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20世紀論語詮釋研究

  • 作者:劉偉|責編:魏德鵬//王海濤
  • 出版社:山東人民
  • ISBN:9787209142267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1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展示了20世紀《論語》詮釋的演變特點,擴展了《論語》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探討了儒學的傳承與經典詮釋的關係,這對於促進儒學的學術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作者介紹
劉偉|責編:魏德鵬//王海濤
    劉偉,哲學博士、儒學博士后,曲阜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曲阜師範大學儒學與中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山東周易研究會、山東孑L子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大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研究指導中心專家,主要從事儒家哲學、《論語》學。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兩項(「宗教生態學視域下《論語》生態文明思想研究」,優秀結項;「20世紀《論語》詮釋研究」)、山東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著有官場小說《拾級而上》(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並在新浪網連載)、短篇小說《官場無風月》(載入小說集《官人官事》,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長期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研究與普及,多次應邀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培訓機構講授傳統文化、領導科學、公文寫作,受到普遍歡迎和好評。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研究範圍和研究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創新之處
    一、研究方法
    二、創新之處
第一章  《論語》學概論
  第一節  《論語》學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論語》學的形成與演變
    一、第一個階段:先秦兩漢時期——《論語》學的形成期
    二、第二個階段: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論語》學的發展期
    三、第三個階段:宋元明清時期——《論語》學的高峰期
第二章  清末至民國時期的《論語》學
  第一節  簡朝亮的《論語集注補正述疏》
    一、補正朱注,引用資料豐富翔實
    二、折中漢學和宋學,闡發己意
  第二節  程樹德的《論語集釋》
    一、薈萃博引,超過歷代之作
    二、詮釋體例打破傳統,開創新制
    三、摒除漢宋,闡發己見
  第三節  馬一浮的《論語大義》
    一、以「六藝」統攝《論語》
    二、儒佛會通釋《論語》
    三、人性自有
  第四節  楊樹達的《論語疏證》
    一、經史互證,經學史學化
    二、六經與我互參,解經客觀理性
第三章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的《論語》學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論語》學研究
  第二節  「文革」時期的《論語》學研究
    一、基本概況
    二、主要特點
  第三節  趙紀彬的《論語新探》
    一、作品定位:內容緊跟時代,政治性強於學術性
    二、思想內容:在政治氤氳中仍彰顯學術價值
第四章  改革開放至20世紀末期的《論語》學
  第一節  時代背景
    一、從改革開放至20世紀80年代末:傳統文化逐漸走出被徹底否定的歷史陰影,但依然處於邊緣地帶
    二、20世紀90年代,傳統文化徹底擺脫政治化束縛,出現空前繁榮
  第二節  基本概況與主要特點
    一、基本概況
    二、主要特點
  第三節  李澤厚的《論語今讀》
    一、思想定位:雙半並舉,以情為本
    二、詮釋方法:「六經注我」,破立結合
    三、解讀風格:針砭時弊,切中肯綮
第五章  港台地區《論語》學鳥瞰
  第一節  概論
    一、著作情況

    二、學術論文情況
    三、主要特點
  第二節  錢穆的《論語新解》
    一、突出義理,兼顧考據和辭章
    二、摒棄門戶,融會漢學和宋學
第六章  《論語》文本編纂討論
  第一節  孔子弟子與《論語》編纂
    一、不可能參加編纂的孔子弟子辨析
    二、可能參加《論語》編纂的孔子弟子辨析
  第二節  《學而》篇的結構與意蘊
    一、家族與社會層面:學會「為人」,處理好五種關係
    二、個體層面:學會「修己」,學習多種知識,掌握學習方法
  第三節  《堯曰》篇的結構與意蘊
    一、《堯曰》篇結構主要觀點述評
    二、《堯曰》篇主旨:修齊治平
    三、《堯曰》與《學而》首尾呼應:學以致堯
第七章  孔門「四科」意蘊探析
  第一節  「德行」科
    一、個體層面:「樂道」和「志學」
    二、家族層面:孝悌
    三、群體層面:仁政
  第二節  「言語」科
    一、善於發現問題,敢於質疑權威
    二、善於發問,長於邏輯
    三、善於溝通,長於社交
  第三節  「政事」科
    一、審時度勢,務實權變
    二、正視自己,揚長補短
    三、政績突出,順應時代
  第四節  「文學」科
    一、志向上:主張弘道
    二、為學上:重在根本
    三、社會治理上:倡導以德治國
第八章  《論語》中的祭祀與身份認同
  第一節  「絕地天通」再討論
    一、「絕地天通」研究評析與問題提出
    二、「絕地天通」中心人物神聖性分析
    三、「絕地天通」改革創新之體現
    四、「絕地天通」的雙重影響
  第二節  《論語》中的「祭祀」意蘊
    一、社會功能:明確祭祀活動的有益性
    二、外在形式:強調祭祀活動的制度性
    三、對參加者的約束:突出虔誠和理性
  第三節  《論語》中的「身份認同」
    一、祭祀:群體身份鞏固與個體身份認同的「一體兩用」
    二、路徑展開:宗教情感與人文理性有機融合
餘論
    一、以骨氣和底氣為引領,積極融入儒學的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的時代大潮
    二、融馬入中,繼往開來,譜寫《論語》學研究新篇章
主要參考文獻

    一、基本古籍
    二、相關論著
    三、期刊論文
    四、碩博論文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