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扶陽全道(三經四緯五方論治體系構建)

  • 作者:編者:吳文笛//姜莉雲|責編:張舒洋//農艷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77990
  • 出版日期:2023/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8
人民幣:RMB 5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扶陽全道》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它從宏觀到微觀,從遠古到現今,從理論到實踐,系統、深刻、全面地闡釋了扶陽學術思想的科學性及臨床意義,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把讀者的思緒漸漸引到了「天-地-人」一體的最高境界,避免了過去人們習慣於就事論事的狹隘思維方式,使得「扶陽」成為「大學問」,這便是中醫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特方式,吳榮祖教授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示範。

作者介紹
編者:吳文笛//姜莉雲|責編:張舒洋//農艷

目錄
第一章  扶陽與生命
天人合一與太陽法則
究天地之道,言生命現象
  一、人類的太陽崇拜
  二、太陽崇拜與扶陽的關係
  三、從日晷與二十四節氣中透露出的人類對太陽運行規律的運用
在人體主要生命線和次要生命線學術觀點基礎上構建出的人體氣機圓運動
  一、人體中最寶貴的主要生命線和最寶貴的次要生命線
  二、先天心腎中君火與命門火之間的關係
  三、水土合德,世界大成
  四、先天心腎統領後天脾胃
  五、氣機圓運動之圓運軌跡
  六、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七、氣機圓運動的運轉次第
辨證扶陽
  一、對扶陽的錯誤認識
  二、經典之前再無經典
  三、太陽的法則是中華文化和中醫文化的起始和本源
  四、扶陽貫穿於人類生命活動的全周期,而非僅用於
疾病階段
「七損八益」之解讀
  一、「七損八益」在扶陽學術層面上的解讀
  二、「七損八益」在文字考證中的解讀
  三、從唐代王冰註解「七損八益」中得到的啟示
  四、從日本學者丹波元簡註釋「七損八益」中得到的啟示
  五、通過解「法」字開啟岐黃之間問答的真意
  六、運用情景再現的方法還原岐黃之間對「七損八益」的討論
「三生萬物」中蘊含的天文密碼與生命之間的聯繫
  一、對「三生萬物」的共性解釋
  二、向學術權威提出疑問
  三、從「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中來解讀數字密碼背後蘊含的道理
  四、從組成八卦的爻的數量來解讀「三生萬物」的意義
  五、從天文中去破譯「三生萬物」中「三」的數字密碼
  六、從神話文明與自然文明的區別里建立中醫自信
扶陽是生命全過程之所需
  一、太陽法則的時空永恆性
  二、「天人合一」與「天人相應」的文化母源基礎
  三、把握住了人體中的陽氣就是把握住了宇宙中的太陽
  四、扶陽是把握人身體中陽氣生成、運行規律與法則的最佳方法
陽氣與生命
  一、生命三要素和陽氣的關係
  二、自然界生、長、化、收、藏乃太陽年運行規律使然
  三、恐龍滅絕與陽的關係
  四、人之生、長、壯、老(病)、已乃陽氣盛衰之過程
守好人體陽氣最後一關
  一、生活有序,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二、飲食有節,結構合理
  三、防病養生,不過度用藥,杜絕誤服
  四、心情開朗,包容諒解,理性思維
  五、運動健身,不盲目跟風追潮

陰陽要約三級觀
  一、養生觀:養生防病,護陽為要,陽密乃固
  二、治病觀:治療疾病,辨識陰陽,陰平陽秘
  三、康復觀:病後康復,育陽為先,陽生陰長
第二章  扶陽與醫道
陽主陰從繼欽安,扶陽抑陰承佩衡
  一、陽主則壽,陰旺則夭
  二、扶陽抑陰,四逆為君
辨證尤重亞陽虛,不治已病治未病
  一、辨證陽虛。隱潛者要
  二、上工治病,防患未然
真寒假熱細考量,排病反應明於心
  一、臨證遇火,少壯明分
  二、離照當空.邪去正安
陽密水溫元真暢,潛陽封髓命根固
  一、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二、引火歸原.潛陽封髓
溫升乙木氣機暢,升舉三陰療效彰
  一、天人相應,春暖木達
  二、溫肝為法,氣運得暢
肅金秘陽相火安,升主降從圓運順
三經四緯五方論治體系
  一、三經——水寒、土濕、木郁為陽虛證的病機總綱
  二、四緯——扶陽、護陽、斂陽、秘陽治療大法的確立
  三、五方——基於治療大法下的具體代表方劑
第三章  扶陽與臨床
  脾腎陽虛,水瘀互結——鼓脹案
  心腎陽虛.腎不納氣——喘證案(一)
  心腎陽虛,腎不納氣——喘證案(二)
  陽虛陰盛.相火不秘——哮病案
  三陰臟寒,痰擾心竅——言語謇澀案
  少陰陽虛,心腎不交,相火擾神——不寐案
  陽虛陰盛。相火不潛——陰火案
  三陰寒極,陰盛逼陽,孤陽欲脫——虛勞(胰腺癌
  肝轉移)案
  肝腎陽虛.乙癸同源——胃痞(膽囊切除術后
  綜合征)案
  陽虛寒凝,肺氣鬱閉——肺痿(特發性肺間質
  纖維化)案(一)
  陽虛寒凝.肺氣鬱閉——肺痿(特發性肺間質
  纖維化)案(二)
  三陰臟寒——心悸案
  肝寒氣鬱——胃脘痛案
  陽虛寒郁,氣痰交結——胸痹(胸悶原因待查)案
  太少兩感咽痛——急乳蛾(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案
  肝寒氣鬱,清陽不升——眩暈(后循環缺血綜合征)案
  乙木不升,陰風內動——癮疹(過敏性蕁麻疹)案
  乙木不升.寒氣阻逆  呃逆(頑固性呃逆)案
  陽虛——漏汗、自汗(更年期綜合征)案
  肝寒氣鬱,乙木侮金——喉痹(慢性喉炎)案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