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國土空間規劃--概念原理方法(智慧建築與建成環境系列圖書)

  • 作者:編者:吳松濤//周小新//蘇萬慶|責編:馬媛//苗金英
  • 出版社:哈爾濱工業大學
  • ISBN:9787576702088
  • 出版日期:2023/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3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基於新工科的概念,以「多規合一」為目標對國土空間相關概念理論和有關規劃原理進行梳理,形成聚焦性的國土空間規劃原理的核心內容,並以人居環境科學與國土空間規劃理論與方法互動互融為前提,梳理城鄉規劃空間理論,解析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成及「雙評價、一張圖」等技術內容,以期為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實踐和教學提供參考與借鑒。
    本書適合從事國土空間規劃相關領域的研究、實踐,以及國土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部門等的技術管理人員閱讀和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參考用書。

作者介紹
編者:吳松濤//周小新//蘇萬慶|責編:馬媛//苗金英
    吳松濤,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景觀系主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總師專業委員會委員,哈爾濱新區總規劃師。     主要研究方向:國土空間規劃法規與公共政策、城市設計、歷史建築風貌與色彩管控。

目錄
第1章  生態文明下的人居環境和國土空間
  1.1  我國人居環境發展歷程
    1.1.1  原始時期
    1.1.2  古代時期
    1.1.3  近代時期
    1.1.4  現代時期
  1.2  我國傳統人居環境的理念與人居環境科學發展
    1.2.1  人居環境的核心理念
    1.2.2  人居環境的科學發展
  1.3  生態文明演進與我國國土空間的生態安全問題
    1.3.1  生態文明的演進
    1.3.2  我國生態資源的基本情況
    1.3.3  我國生態資源環境挑戰
  1.4  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觀念
    1.4.1  歷史思維: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1.4.2  全球思維: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1.4.3  底線思維: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1.4.4  民本思維: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4.5  整體思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4.6  系統思維: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1.4.7  辯證思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4.8  法制思維: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1.5  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路徑
    1.5.1  高水平保護:框定生態資源環境安全底線
    1.5.2  高質量發展:促進要素向優勢地區集聚
    1.5.3  高品質生活: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5.4  高效能治理:推進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6  生態文明下的人居環境與國土空間和諧共存
    1.6.1  探索以人居環境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新路子
    1.6.2  生態文明下的國土空間導向
第2章  自然資源與土地利用
  2.1  自然資源的概念、類型與特性
    2.1.1  自然資源的概念
    2.1.2  自然資源的類型
    2.1.3  自然資源的特性
  2.2  土地的定義與土地管理制度
    2.2.1  土地的定義
    2.2.2  土地制度
    2.2.3  土地利用規劃與管理
  2.3  國土空間用途管制
    2.3.1  空間用途管制的源起與發展
    2.3.2  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方法
    2.3.3  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內容
    2.3.4  城鄉建設用地的統籌管控
    2.3.5  土地用途分區
第3章  城鄉空間規劃思想與理論發展
  3.1  我國城鄉規劃思想與理論發展
    3.1.1  我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與理論
    3.1.2  我國近代城市規劃思想與理論
    3.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鄉規劃思想與理論

  3.2  西方城市規劃思想與理論發展
    3.2.1  西方古代城市規劃思想與理論
    3.2.2  西方近代城市規劃思想與理論
    3.2.3  20世紀以來西方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與理論
    3.2.4  21世紀的城市規劃思想與理論變革
  3.3  我國土地利用規劃理論與實踐
    3.3.1  第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86—2000年)
    3.3.2  第二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
    3.3.3  第三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3.4  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理論與實踐
    3.4.1  主體功能區的發展歷程
    3.4.2  主體功能區的核心思想
    3.4.3  主體功能區規劃步驟
    3.4.4  主體功能區的相關實踐
  3.5  生態城市理論與實踐
    3.5.1  國外生態城市的理論與實踐
    3.5.2  我國生態城市的理論與實踐
  3.6  多規合一與國土空間規劃
    3.6.1  多規合一的歷程
    3.6.2  多規合一的目標
    3.6.3  多規合一的政策演進
    3.6.4  多規合一與國土空間規劃
第4章  國土空間規劃基本原理與體系構成
  4.1  國土空間規劃編製總則與基本術語
    4.1.1  國土空間規劃編製總則
    4.1.2  國土空間規劃基本術語
    4.1.3  國土空間用地分類
  4.2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4.2.1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五級」
    4.2.2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三類」
    4.2.3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四體系」
  4.3  國土空間規劃編製的基本方法
    4.3.1  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原理
    4.3.2  國土空間規劃的管控方法
  4.4  國土空間規劃編製的基本內容
    4.4.1  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製的基本內容
    4.4.2  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編製的基本內容
    4.4.3  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製的基本內容
    4.4.4  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編製的基本內容
第5章  國土空間規劃的技術工具與方法
  5.1  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方法
    5.1.1  調查勘測方法
    5.1.2  系統評價方法
    5.1.3  預測分析方法
    5.1.4  空間分區方法
    5.1.5  系統製圖方法
  5.2  國土空間規劃空間分析技術
    5.2.1  地理信息系統(GIS)空間分析
    5.2.2  遙感(RS)技術
  5.3  國土空間規劃決策方法

    5.3.1  空間規劃決策博弈
    5.3.2  空間規劃決策支持系統
    5.3.3  空間模擬與模擬技術
  5.4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
    5.4.1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步驟
    5.4.2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路徑
    5.4.3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意義
  5.5  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信息平台
    5.5.1  滿足國土空間規劃需求
    5.5.2  構建標準的數據體系
    5.5.3  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平台的建設
    5.5.4  構建穩健的中台保障體系
    5.5.5  建設平台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