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態環境保護概論(校企合作活頁式教材21世紀環境類專業新編數字融合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鄭立國//王海萍|責編:彭佳佳
  • 出版社:武漢理工
  • ISBN:9787562968061
  • 出版日期:2023/08/01
  • 裝幀:活頁
  • 頁數:303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環境問題、環境保護與建設美麗中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主線,系統、生動地闡述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概念、途徑與方法,主要包括緒論、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水污染及其防治、大氣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固體廢物及其資源化、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生態環境管理、環境監測與評價、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熱點等內容。
    本書是校企合作教材,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及部分職業本科院校環境類相關專業的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非環境專業環境教育的公選課教材,同時還可作為從事環境保護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關注環境保護事業的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鄭立國//王海萍|責編:彭佳佳

目錄
1  緒論
  引言
  1.1  基礎知識
    1.1.1  環境與生態環境的概念
    1.1.2  環境的分類
    1.1.3  生態系統的組成與結構
    1.1.4  生態系統的類型和功能
    1.1.5  生態平衡
  1.2  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
    1.2.1  環境污染
    1.2.2  生態破壞
    1.2.3  環境問題
  1.3  環境保護的發展歷程
    1.3.1  全球環境保護的發展歷程
    1.3.2  中國環境保護的發展歷程
2  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引言
  2.1  概述
    2.1.1  基本概念
    2.1.2  自然資源的特點
    2.1.3  自然資源的分類
  2.2  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2.2.1  水體
    2.2.2  水資源
    2.2.3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2.3  土地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2.3.1  土地資源概述
    2.3.2  土地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2.4  生物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2.4.1  森林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2.4.2  草原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2.4.3  濕地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2.4.4  生物多樣性保護
    2.4.5  自然保護區及其作用
  2.5  礦產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2.5.1  礦產資源概述
    2.5.2  中國主要礦產資源簡況
    2.5.3  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2.6  海洋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2.6.1  海洋資源概述
    2.6.2  我國海洋資源的現狀
    2.6.3  海洋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3  水污染及其防治
  引言
  3.1  概述
    3.1.1  水污染與污染源
    3.1.2  主要廢水的成分和性質
    3.1.3  水體自凈和水環境容量
    3.1.4  水污染現狀
  3.2  水質指標與水質標準

    3.2.1  水質和水質指標
    3.2.2  水質標準
  3.3  水污染控制與處理技術
    3.3.1  水污染控制
    3.3.2  廢水處理常見方法及流程
    3.3.3  污泥處理技術
  3.4  污水資源化利用
    3.4.1  污水資源化的概念
    3.4.2  污水資源化利用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3.4.3  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基本原則
    3.4.4  污水資源化工業循環利用主要實施舉措
  3.5  海洋污染
    3.5.1  海洋污染物的種類及危害
    3.5.2  海洋污染的特徵
    3.5.3  海洋污染的控制
4  大氣污染及其防治
  引言
  4.1  概述
    4.1.1  基本概念
    4.1.2  大氣污染物及來源
    4.1.3  大氣污染現狀
    4.1.4  大氣污染的危害及影響
    4.1.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4.2  大氣污染物傳輸擴散的影響因素
    4.2.1  氣象因素
    4.2.2  地理因素
    4.2.3  其他因素
  4.3  主要大氣污染物的防治技術
    4.3.1  顆粒污染物控制技術
    4.3.2  主要氣態污染物治理技術
    4.3.3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措施與行動
5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引言
  5.1  概述
    5.1.1  土壤的基本特徵與土壤污染
    5.1.2  土壤污染的特徵特性
    5.1.3  主要污染源與污染物類型
  5.2  土壤重金屬污染及其防治
    5.2.1  重金屬在土壤中的行為特徵及影響因素
    5.2.2  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化學行為及其危害
    5.2.3  3=-壤重金屬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5.3  農藥污染
    5.3.1  農藥污染概述
    5.3.2  農藥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5.3.3  土壤農藥污染的防治
  5.4  化肥污染
    5.4.1  化肥污染概述
    5.4.2  化肥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5.4.3  化肥污染的防治
6  固體廢物及其資源化

  引言
  6.1  概述
    6.1.1  固體廢物的含義及分類
    6.1.2  固體廢物的特徵及污染
    6.1.3  固體廢物管理體系
  6.2  固體廢物的基本處理處置
    6.2.1  固體廢物的處理技術
    6.2.2  固體廢物的處置技術
    6.2.3  典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過程中的環境污染
  6.3  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6.3.1  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及其意義
    6.3.2  固體廢物資源化的原則
    6.3.3  固體廢物資源化的基本途徑
  6.4  固體廢物的資源化與綜合利用
    6.4.1  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
    6.4.2  生活垃圾的資源化與綜合利用
    6.4.3  農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與綜合利用
7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引言
  7.1  雜訊污染及其控制
    7.1.1  雜訊與雜訊源
    7.1.2  雜訊的危害
    7.1.3  雜訊控制
  7.2  電磁性污染及其控制
    7.2.1  電磁輻射及其危害
    7.2.2  電磁性污染的控制
  7.3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7.3.1  放射性污染與污染源
    7.3.2  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7.4  光污染、熱污染及其防治
    7.4.1  光污染及其防治
    7.4.2  熱污染及其防治
8  生態環境管理
  引言
  8.1  環境保護法
    8.1.1  環境保護法的基本概念
    8.1.2  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8.1.3  我國環境保護法體系的構成
  8.2  生態環境標準
    8.2.1  生態環境標準的概念和分類
    8.2.2  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和管理要求
  8.3  生態環境管理制度
    8.3.1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8.3.2  「三同時」制度
    8.3.3  排污收費制度
    8.3.4  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8.3.5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8.3.6  排污許可證制度
    8.3.7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8.3  -8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8.4  生態環境規劃
    8.4.1  生態環境規劃的概念與分類
    8.4.2  生態環境規劃的基本特徵
    8.4.3  生態環境規劃的科學內涵
    8.4.4  生態環境規劃的發展歷程
9  環境監測與評價
  引言
  9.1  環境監測
    9.1.1  環境監測的作用和目的
    9.1.2  環境監測的程序與方法
    9.1.3  環境監測中污染物分析方法簡介
    9.1.4  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
  9.2  環境質量評價
    9.2.1  環境質量評價的類型
    9.2.2  環境質量評價的程序
    9.2.3  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9.3  環境影響評價
    9.3.1  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與分類
    9.3.2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9.3.3  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與工作程序
    9.3.4  環境影響評價管理要求
    9.3.5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編製
10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熱點
  引言
  10.1  國家公園
    10.1.1  國家公園的由來與全球發展
    10.1.2  我國國家公園的發展歷程
    10.1.3  我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路
    10.1.4  我國國家公園的理念和發展走向
  10.2  污染防治攻堅戰
    10.2.1  藍天保衛戰
    10.2.2  碧水保衛戰
    10.2.3  凈土保衛戰
  10.3  「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10.3.1  什麼是「三線一單」
    10.3.2  開展「三線一單」編製的意義
    10.3.3  「三線一單」與國土空間規劃的異同
  10.4  碳達峰與碳中和
    10.4.1  碳達峰、碳中和提出的背景
    10.4.2  碳達峰、碳中和的概念內涵
    10.4.3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要性
    10.4.4  認識誤區和概念澄清
    10.4.5  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10.4.6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