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生死死/漫說文化叢書

  • 作者:編者:陳平原|責編:陳實//張玉潔
  • 出版社:湖南人民
  • ISBN:9787556131983
  • 出版日期:2023/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6
人民幣:RMB 5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人類最難擺脫的誘惑,或許就是生的慾望和死的冥想。死促使人類認真思考生命的價值以及人生的意義。《生生死死》就是這樣一本關於生死與人生意義的集子,由陳平原選編,收入許地山、馮至、何其芳、李健吾、楊絳等41位名家的59篇文章。在書中,他們追問生與死的意義;談論喪禮之禮與改革;從「生命價值」與「選擇權利」分析國人對於自殺看法變化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分享在中年這一人生盛衰交界的重要階段,人在身心和情感上的變化。人終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書中作者對於生死各自不同的感悟、對生命意義的總結讓我們看到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生死觀的同時,也提醒每個人「好好的活」「好好的死」,努力追尋生命的意義。

作者介紹
編者:陳平原|責編:陳實//張玉潔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第七屆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與北京大學合聘)。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屆王瑤學術獎著作獎(2016)、第四屆思勉原創獎(2017)、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2019)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想象都市》《記憶北京》《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余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2014年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借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目錄
序|陳平原
附記|陳平原
再記|陳平原
導讀|陳平原
「無限之生」的界線|冰心
別話|許地山
死之默想|周作人
唁辭|周作人
笠翁與兼好法師|周作人
人死觀|梁遇春
獨語|何其芳
門與叩者|陸蠡
生死|柯靈
死|唐弢
忘形|馮至
關於死——抄抄摘摘之一|宋雲彬
三過鬼門關——改正之後(之五)|蕭乾
我對於喪禮的改革|胡適
回喪與買水|周作人
墓碣文|魯迅
死後|魯迅
冥屋|茅盾
不甘寂寞|葉聖陶
祭文·悼詞|葉聖陶
送殯的歸途|夏丏尊
盂蘭夜|蘆焚
山村的墓碣|馮至
送葬的行列|袁鷹
身後事該怎麼辦?|廖沫沙
楊彭年手制的花盆|周瘦鵑
大祭|李健吾
看墳人|李健吾
一份精美別緻的訃告|秦牧
國民之自殺|梁啟超
絕命辭|陳天華
陳星台先生《絕命書》跋|宋教仁
自殺|瞿秋白
林德揚君為什麼要自殺呢?|瞿秋白
對於梁巨川先生自殺之感想|陳獨秀
青年厭世自殺問題|李大釗
論自殺|徐志摩
死法|周作人
關於活埋|周作人
說死以及自殺情死之類|郁達夫
論秦理齋夫人事|魯迅
論「人言可畏」|魯迅
略論暗暗的死——寫于深夜裡(二)|魯迅
處決|靳以
阮玲玉與食屍獸|柯靈
懷《柚子》|聶紺弩

秋|豐子愷
中年|俞平伯
中年人|葉聖陶
秋天的況味|林語堂
冬天來了|葉靈鳳
中年|蘇雪林
當我老了的時候|蘇雪林
人生之最後|弘一法師
老——棕櫚軒詹言之十六|王力
中年|梁實秋
病|梁實秋
孟婆茶|楊絳
霞|冰心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