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近現代經濟危機中虛擬經濟立法的過與功--虛擬經濟有限發展法學理論的例證(精)/虛擬經濟運行安全法律保障研究叢書

  • 作者:劉乃梁//郝志斌|責編:楊育彪|總主編:胡光志
  • 出版社:重慶大學
  • ISBN:9787568939584
  • 出版日期:2023/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89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經濟危機與虛擬經濟立法的實踐互動出發,結合經濟危機演變的「過程化」邏輯,揭示經濟危機與虛擬經濟立法的理論關聯,立足我國與世界金融市場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進行論證與展望。
    在吸取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教訓的基礎上,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應當尤其重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二元平衡,在虛擬經濟「有限發展理論」的語境下,完善我國虛擬經濟立法體系,針對銀行、證券、保險等關鍵金融風險生產環節,改良規制方式,健全規制工具,確保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作者介紹
劉乃梁//郝志斌|責編:楊育彪|總主編:胡光志

目錄
引言  經濟危機與虛擬經濟立法的邏輯展開
  一、經濟危機:樣本選擇與史實概覽
    (一)樣本選擇依據
    (二)經濟危機史實概覽
  二、金融與法律:經濟危機中的問題表徵
    (一)金融危機逐漸成為經濟危機的重要表現形式
    (二)金融過度發展是經濟危機發生的重要原因
    (三)法律失靈是虛擬經濟過度的關鍵原因
  三、過度虛擬經濟現象的警惕與法治對策
    (一)過度虛擬經濟的成因與風險
    (二)過度虛擬經濟的基本表現
    (三)化解過度虛擬經濟的法治對策
第一章  「大蕭條」——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一、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背景
    (一)「黃金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格局
    (二)「大蕭條」前美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特徵
    (三)自由主義思潮下的美國社會
  二、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成因
    (一)「大蕭條」爆發的一般成因
    (二)關於「大蕭條」成因的經濟學論戰
    (三)關於「大蕭條」成因的法學檢討
  三、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演進
    (一)「大蕭條」的爆發
    (二)「大蕭條」的救濟
    (三)「大蕭條」下的中國社會
  四、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治理
    (一)「大蕭條」危機前期胡佛政府治理的一般評價
    (二)凱恩斯主義下羅斯福新政的立法變遷
    (三)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下的「大蕭條」國際治理
  五、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經驗與教訓
    (一)國家干預: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政府職能與法律功能
    (二)虛擬經濟有限發展:風險導向下的監管設計
    (三)中央銀行:獨立性及其貨幣政策的合理性
第二章  亞洲金融風暴——20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
  一、亞洲金融危機的生成背景:從「實體振興」到「虛擬主導」
    (一)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
    (二)崛起的新勢力:亞洲四小龍
    (三)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審視:亞洲四小虎
  二、亞洲金融危機的成因
    (一)經濟原因:過度追求經濟發展而喪失制度理性
    (二)國際環境原因: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的防禦失位
    (三)政治原因:未能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權力保障
    (四)法律成因:監管體系缺失與風險防範能力不足
  三、亞洲金融危機的演進
    (一)危機的爆發:從泰國到整個亞洲
    (二)危機的發展:救助博弈
    (三)危機的尾聲:國際遊資抵禦戰
  四、亞洲金融危機的治理
    (一)金融市場體系改良與金融立法完善
    (二)政府干預職能升級與配套制度完善

    (三)亞洲金融危機中的中國
  五、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
    (一)市場維度:金融深化過度的風險抵禦
    (二)國際維度:經濟全球化下的安全理念
    (三)政府維度:政府職能與區域經濟合作
第三章  次級貸款危機——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
第四章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第五章  經濟危機風險的中國應對
第六章  經濟危機法律應對的比較分析及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