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供藥學類專業用第9版全國高等學校藥學類專業第九輪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吳雄文//強華|責編:程怡//周密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48614
  • 出版日期:2023/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7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廣泛調研第八輪教材編寫及使用建議的基礎上,本次修訂擬編寫教材品種在上一版的基礎上做出了相應調整,並根據藥學學科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以及新出台的國家政策法規、《中國藥典》等對本輪教材進行更新,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新葯研發能力。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教材,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敢於創新、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為了順應「互聯網+教育」需求和我社數字資源的積累,本次修訂將同步進行數字化資源建設。

作者介紹
編者:吳雄文//強華|責編:程怡//周密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
    一、微生物與微生物學
    二、免疫與免疫學
  第二節  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發展簡史
    一、微生物學與抗感染免疫發展時期
    二、現代免疫學與現代微生物學時期
  第三節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的發展趨勢及其在醫藥學中的作用
第一章  抗原
  第一節  影響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的因素
    二、機體的因素
    三、抗原進入機體的方式
  第二節  抗原特異性與交叉反應
    一、決定抗原特異性的分子基礎——抗原表位
    二、共同抗原表位與交叉反應
    三、半抗原-載體效應
  第三節  抗原的分類及其在醫藥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抗原的分類
    二、抗原在醫藥學實踐中的應用
  第四節  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劑
    一、免疫佐劑
    二、超抗原
    三、絲裂原
第二章  抗體
  第一節  抗體的結構
    一、基本結構
    二、J鏈和分泌片
    三、水解片段
  第二節  抗體的異質性
    一、同種型
    二、同種異型
    三、獨特型
  第三節  抗體的生物學功能
    一、抗體的主要功能
    二、各類抗體的主要特性
  第四節  免疫球蛋白基因結構及抗體的多樣性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庫
    二、免疫球蛋白V區基因重排
    三、抗體類別轉換
  第五節  人工製備抗體
    一、多克隆抗體
    二、單克隆抗體
    三、基因工程抗體
第三章  補體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補體系統的組成
    二、補體系統的命名
    三、補體系統的來源和理化特性
  第二節  補體系統的激活途徑

    一、經典途徑
    二、旁路途徑
    三、MBL途徑
    四、補體活化的共同末端效應
    五、補體三條激活途徑的比較
  第三節  補體活化的調控
  第四節  補體的生物學作用
  第五節  補體系統異常與疾病
    一、補體遺傳性缺陷
    二、補體含量的改變
    三、補體與感染性疾病
第四章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及其編碼的抗原
  第一節  HLA複合體及其遺傳特徵
    一、HLA複合體的結構
    二、HLA複合體的遺傳特徵
  第二節  HLA抗原及其功能
    一、HLA抗原的分子結構
    二、MHC-抗原?複合物
    三、MHC的生物學功能
  第三節  HLA在醫藥學中的意義
    一、HLA與組織、器官移植
    二、HLA與臨床疾病
    三、HLA與藥物不良反應
第五章  細胞因子和免疫細胞膜分子
  第一節  細胞因子
    一、細胞因子分類
    二、細胞因子的共同特點
    三、細胞因子受體
    四、細胞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第二節  免疫細胞膜分子
    一、白細胞分化抗原、表面標記和CD命名
    二、免疫細胞膜分子的生物學作用
  第三節  細胞因子、免疫細胞膜分子在臨床
醫藥學中的應用
    一、參與疾病發生
    二、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三、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的應用
第六章  免疫細胞
  第一節  造血幹細胞
  第二節  固有免疫細胞
    一、吞噬細胞
    二、自然殺傷細胞和固有樣淋巴細胞
    三、抗原提呈細胞
    四、其他免疫相關細胞
  第三節  T、B淋巴細胞
    一、T淋巴細胞
    二、B淋巴細胞
第七章  免疫應答及其調節
  第一節  免疫應答概述
    一、免疫應答的類型和特點

    二、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  固有免疫應答
    一、固有免疫系統的構成
    二、固有免疫應答的作用時相
    三、固有免疫應答的特點
    四、固有免疫應答與適應性免疫應答的關係
  第三節  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一、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二、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
    三、T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四、T細胞的效應及其機制
    五、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發揮的主要作用
  第四節  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一、B細胞對TD抗原的應答
    二、體液免疫應答的一般規律
    三、B細胞對TI抗原的應答
    四、B細胞應答的效應
  第五節  免疫應答的調節
    一、免疫耐受
    二、免疫調節
第八章  超敏反應
  第一節  Ⅰ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常見疾病
    三、防治原則
  第二節  Ⅱ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常見疾病
  第三節  Ⅲ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常見疾病
  第四節  Ⅳ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常見疾病
  第五節  各型超敏反應特徵比較與相互關係
    一、各型超敏反應的特徵比較
    二、各型超敏反應與疾病發生髮展的關係
第九章  免疫學應用
  第一節  免疫學檢測
    一、免疫學檢測原理
    二、抗原抗體反應的基本檢測方法
    三、免疫細胞的測定
    四、免疫學檢測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
    五、免疫學檢測技術在藥學研究中的應用
  第二節  免疫預防
    一、人工主動免疫
    二、人工被動免疫
    三、計劃免疫
  第三節  免疫治療
    一、分子治療

    二、細胞治療
    三、生物應答調節劑與免疫抑製劑
第十章  細菌學概論
  第一節  細菌的形態、結構與分類
    一、細菌的大小和形態
    二、細菌的結構
    三、細菌的分類與命名
  第二節  細菌的物理性質
    一、細菌的膠體性質
    二、細菌的光學性質
    三、細胞膜的半滲透性
    四、細菌的滲透壓
  第三節  細菌的營養與生長繁殖
    一、細菌的化學組成
    二、細菌的營養物質及生理功能
    三、細菌吸收營養物質的方式
    四、細菌的營養類型
    五、細菌的生長繁殖
    六、細菌的人工培養
  第四節  細菌的新陳代謝
    一、細菌的?
    二、細菌的產能方式
    三、細菌的代謝過程
    四、細菌的重要代謝產物
  第五節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一、細菌的感染
    二、抗細菌感染免疫
  第六節  細菌的檢查方法
    一、細菌形態的檢查
    二、細菌感染的檢查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  微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微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
    二、質粒和轉座因子
  第二節  噬菌體及其對細菌遺傳性的影響
    一、噬菌體的生物學性狀
    二、噬菌體與宿主菌的關係
    三、噬菌體的分離與測定
    四、噬菌體在醫藥學中的應用
  第三節  微生物變異的常見類型
  第四節  微生物變異的機制及其修復
    一、基因突變及其分子機制
    二、基因的轉移和重組
    三、DNA損傷的修復
  第五節  微生物遺傳和變異的醫藥學意義
第十二章  微生物分佈與醫學微生態學
  第一節  微生物的分佈
    一、空氣中的微生物
    二、水體中的微生物
    三、土壤中的微生物

    四、微生物在人體的分佈
  第二節  微生態平衡與失調
    一、微生態平衡
    二、腸道微生態與健康
    三、微生態失調與機會致病菌
  第三節  微生態平衡與醫藥學實踐
    一、保護或重建微生態環境
    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三、微生態製劑的應用
    四、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第十三章  醫藥學實踐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第一節  理化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
    一、基本概念
    二、物理消毒與滅菌法
    三、化學消毒與滅菌
    四、影響消毒與滅菌效果的因素
  第二節  生物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
    一、抗生素對微生物的作用
    二、噬菌體對細菌的作用
    三、細菌素對細菌的作用
    四、固有免疫相關因子的抗微生物作用
    五、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六、病毒間的干擾現象
  第三節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
    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分級
    三、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和風險評估
    四、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和安全工作行為
第十四章  常見的病原性細菌
  第一節  球菌
    一、葡萄球菌屬
    二、鏈球菌屬
    三、奈瑟菌屬
  第二節  腸道桿菌
    一、埃希菌屬
    二、志賀菌屬
    三、沙門菌屬
  第三節  弧菌和螺桿菌
    一、霍亂弧菌
    二、副溶血性弧菌
    三、幽門螺桿菌
  第四節  厭氧性細菌
    一、破傷風梭菌
    二、產氣莢膜梭菌
    三、肉毒梭菌
    四、無芽孢厭氧菌
  第五節  分枝桿菌
    一、結核分枝桿菌
    二、麻風分枝桿菌
  第六節  動物源性細菌

  第七節  其他重要病原性細菌
  第八節  在分類學上列入廣義細菌學範疇的微生物
    一、支原體
    二、立克次體
    三、衣原體
    四、螺旋體
第十五章  放線菌
  第一節  放線菌的發現及分類地位
    一、放線菌的發現及一般特徵
    二、放線菌在微生物中的分類地位
  第二節  放線菌的主要生物學特徵
    一、放線菌的形態與結構
    二、放線菌的生長與繁殖
  第三節  放線菌代表屬
    一、鏈黴菌屬(Streptomyces)
    二、小單孢菌屬(Micromonospora)
    三、諾卡菌屬(Nocardia)
    四、遊動放線菌屬(Actinoplanes)
    五、馬杜拉放線菌屬(Actinomadura)
    六、放線菌屬(Actinomyces)
第十六章  病毒學概論
  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結構與分類
    一、病毒的大小與形態
    二、病毒的結構和化學組成
    三、病毒的分類
  第二節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的複製周期
    二、病毒的異常增殖與干擾現象
  第三節  病毒的人工培養法
  第四節  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
    一、物理因素
    二、化學因素
  第五節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一、病毒感染的傳播方式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
    三、病毒感染的類型
    四、抗病毒免疫
  第六節  病毒感染的檢測與防治原則
    一、病毒感染的檢測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
第十七章  引起人類疾病的常見病毒
  第一節  呼吸道感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副黏病毒
    三、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二節  消化道感染病毒
    一、腸道病毒
    二、急性胃腸炎病毒
  第三節  肝炎病毒
    一、甲型肝炎病毒

    二、乙型肝炎病毒
    三、丙型肝炎病毒
    四、丁型肝炎病毒
    五、戊型肝炎病毒
  第四節  逆轉錄病毒
    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二、人類嗜T細胞病毒
  第五節  其他病毒及朊粒
    一、蟲媒病毒
    二、出血熱病毒
    三、皰疹病毒
    四、狂犬病病毒
    五、人乳頭瘤病毒
    六、朊粒
第十八章  真菌學
  第一節  真菌學概論
    一、真菌的生物學性狀
    二、真菌的致病性與免疫性
    三、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則
  第二節  與人類疾病有關的主要病原性真菌
    一、皮膚及皮下感染真菌
    二、深部感染真菌
  第三節  與藥物有關的真菌
    一、酵母菌
    二、黴菌
    三、蕈菌
第十九章  抗生素
  第一節  抗生素的概念和分類
    一、抗生素的概念和醫用抗生素的特點
    二、抗生素的分類
  第二節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機制
    一、抑制細胞壁的合成
    二、影響細胞膜的功能
    三、干擾蛋白質的合成
    四、抑制核酸的合成
    五、干擾細胞的能量代謝和電子傳遞體系統
  第三節  抗生素產生菌的分離和篩選
    一、新抗生素產生菌獲得的途徑
    二、土壤微生物的分離
    三、篩選、早期鑒別與分離精製
    四、臨床前試驗與臨床試驗
  第四節  抗生素的製備
    一、發酵階段
    二、發酵液預處理及產物提取階段
  第五節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一、次級代謝與次級代謝產物
    二、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代謝途徑
    三、青黴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及代謝調控
  第六節  耐藥性
    一、耐藥性產生的遺傳學機制

    二、耐藥性產生的生物化學機制
    三、耐藥性的防控
  第七節  抗生素含量測定
    一、抗生素的效價和單位
    二、抗生素效價的微生物檢定法
第二十章  微生物在其他藥物生產中的應用
  第一節  微生物來源的藥物
    一、氨基酸
    二、維生素
    三、?及?抑製劑
    四、多糖
    五、微生物菌體來源的藥物
    六、其他
  第二節  微生物在半合成藥物中的應用
    一、甾體化合物
    二、手性藥物
    三、中藥的微生物轉化
  第三節  微生物組合生物合成技術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
    一、微生物組合生物合成的技術範疇
    二、微生物組合生物合成技術在藥物合成的應用策略
第二十一章  藥物的抗菌試驗
  第一節  體外抗菌試驗
    一、抑菌試驗
    二、殺菌試驗
    三、聯合抗菌試驗
    四、體外抗菌試驗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體內抗菌試驗
    一、實驗動物
    二、試驗菌
    三、感染模型
    四、抗菌治療
    五、藥物的體內藥效評價
第二十二章  藥品的微生物學質量控制
  第一節  藥品生產中的微生物污染
    一、藥品中微生物的來源
    二、微生物引起的藥物變質
  第二節  藥品生產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一、加強藥品生產管理
    二、進行微生物學檢驗
    三、使用合格的防腐劑
    四、藥品生產的GMP驗證
  第三節  藥品的微生物學檢查
    一、無菌產品的無菌檢查
    二、非無菌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
附錄  微生物限度標準
參考文獻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