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碑刻與中華文化/中國碑刻研究通論

  • 作者:金其楨|責編:奉學勤
  • 出版社:四川教育
  • ISBN:9787540885625
  • 出版日期:2023/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48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碑刻與中華文化》為碑文化專題論述,全方位、多角度、多層面梳理碑刻在文字語言、中醫中藥、天文地理、水文水利、教育科舉、法制吏治、經濟、宗教、外交等各領域的應用和功能等,橫向揭示碑刻與中國社會、中華文化各方面深層聯繫,生動闡述中國碑刻何以被稱為博大、精深、宏富的中華文化石質百科全書。

作者介紹
金其楨|責編:奉學勤
    金其楨,男,漢族,1945年5月出生於上海,20世紀60年代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學系,江南大學教授、歷史學研究員,曾長期擔任《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常務副主編、全國理工農林院校社科學報研究會副會長、無錫市歷史學會副會長、無錫市博物院學術委員會特聘院外委員兼客座研究員。金其楨教授長期從事中國歷史文化、中國教育史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矢志於以中國碑刻、牌坊為主要對象的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在《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中國文化研究》《史學月刊》《歷史教學》《東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蘇州大學學報》《江蘇高教》《南京師大學報》《尋根》等刊物發表《秦始皇刻石探疑》《碑論》《芻議碑的起源和發展》《唐代碑文化研究》《中國古代碑刻的文字語言價值》《無字碑探溯辨疑》《論吳地碑刻文化》《江蘇明清時期廉政碑刻探略》《牌坊文化探略》《論牌坊的源流及社會功能》等論文100余篇;先後出版《中國牌坊》《牌坊中國——中華牌坊文化》《中國碑文化》《中國奇碑》《廉政碑文解讀》《廉政韻文碑刻》等專著10余種,主編《中國歷代人文景觀叢書》,參編《江蘇吳文化志》;先後獲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30余項。

目錄
導論  中國碑刻是中華文化的石質百科全書
第一章  碑刻與文字語言
  第一節  古代碑刻對研究簡化字發展史的功用
  第二節  古代碑刻對研究「則天文字」的功用
  第三節  古代碑刻對辨識和規範漢字書寫的功用
  第四節  古代碑刻對保存和譯釋多種民族文字的功用
第二章  碑刻與諸子經典
  第一節  碑刻對保存儒家經典、傳播儒家學說的功用
  第二節  碑刻對保存諸子經典、傳播諸子學說的功用
第三章  碑刻與中醫中藥
  第一節  碑刻用於記載傳播古代治病藥方
  第二節  碑刻用於記載傳播古代醫療方法
第四章  碑刻與天文地理
  第一節  碑刻在我國古代天文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碑刻在我國古代地理科學中的應用
第五章  碑刻與水文水利
  第一節  碑刻的水文標尺功用
  第二節  碑刻對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建設的重要價值
第六章  碑刻與環境保護
  第一節  碑刻在保護水資源中的應用
  第二節  碑刻在保護林木中的應用
  第三節  碑刻在保護野生動物中的應用
第七章  碑刻與教育科舉
  第一節  碑刻是我國古代教育的資料庫
  第二節  碑刻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檔案庫
第八章  碑刻與中華先祖
  第一節  伏羲之碑
  第二節  女媧之碑
  第三節  黃帝之碑
  第四節  嫘祖之碑
  第五節  炎帝之碑
  第六節  唐堯之碑
  第七節  虞舜之碑
  第八節  后稷之碑
  第九節  夏禹之碑
第九章  碑刻與帝王遺跡
  第一節  漢代帝王遺跡之碑
  第二節  唐代帝王遺跡之碑
  第三節  宋代帝王遺跡之碑
  第四節  元代帝王遺跡之碑
  第五節  明代帝王遺跡之碑
  第六節  清代帝王遺跡之碑
第十章  碑刻與帝王陵墓
  第一節  皇陵下馬碑
  第二節  帝王神功聖德碑
  第三節  皇陵神道碑
  第四節  帝王后妃陵墓標示碑
  第五節  皇陵陪葬墓碑
  第六節  帝王后妃陵墓修葺、祭祀題詠碑
第十一章  碑刻與古代聖哲

  第一節  「至聖」孔子之碑
  第二節  「亞聖」孟子之碑
  第三節  「聖哲」老子之碑
  第四節  「武聖」關羽之碑
  第五節  「藥王」孫思邈之碑
  第六節  「醫聖」張仲景之碑
  第七節  「史聖」司馬遷之碑
  第八節  「書聖」王羲之之碑
  第九節  「詩聖」杜甫之碑
  第十節  「茶聖」陸羽之碑
  第十一節  「酒聖」杜康之碑
第十二章  碑刻與詩詞賦聯
  第一節  我國最早的詩詞碑
  第二節  唐詩詞碑
  第三節  宋詩詞碑
  第四節  金、元詩詞碑
  第五節  明詩詞碑
  第六節  清詩詞碑
  第七節  現代詩詞碑
  第八節  辭賦碑
  第九節  楹聯碑
第十三章  碑刻與宗教文化
  第一節  刻載宗教經典
  第二節  記載寺史、教史
  第三節  紀頌祖師、高僧、著名教士的道行功德
  第四節  刊刻崇教、護教的聖諭和官府護教文告
  第五節  鐫刻神佛、祖師、高僧、仙長、教士的畫像
  第六節  刊刻宗教人士的詩詞書畫作品
  第七節  弘揚佛法、道術,宣傳教義教理
  第八節  記載寺廟宮觀所擁有的土地財產情況
  第九節  記載、褒揚興修寺廟的義舉功德
  第十節  刊刻本教或本寺的規約制度
第十四章  碑刻與古代經濟
  第一節  反映我國古代農牧業生產情況
  第二節  反映我國古代工業(手工業)生產的情況
  第三節  反映我國古代商業貿易的情況
  第四節  反映我國古代工商行會發展的情況
  第五節  反映我國古代賦稅、徭役、租息等情況
  第六節  反映封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情況
第十五章  碑刻與封建統治
  第一節  歌功頌德樹立帝王威望
  第二節  刊刻諭旨 體現帝王意志
  第三節  褒獎功臣 貶斥亂臣賊子
  第四節  宣揚禮教維護封建秩序
  第五節  評價政績 警策封建官吏
  第六節  打擊不同政治勢力
  第七節  刊刻律規 加強封建法制
  第八節  記載民族關係重大事件
第十六章  碑刻與中外關係
  第一節  見證中外官方友好交往

  第二節  見證中外人民傳統友誼
  第三節  見證外來侵略和英勇反抗
第十七章  碑刻與人民反抗鬥爭
  第一節  碑刻所反映的漢代人民反抗鬥爭
  第二節  碑刻所反映的南北朝人民反抗鬥爭
  第三節  碑刻所反映的隋唐人民反抗鬥爭
  第四節  碑刻所反映的宋代人民反抗鬥爭
  第五節  碑刻所反映的元代人民反抗鬥爭
  第六節  碑刻所反映的明代人民反抗鬥爭
  第七節  碑刻所反映的清代人民反抗鬥爭
  第八節  碑刻所反映的現代人民革命鬥爭
第十八章  碑刻與民間生活
  第一節  碑刻在民間神靈崇拜中的應用
  第二節  碑刻在記載民間傳說中的應用
  第三節  碑刻在民間宗族關係中的應用
  第四節  碑刻在民間社會日常生活各方面的應用
第十九章  碑刻的歷史功能
  第一節  碑刻是許多重大曆史事件的記錄者和見證者
  第二節  碑刻對史籍記載不足的補充和校正
  第三節  碑刻為解開歷史疑案提供線索
  第四節  碑刻揭示出不為人知的重要史實
第二十章  碑刻的域外影響
  第一節  世界漢學研究對中國碑刻文化的重視
  第二節  中國古代碑石大量流落海外並被收藏
  第三節  中國古代碑拓大批流傳海外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