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哲學符號學(意義世界的形成)/趙毅衡意義形式論五書

  • 作者:趙毅衡|責編:陳蓉
  • 出版社:四川大學
  • ISBN:9787569062533
  • 出版日期:2023/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1
人民幣:RMB 7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符號學提出了大量分析意義活動的方法,許多原先雜亂的文化問題,變得清晰可解。
    符號學的這種益處,讓許多人把符號學看成方法論。本書試圖把符號學從方法論上升為一種本體存在論與認知哲學。
    本書提出:意識(任何心智的意識)發出的意向性,通過符號構成一個周圍意義世界。這個世界與自然世界互相依存也互相區分,因此意義世界的基礎是心物二元。由此理解出發,本書從細微的經驗入手,深入人類藝術如何取得認知的若干原理;另一方面擴展到社會文化,探索意義的「真知」如何依靠「解釋社群」而取得一定的客觀性。

作者介紹
趙毅衡|責編:陳蓉
    趙毅衡,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攻符號學、敘述學、形式論。著有《遠遊的詩神》《重訪新批評》《文學符號學》《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符號學:原理與推演》《廣義敘述學》《哲學符號學:意義世界的形成》以及The Uneasy Narrator,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 The River Fans Out,Philosophical Semiotics等。

目錄
題解  意義理論,符號現象學,哲學符號
導論  意義世界
  1.意義世界的複數性與複合性
  2.物世界與實踐意義世界:認知、理解、取效
  3.思維世界:範疇與籌劃
  4.遊戲與藝術在意義世界中的地位
上編  意義的產生
   第一章  意識與意義
    1.《意義的意義》之意義
    2.形式直觀
    3.意義對象的「非勻質化」
    4.統覺與共現:意義的大力度優惠形式完整度
    5.指示性作為符號的第一性
  第二章  先驗與經驗
    1.「思維-符號」與「心語假說」
    2.重複:經驗的構成方式
    3.想象力:先驗的與經驗的
    4.想象必有「象」嗎
    5.人類意義共相
  第三章  解釋與交流
    1.認知差:意義活動的基本動力
    2.雙義合解的四種方式:取捨,協同,反諷,旋渦
    3.意義的未來品質
下編  意義的社會化
  第四章  真知與社群
    1.展示:文化範疇對意義解釋的作用
    2.真知與探究社群
    3.解釋社群觀念重估
    4.文本內的「橫向真知」
  第五章  符號與文化
    1.元符號
    2.文化:社會的符號活動集合
    3.文化中的錯位、畸變與轉碼
    4.「超接觸性」:文本主導更替與文化變遷
  餘論:形式、意義、形式意義、意義形式
    1.形式
    2.意義
    3.形式的意義
    4.意義的形式
2017年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