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植物生理學(第4版高等師範院校生命科學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王寶山|責編:朱靈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54905
  • 出版日期:2023/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1
人民幣:RMB 7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保持了前三版的特色,系統性好、邏輯性強,反映植物生理學進展、注重與中學生物教材相關知識點的銜接和拓展,並在此基礎上,對近年來植物生理學主要領域的新發現、新成就進行了補充和完善,關注我國科學家所做的重要貢獻、學科前沿問題和國際熱點,注重社會、生活和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的介紹,對部分章節進行了調整。
    全書除緒論外共分11章,包括植物的水分代謝、植物的礦質營養、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細胞的信號轉導、植物生長物質、植物的光形態建成、植物的生長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以及植物的逆境生理。第四版教材將原第12章植物分子生物學與植物生理相關內容整合到相關章節中,對思考題、專業名詞和參考文獻進行了修改補充。
    本書可作為高等師範院校、綜合性大學和高等農林院校的植物生理學教材,也可作為其他教學、科研人員及中學生物教師的參考用書。

作者介紹
編者:王寶山|責編:朱靈

目錄
緒論
  0.1  植物生理學的概念和內容
  0.2  植物生理學的產生和發展
    0.2.1  植物生理學的產生
    0.2.2  植物生理學的發展
  0.3  植物生理學的學習方法
    0.3.1  學習植物生理學的基礎
    0.3.2  要貫徹三個觀點
  0.4  植物生理學的展望與任務
  思考題
第1章  植物的水分代謝
  1.1  水分與植物的生命活動
    1.1.1  植物的含水量
    1.1.2  植物體內水分的存在狀態
    1.1.3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1.2  植物細胞對水分的吸收
    1.2.1  水勢的概念及水的遷移過程
    1.2.2  植物細胞的水勢組成
    1.2.3  植物細胞吸水的方式
    1.2.4  水分的跨膜運輸與水孔蛋白
    1.2.5  細胞間水分的移動
  1.3  植物根系對水分的吸收
    1.3.1  土壤中的水分和土壤水勢
    1.3.2  植物根系吸水的部位
    1.3.3  根系吸水的途徑
    1.3.4  根系吸水的動力
    1.3.5  影響根系吸水的外部因素
  1.4  植物體內水分向地上部的運輸
    1.4.1  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途徑及速度
    1.4.2  水分運輸的動力
  1.5  蒸騰作用
    1.5.1  蒸騰作用的意義
    1.5.2  蒸騰作用進行的部位與方式
    1.5.3  氣孔蒸騰
    1.5.4  蒸騰作用的指標及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
  1.6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礎
    1.6.1  作物的需水規律
    1.6.2  合理灌溉的指標
    1.6.3  節水灌溉與節水農業
    1.6.4  合理灌溉增產的原因
  思考題
第2章  植物的礦質營養
  2.1  植物必需的礦質兀素
    2.1.1  植物體內的元素
    2.1.2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2.2  植物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2.2.1  被動吸收
    2.2.2  主動吸收
    2.2.3  胞飲作用
  2.3  植物對礦質的

    2.3.1  根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2.3.2  環境因子對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影響
    2.3.3  植物葉片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2.4  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與分配
    2.4.1  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2.4.2  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分配
  2.5  植物對無機養料的同化
    2.5.1  植物對無機養料的同化
    2.5.2  硫酸鹽的同化
    2.5.3  磷酸鹽的同化
  2.6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礎和意義
    2.6.1  作物的需肥規律
    2.6.2  合理施肥的指標
    2.6.3  合理施肥與現代農業
  思考題
第3章  光合作用
  3.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2  葉綠體及光合作用色素
    3.2.1  葉綠體的形態結構和成分
    3.2.2  光合作用色素的種類及理化性質
    3.2.3  葉綠素的形成及其條件
  3.3  光合作用的機制
    3.3.1  光合作用的原初反應
    3.3.2  電子傳遞和光合磷酸化
    3.3.3  碳素同化
    3.3.4  光合作用的產物
  3.4  光呼吸
    3.4.1  光呼吸的現象與定義
    3.4.2  光呼吸的生物化學過程
    3.4.3  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3.4.4  C3植物、C4植物以及CAM植物的光合特點
  3.5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3.5.1  光合作用的指標
    3.5.2  外界因素對光合速率的影響
    3.5.3  內部因素對光合速率的影響
  3.6  植物對光能的利用
    3.6.1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3.6.2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徑
  3.7  光合產物的運輸、分配及調控
    3.7.1  光合產物運輸的途徑、方向、速度和形式
    3.7.2  光合產物運輸的機制
    3.7.3  光合產物裝載和卸載的機制
    3.7.4  外界條件對光合產物運輸的影響
    3.7.5  光合產物的分配及其與產量的關係
    3.7.6  光合產物運輸與分配的調控
  思考題
第4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4.1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指標
    4.1.1  呼吸作用的概念
    4.1.2  呼吸作用的指標

  4.2  植物呼吸代謝的多樣性和意義
    4.2.1  呼吸途徑的多樣性
    4.2.2  呼吸鏈電子傳遞系統的多樣性
    4.2.3  末端氧化?的多樣性
    4.2.4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
  4.3  呼吸作用的調節、控制及與光合作用的關係
    4.3.1  糖酵解的調控
    4.3.2  TCA循環的調控
    4.3.3  PPP的調控
    4.3.4  能荷調節
    4.3.5  pH的調節
    4.3.6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係
  4.4  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
    4.4.1  內部因素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4.4.2  外界條件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4.5  呼吸作用和農業生產
    4.5.1  呼吸作用與作物的栽培
    4.5.2  呼吸作用和農產品的貯藏
  思考題
第5章  植物細胞的信號轉導
  5.1  信號的概念及類型
    5.1.1  信號
    5.1.2  信號的類型
  5.2  信號的跨膜轉換
    5.2.1  受體
    5.2.2  G蛋白與跨膜信號轉導
    5.2.3  受體激?與跨膜信號轉導
  5.3  胞內信號和第二信使系統
    5.3.1  環核?酸信使系統
    5.3.2  鈣信使系統
    5.3.3  磷脂?肌醇信使系統
  5.4  蛋白質的可逆磷酸化
    5.4.1  蛋白激?
    5.4.2  蛋白磷酸?
  思考題
第6章  植物生長物質
  6.1  生長素類
    6.1.1  生長素類的發現
    6.1.2  生長素的種類及其化學結構
    6.1.3  生長素的分佈、存在形式和運輸
    6.1.4  生長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6.1.5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6.1.6  生長素的作用機制
  6.2  赤霉素類
    6.2.1  赤霉素的發現和化學結構
    6.2.2  赤霉素的分佈和運輸
    6.2.3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6.2.4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及應用
    6.2.5  赤霉素的作用機制
  6.3  細胞分裂素類

    6.3.1  細胞分裂素的發現
    6.3.2  細胞分裂素的種類及其化學結構
    6.3.3  細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運輸和代謝
    6.3.4  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6.3.5  細胞分裂素的作用機制
  6.4  乙烯
    6.4.1  乙烯的發現與分佈
    6.4.2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調節
    6.4.3  乙烯的代謝與運輸
    6.4.4  乙烯的生理作用及其應用
    6.4.5  乙烯的作用機制
  6.5  脫落酸
    6.5.1  脫落酸的化學結構、分佈與運輸
    6.5.2  脫落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謝
    6.5.3  脫落酸的生理作用
    6.5.4  脫落酸的作用機制
  6.6  植物激素間的相互關係
    6.6.1  不同激素間的比值對生理效應的影響
    6.6.2  不同激素間的拮抗作用對生理效應的影響
    6.6.3  不同激素間代謝的相互關係對生理效應的影響
    6.6.4  不同激素間的連鎖性作用對生長發育的調控
  6.7  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長物質
    6.7.1  油菜素甾醇類
    6.7.2  多胺類
    6.7.3  茉莉酸類
    6.7.4  水楊酸類
    6.7.5  獨角金內酯
    6.7.6  其他內源生長物質
  6.8  植物生長調節劑及其應用
    6.8.1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及其應用
    6.8.2  植物生長調節劑施用的原理及技術
  思考題
第7章  植物的光形態建成
  7.1  光受體
    7.1.1  光敏色素
    7.1.2  藍光受體
    7.1.3  紫外光B受體
  7.2  光形態建成
    7.2.1  光與種子萌發
    7.2.2  光與營養生長
    7.2.3  光與花色素?和其他類黃酮物質的合成
    7.2.4  光與葉綠體的向光性反應
    7.2.5  光與細胞器的形成
    7.2.6  光與氣孔開啟
    7.2.7  光周期反應
  思考題
第8章  植物的生長生理
  8.1  細胞的分裂、伸展和分化生理
    8.1.1  細胞周期及調控
    8.1.2  細胞伸展生理

    8.1.3  細胞分化生理
  8.2  植物組織培養
    8.2.1  植物組織培養的概念及類型
    8.2.2  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
    8.2.3  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
    8.2.4  組織培養的應用
  8.3  種子的萌發
    8.3.1  種子萌發的概念
    8.3.2  種子的壽命和活力
    8.3.3  萌發的
    8.3.4  種子萌發時的生理生化變化
    8.3.5  種子預處理與種子萌發的調節
  8.4  植物的生長
    8.4.1  頂端分生組織的結構及發育調控
    8.4.2  植物生長的周期性
    8.4.3  影響植物生長的外界條件
  8.5  植物生長的相關性
    8.5.1  地下部與地上部的相關性
    8.5.2  主莖與側枝的相關性
    8.5.3  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相關性
    8.5.4  植物的極性與再生
    8.5.5  植物生長的相互竟爭和相生相剋
  8.6  植物的運動
    8.6.1  向性運動
    8.6.2  感性運動
    8.6.3  晝夜節律——生物鍾
  思考題
第9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9.1  幼年期與花熟狀態
  9.2  春化作用
    9.2.1  春化作用的發現
    9.2.2  春化作用的條件
    9.2.3  春化作用的時期和部位
    9.2.4  春化作用刺激的傳導
    9.2.5  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變化
    9.2.6  春化作用的機制
  9.3  光周期
    9.3.1  光周期現象的發現
    9.3.2  光周期的反應類型
    9.3.3  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傳導
    9.3.4  光周期誘導
    9.3.5  光對暗期的中斷效應
    9.3.6  光敏色素與開花誘導
  9.4  成花誘導的信號轉導途徑
  9.5  春化和光周期理論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9.5.1  春化處理
    9.5.2  指導引種
    9.5.3  控制花期
    9.5.4  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9.6  花器官形成及性別分化生理

    9.6.1  花器官形成的形態和生理變化
    9.6.2  花器官發育的基因控制和ABCDE模型
    9.6.3  影響花器官形成的外界條件
    9.6.4  植物性別分化
  9.7  授粉和受精生理
    9.7.1  花粉的生理生化特點
    9.7.2  柱頭的生理特點
    9.7.3  花粉和柱頭的相互識別
    9.7.4  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
    9.7.5  受精前後雌蕊的生理生化變化
  思考題
第10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10.1  種子的發育和成熟生理
    10.1.1  種子的發育過程
    10.1.2  種子發育過程中主要有機物質的變化
    10.1.3  種子成熟過程中的其他生理生化變化
    10.1.4  種子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
    10.1.5  影響種子成熟和化學組成的外界因素
  10.2  果實的發育和成熟生理
    10.2.1  果實生長的特點
    10.2.2  果實發育成熟時的生理生化變化
    10.2.3  果實成熟的分子調控機制
  10.3  植物的休眠生理
    10.3.1  種子的休眠原因
    10.3.2  休眠的人工調節
  10.4  植物的衰老生理
    10.4.1  植物衰老的類型與生物學意義
    10.4.2  植物衰老時的生理生化變化
    10.4.3  影響衰老的外界因素
    10.4.4  植物衰老的機制
  10.5  器官脫落生理
    10.5.1  器官脫落的類型及生物學意義
    10.5.2  器官脫落的機制
    10.5.3  影響器官脫落的外界因素
    10.5.4  器官脫落的人工調控
  思考題
第11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11.1  植物逆境生理概述
    11.1.1  逆境與植物的抗性
    11.1.2  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態與代謝變化
    11.1.3  植物對逆境的生理適應
  11.2  植物對溫度脅迫的應答與適應
    11.2.1  冷害與植物抗冷性
    11.2.2  凍害與植物抗凍性
    11.2.3  熱害與植物抗熱性
  11.3  植物對的應與應
    11.3.1  植物對乾旱脅迫的應答與適應
    11.3.2  植物對澇害的應答與適應
  11.4  植物對鹽脅迫的應答與適應
    11.4.1  鹽害

    11.4.2  植物對鹽脅迫的信號轉導與適應
    11.4.3  植物的抗鹽性
    11.4.4  提高植物抗鹽性的途徑
  11.5  植物對環境污染的應答與適應
    11.5.1  大氣污染及其對植物的傷害及抗性
    11.5.2  水體污染及其對植物的傷害及抗性
  11.5  .土壤污染
    11.5.4  提高植物抗污染能力的措施
    11.5.5  植物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11.6  植物對生物脅迫的應答與適應
    11.6.1  植物對病原微生物的應答與抗病性
    11.6.2  植物對害蟲的應答與抗蟲性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