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醫學基礎概要(供中藥學中藥製藥醫學美容技術康復治療技術中醫養生保健等專業用第5版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教材)

  • 作者:編者:范俊德//徐迎濤|責編:曾純//張科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49987
  • 出版日期:2023/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9
人民幣:RMB 5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由緒論,中醫學的哲學基礎,藏象,精、氣、血、津液、神,經絡,體質,病因,病機,診法,辨證,預防、治則與康復,實訓指導等12部分組成。其中,緒論介紹了中醫學的發展概況、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和學科體系;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主要介紹精氣學說和陰陽五行學說;藏象,精、氣、血、津液、神,經絡和體質是中醫的生理學;病因、病機是中醫的病理學;診法、辨證是中醫的診斷學基礎;預防、治則與康復是中醫預防、治療與康復的基本原則;實訓指導是中醫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藍本。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力求使學生能夠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習中醫藥其他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介紹
編者:范俊德//徐迎濤|責編:曾純//張科

目錄
緒論
    一、中醫學的學科屬性
    二、中醫學的歷史成就及現代優勢
    三、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概況
    四、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五、中醫學的思維方式
    六、《中醫學基礎概要》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第一章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精氣學說
    一、精與氣的基本概念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的特性與歸類
    三、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四、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三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章  藏象
  第一節  藏象學說概論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學說的形成
    三、藏象學說的主要特點
    四、臟腑分類與各自的生理特點
    五、臟腑精氣陰陽的概念與作用
  第二節  五臟
    一、心
      附:心包絡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附:命門與精室
  第三節  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節  奇恆之腑
    一、腦
    二、髓
    三、骨
    四、脈
    五、女子胞
      附:精室

  第五節  臟腑之間的關係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係
    二、臟與腑之間的關係
    三、腑與腑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精、氣、血、津液、神
  第一節  精
    一、人體之精的基本概念
    二、人體之精的生成
    三、人體之精的功能
  第二節  氣
    一、人體之氣的基本概念
    二、人體之氣的生成
    三、人體之氣的運動
    四、人體之氣的功能
    五、人體之氣的分類
  第三節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節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謝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節  神
    一、人體之神的基本概念
    二、人體之神的生成
    三、人體之神的分類
    四、人體之神的作用
  第六節  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二、氣與津液的關係
    三、精、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四、精、氣、神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  經絡
  第一節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經絡的基本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十二經脈
    一、十二經脈的名稱
    二、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規律
    三、十二經脈的分佈規律
    四、十二經脈的表裡關係
    五、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
  第三節  奇經八脈
    一、奇經八脈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奇經八脈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第四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和經絡學說的應用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

    二、經絡學說的應用
第五章  體質
  第一節  體質學說概述
    一、體質的基本含義
    二、體質的構成要素
    三、體質的基本特點
    四、體質的評價標誌
  第二節  體質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後天因素
  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
    一、體質的分類方法
    二、常用體質分類及其特徵
  第四節  體質學說的應用
    一、體質與病因
    二、體質與發病
    三、體質與病機
    四、體質與辨證
    五、體質與治療
    六、體質與養生
第六章  病因
  第一節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癘氣
  第二節  內傷病因
    一、七情內傷
    二、勞逸失度
    三、飲食失宜
  第三節  病理產物性病因
    一、痰飲
    二、瘀血
    三、結石
  第四節  其他病因
    一、外傷
    二、蟲獸傷
    三、寄生蟲
    四、醫源因素
    五、先天病因
第七章  病機
  第一節  發病原理
    一、正邪與發病
    二、影響發病的因素
    三、發病形式
  第二節  基本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氣血津液失常
第八章  診法
  第一節  望診
    一、全身望診

    二、望局部情況
    三、望排出物
    四、望舌
    五、望小兒指紋
  第二節  聞診
    一、聽聲音
    二、嗅氣味
  第三節  問診
    一、問診的意義
    二、問診的方法
    三、問診的內容
  第四節  切診
    一、脈診
    二、按診
第九章  辨證
  第一節  八綱辨證
    一、表裡辨證
    二、寒熱辨證
    三、虛實辨證
    四、陰陽辨證
  第二節  氣血津液辨證
    一、氣病辨證
    二、血病辨證
    三、氣血同病辨證
    四、津液病辨證
  第三節  臟腑辨證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三、脾與胃病辨證
    四、肝與膽病辨證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六、臟腑兼病辨證
  第四節  外感病辨證
    一、六經辨證概要
    二、衛氣營血辨證概要
    三、三焦辨證概要
第十章  預防、治則與康復
  第一節  預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第二節  治則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調整陰陽
    四、調理氣血
    五、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第三節  康複原則
    一、形神結合
    二、內外結合
    三、葯食結合

    四、自然康復與治療康復結合
第十一章  實訓指導
  第一節  藏象思維能力實訓
    實訓一  藏象理論應用—理解能力實訓
    實訓二  藏象理論應用—分析能力實訓
  第二節  經絡認知能力實訓
    實訓一  十二經脈走向及分佈規律標注練習
    實訓二  經絡理論應用能力實訓
  第三節  體質辨識及檢測能力實訓
    實訓一  九種體質分類法配伍練習
    實訓二  體質辨識及檢測
  第四節  四診能力實訓
    實訓一  舌診練習
    實訓二  脈診練習
  第五節  辨證思維能力實訓
    實訓一  八綱辨證練習
    實訓二  臟腑辨證練習
主要參考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