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形而上學講演錄(精)/守望者

  • 作者:余紀元|責編:符愛霞|整理:晏玉榮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318714
  • 出版日期:2023/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05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形而上學>講演錄》根據余紀元先生於2011年夏天在山東大學哲學與發展學院講授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的課堂錄音整理而成。它盡可能地保留了先生深入淺出、風趣幽默的講課風格,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課程涵蓋了形而上學的性質,範疇與being,本體與屬性,作為being的being,變化、本體與主體,本質和形式,形式因、自然與目的論,潛能和現實,神學與形而上學的統一性等主題。文本包括《形而上學》的關鍵部分,以及《範疇篇》《物理學》《論生成與消滅》《論靈魂》《尼各馬可倫理學》等相關內容。在特定問題的討論中,課程還介紹了西方學界的相關論爭與新解釋。強烈的問題意識貫穿課堂始終,能夠幫助我們形成對《形而上學》這部西方哲學奠基性著作的批判性的理解。

作者介紹
余紀元|責編:符愛霞|整理:晏玉榮

目錄
第一講  形而上學的著作、性質與方法
  一、《形而上學》與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整體
    (一)《形而上學》著作及其生成情況
    (二)《形而上學》的結構
    (三)《形而上學》與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整體
    (四)《形而上學》研究的最新發展
  二、形而上學的性質
    (一)《形而上學》的第一句話
    (二)幾種認知能力
    (三)形而上學的特徵
    (四)驚奇與哲學
  三、形而上學的方法
    (一)哲學是一項集體研究的活動
    (二)形而上學對聽眾的要求
第二講  範疇與beings
  一、什麼是being
    (一)為什麼being最讓人困惑
    (二)being的中文翻譯問題
  二、being的四種類型
    (一)being的四種類型
    (二)範疇的being與潛能/現實的being的區分
    (三)亞里士多德研究世界的兩種方式
  三、《範疇篇》第一至四章
    (一)第一章:「同名異義」、「同名同義」與 「同源派生」
    (二)第二章 :「內居於」與 「表述」
    (三)第三章:種與屬
    (四)第四章:being的種類
  四、《論題篇》第一卷第九章
    (一)範疇與謂述的種類
    (二)弗雷德的貢獻
第三講  本體與屬性
  一、《範疇篇》第五章
    (一)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
    (二)本質的謂述和偶性的謂述
    (三)第一本體和主體
    (四)第二本體和主體
    (五)第二本體與 「內居於」
    (六)第一本體的各種特徵
  二、《形而上學》第七卷第一、二章
    (一)being的多種含義 :本體與屬性
    (二)「是什麼」(tiesti)與 「這一個」(todeti)
    (三)其他範疇對本體的依賴性以及它們的獨特意義
    (四)本體在三種意義上優先於其他範疇
    (五)從 「什麼是being」到 「什麼是本體」
    (六)與 《範疇篇》第五章的比較
第四講  作為being的being
  一、《形而上學》第四卷第一句話
    (一)beingasbeing
    (二)科學:特殊與普遍
    (三)beingasbeing的屬性

  二、being的普遍科學如何可能
    (一)《後分析篇》中的科學概念
    (二)《後分析篇》對普遍科學的否定
    (三)being不是一個種
    (四)《形而上學》第三卷的前四個問題
  三、中心含義
  四、歐文的兩個論點
  五、關於歐文的第一個論點
  六、關於歐文的第二個論點
  七、形而上學與辯證法
  八、不矛盾律以及對它的辯護
    (一)最確定的原則:存在中的定律還是思想中的定律 (第三章)
    (二)駁斥否定不矛盾的論點:赫拉克利特與普羅泰戈拉 (第四章)
    (三)對不矛盾律的論證:否定不矛盾律的困難
  九、對排中律的考察 (第五至八章)
第五講  變化、本體與主體
  一、《物理學》第一卷:形式與質料的引入
    (一)《形而上學》第七卷第三章與 《物理學》第一卷
    (二)關於變化的理智思潮
    (三)範疇理論與對巴門尼德的駁斥
    (四)變化的三要素:日常語言的路徑
    (五)範疇與變化:兩種類型的變化
    (六)本體性的變化
    (七)形式與質料的區分是如何得到的
    (八)《論生成與消滅》:進一步區分兩種類型的變化
  二、《形而上學》第七卷第三章
    (一)兩個列表
    (二)本體的主體標準的問題
    (三)對主體標準批評的含義
    (四)第七卷第三章的結構
    (五)形式問題的困惑
第六講  本質和形式
  一、本質與定義
    (一)什麼是本質
    (二)本質和偶性複合體的區分
  二、形式在本體論中的地位
    (一)對 《範疇篇》與 《形而上學》第七卷的
  關係的傳統認識
    (二)本體的特殊性與普遍性
    (三)分離和 「這一個」
  三、「這一個」和分離之間的緊張
    (一)兩種嘗試之間的矛盾
    (二)《形而上學》第七卷的困境:三個前提
第七講  形式因、自然與目的論
  一、《形而上學》第七卷第十七章:一個新的開始
    (一)作為形式因的本體
    (二)關於原因和形式/質料的討論
    (三)為什麼S是P
    (四)第十七章與以往章節的不同
  二、第七、八、九卷是一個統一體嗎

    (一)傳統的觀點
    (二)它們是一個統一體嗎
    (三)多種形式/質料的關係
    (四)對第七、八、九卷的重新組合
  三、亞里士多德的兩條路徑:範疇的being和潛能/
  現實的being
  四、自然與目的論
    (一)自然
    (二)原因:形式因和質料因
    (三)目的論和必然性
第八講  潛能和現實
  一、對範疇的being和潛能/現實的being的回顧
    (一)範疇的being與潛能/現實的being的差別
    (二)《形而上學》第八、九卷與 《物理學》
  二、《形而上學》第九卷的結構
  三、兩類潛能和現實
  四、運動與現實的區分
  五、本體性的潛能和現實
    (一)人造物的潛能和現實
    (二)自然物的本體性生成
    (三)本體性活動
  六、本體性的統一
  七、現實先於潛能
第九講  神學與形而上學的統一性
  一、運動變化:從單個事物到整個世界
  二、最終的原因:「不動的推動者」
  三、不動的推動者如何推動事物
  四、事物在慾望什麼
    (一)無機物的慾望
    (二)有機物的慾望
    (三)人的慾望
  五、神和思辨
  六、秩序和秩序的原因
  七、《形而上學》第六卷第一章的結構
  八、形而上學:兩種概念
  九、第七、八、九卷,神學與本體論之間的緊張
  十、我的觀點
附錄
  一、課程說明
  二、講課提綱 (英文)
    TheNatureofWisdom
    CategoriesandBeings
    SubstanceandAttributes (othercategories)
    BeingquaBeing
    ChangeandForm/Matter
    EssenceandForm
    Meta.:TheOntologicalStatusofForm
    FormalCause:vii.17andviii
    Nature(Chs.1 2)
    PotentialityandActuality

    Theology:Metaphysics12
    Meta.E(vi).1
  三、總體閱讀書目
  四、各卷閱讀論文
  五、主要人物參照和介紹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