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畫藝術之美(藝術美育1+X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顧平|責編:王左佐//唐凡|總主編:顧平
  • 出版社:江蘇美術
  • ISBN:9787574109179
  • 出版日期:2023/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42
人民幣:RMB 6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欣賞中國畫藝術之美絕不能單純依賴「觀看」。早期側重「敘事」,畫面形象在對現實表現的同時較多想象與幻想,看畫是為了對「意義」的釋讀;唐代之後因文人參與,中國畫強調對「意趣」的表達,是為對自然與人生的感悟,尋繹「意境」更為重要。感知中國畫藝術之美,前者依賴你的「知識經驗」去破解「意涵」,後者憑借「感覺經驗」來體味「意境」。20世紀之後,中國畫順應時代而演進,其呈現方式與感知策略均當隨之而變。
    本書在內容結構上,由知識講解、經驗分享與感知體驗三部分組成。知識講解,偏重對理論與原理的分析,力求簡明扼要;經驗分享,主要圍繞感知方式的破解與示範性誘導,盡量直觀明晰;感知體驗,針對教材中列舉的經典案例,強調過程中的自我感知與體驗,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做到簡潔明了。
    作為「美育」通識課教材,它的主要讀者群為全體在校學生,同時它也是一本面向全體民眾的「通識讀物」。

作者介紹
編者:顧平|責編:王左佐//唐凡|總主編:顧平
    顧平,安徽蕪湖縣人。曾任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南京藝術學院藝術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江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主要著作有:《林風眠》、《皇家贊助與文化認同:南宋院體山水畫風成因研究》、《美術教育學導論》、《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美術考古學學科體系研究》、《沚阜文存:顧平美術文集》等10余部,出版畫冊多部,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宋畫創作的文化情境考察》等多項。獲第三屆全國美術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省部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等名項獎勵。

目錄
導論
專題一  有一種繪畫叫「中國畫」——認識中國畫
  一、中國畫的觀察方法
  二、中國畫的題材類別
  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
  四、中國畫的表現方式
  五、中國畫的使用與傳播
專題二  中國畫美在何處——中國畫的美感特徵與欣賞方式
  一、中國畫的美感特徵
  二、中國畫藝術之美的欣賞方式
專題三  在山水中從容覓境——中國山水畫的審美體驗
  一、中國山水畫的知識「輪廓」
  二、中國山水畫的美感特徵
  三、中國山水畫的審美體驗策略
  四、中國山水畫的審美感知過程
  五、中國山水畫經典作品審美感知案例分析
  六、本專題小結
專題四  花鳥之影與生活意趣——中國花鳥畫的審美體驗
  一、中國花鳥畫的兩類「風格」系統
  二、中國花鳥畫的美感特徵
  三、中國花鳥畫的審美體驗策略
  四、中國花鳥畫的審美感知過程
  五、中國花鳥畫經典作品審美感知案例分析
  六、本專題小結
專題五  人格、倫常與人物傳神——中國傳統人物畫的審美體驗
  一、中國傳統人物畫「歷史」巡視
  二、中國傳統人物畫的美感特徵
  三、中國傳統人物畫的審美體驗策略
  四、中國傳統人物畫的審美感知過程
  五、中國傳統人物畫經典作品審美感知案例分析
  六、本專題小結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