫通
  第九節  視頻社交平台:現實世界與影像世界的互動
  第十節  生活分享類社交平台:消費的媒介化與社會化
第四章  網路傳播的多重策略
  第一節  社交化策略
  第二節  移動化策略
  第三節  視頻化策略
  第四節  融合化策略
  第五節  數據化與可視化報道策略
第五章  智能時代與智能傳播走向
  第一節  機器作為傳播主體:智能傳播的核心特徵
  第二節  智媒:智能傳播引發的行業性變革
  第三節  智媒化生存:智能傳播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
第六章  網路傳播與網路空間中的人
  第一節  數字化與數據化的人
  第二節  節點化的人
  第三節  媒介化的人
  第四節  賽博格化的人
第七章  網路傳播建構的關係
  第一節  人與媒介及內容的關係深化
  第二節  網路推動下人與人的關係運動
  第三節  人與機器新關係帶來的挑戰
第八章  網路時代的傳媒生態
  第一節  媒介融合:傳媒生態變革的多層面表現
  第二節  破壁、開放與漂移:網路時代新聞業的特徵
  第三節  衝突、溝通、對話:網路時代的公共傳播系統
  第四節  網路公共傳播中的典型現象
  第五節  無邊界時代傳媒業專業性的重塑
第九章  網路重塑的文化
  第一節  網路文化概述
  第二節  網路中的亞文化人群
  第三節  網路孕育的典型文化
第十章  網路時代新的社會特徵
  第一節  網路社會與互聯網社會
  第二節  平台社會

  第三節  演算法社會
  第四節  元宇宙構想與虛實相融的社會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