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今古風華(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鑒)

  • 作者:編者:青島市文化館|責編:董超
  • 出版社:中國海洋大學
  • ISBN:9787567033450
  • 出版日期:2022/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1
人民幣:RMB 18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青島市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結集,收錄截止到2018年6月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161項,包括十大類,它們是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各大類下基本按照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項目予以介紹。本書對所收錄非遺項目之歷史淵源和傳承脈絡進行了考證和梳理,對非遺項目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予以介紹,並對相關非遺文化精神進行了闡釋,力求達到學術性、紀實性和通俗性的統一。

作者介紹
編者:青島市文化館|責編:董超

目錄
第一部分  民間文學
  嶗山民間故事:海上仙境的詩意低訴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往返于山東半島和北大荒的龍光
  徐福傳說:鑿通海外世界的神秘遠航
  琅琊台傳說:海洋中國的精神迴響
  胡嶧陽傳說:布衣哲人的生命傳奇
  王邦直與《律呂正聲》的傳說:追懷中國人的聲律之夢
  鹽宗夙沙氏煮海成鹽傳說:追溯東夷海鹽文化的源頭
  靈山老母傳說:仁孝之光與美醜之變
  田橫民間故事:氣貫長虹的英雄主義壯歌
  金口民間故事:海神光輝與商貿華章的交響
  大珠山傳說:浪漫與神奇的歲月長歌
  小珠山傳說:以珠玉為靈性的高山記憶
  大澤山民間故事:高山大海間的流雲往事
  九龍泉傳說:寓傳說于山泉中的美好敘事
  即墨大夫傳說:古代良吏的傑出代表
  王吉故事傳說:漢諫議大夫的經學人生
  童恢傳說:一代廉吏的不其往事
  鄭玄與康成書院傳說:肇始中國書院文化的歷史前緣
  郭琇傳說:一代直臣的激越與沉潛
  陳姑傳說:出自靈山衛的北方媽祖
  膠東反切語:秘而不宣的古老語言習俗
第二部分  傳統音樂
  嶗山道教音樂:海上仙境的太古雅音
  膠州吹打樂:豪邁而委婉的民族鼓樂經典
  窪里盤鼓:兼具音樂和舞蹈屬性的傳統鑼鼓藝術
  九嶷派古琴:氣定神閑間自成高格的古琴風範
  廣陵派古琴:崇尚淳古淡泊之精神的古琴流派
  萊西鼓吹樂:坐棚與行走間的民間藝術奇葩
  平度民歌:千秋歌韻的深情流轉
  膠州民歌:富有傳統韻味和地方特色的民藝形態
第三部分  傳統舞蹈
  膠州秧歌:中國北方秧歌藝術的經典形態
  閆家山地秧歌:豪放與柔美之間奔騰的生命律動
  萊西秧歌:帶有戲劇成分和江湖色彩的秧歌藝術
  寶山地秧歌:明朝以來三百年的秧歌記憶
  即墨大秧歌:充滿「顫勁」和「韌勁」的小戲秧歌
  孫家下庄舞龍:博採眾長而自成一派的舞龍藝術
  九獅圖:充滿動感的擬人化獅舞藝術
  萊西花棍:以簡單道具完成的民間舞蹈藝術
  燭竹馬:讓歷史人物在天馬行空的情境中復現
  扛閣:八仙手托仙童載歌載舞
  溝崖高蹺:在更高的層面上疾走如飛
第四部分  傳統戲劇
  茂腔:在歷史和希望中盛開的「膠東之花」
  柳腔:中國傳統戲曲百花園中的瑰寶
  京劇:中西合壁之城的京劇藝術光影
  萊西木偶戲:百代木偶的戲劇人生
第五部分  曲藝
  膠東大鼓:從盲人調演化而來的說唱藝術

  膠州八角鼓:在「九腔十八調」中搖曳多姿的說唱藝術
第六部分  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
  孫臏拳:在國術與兵法理論相結合的視野中
  螳螂拳:從青島發源並播及海內外的傳統武學瑰寶
  鴛鴦螳螂拳:秉持「陰陽合一、左右雙修」之法度的國術
  太極梅花螳螂拳:虛實相生中的攻守之道
  七星螳螂拳:以北斗七星昭示的武林秘笈
  嶗山道教武術:融丹功、醫道和武術于一體
  鴛鴦內家功:內外雙修的沉思性武學秘笈
  傅士古短拳:起源於青島本地的一種傳統武術
  三鋪龍拳:以龍為精神圖騰的傳統武術
  嶗山九水梅花長拳:充滿地域精神的傳統武術
  武當太乙門:武當秘笈之法度及其與青島的淵源
  少林太祖長拳:千年之間秘法流傳的武術名拳
  徐氏太祖拳:兼具外家拳之「剛」與內家拳之「柔」
  查拳:剽悍矯捷的神力古拳
  地功拳:「人地合一」的摸爬滾打之術
  尹氏八卦掌:在易道、醫道與武道相生的景深中
  古彩戲法二十四孝:中國特有的幻術表現形式
第七部分  傳統美術
  宗家莊木版年畫:源出濰縣並有所創新的木版水印藝術
  膠州剪紙:惟妙惟肖的紙上境界
  指墨畫:從指尖流出的水墨煙雲
  辛氏鍥金畫:以刀為筆而鏨就的金屬工筆畫
  膠南年畫:鄉土味與現代感的交融
  劉氏泥塑:膠東彩色泥塑的經典樣式
  糨模人泥塑:在形象與色彩的搭配中呈現生活意趣
  平度泥塑:抽而不蠢與朴中見雅
  嶗山麵塑:「民以食為天」的藝術化表現形式
  流亭大饅頭:一道麵食的原生態品味
  付氏核雕:「小中見大」的微雕藝術
  葫蘆雕刻:充滿鄉土韻味的吉祥葫蘆
  黃氏烙畫:用火焰烙出一片悠悠鄉愁
  周氏布老虎:虎虎生威的鎮宅、賜福寶物
第八部分  傳統技藝
  魯?暨即墨鑲邊傳統技藝:花非花,花即花
  蓋巾花邊傳統技藝:編織日常生活之美
  大歐鳥籠製作技藝:在鳥語花香中編織時光
  即墨發製品傳統製作工藝:春秋以來假髮藝術的即墨形式
  泊里紅席編織技藝:以高粱秫秸編織的悠久時光
  平度草編工藝:從草根到時尚的蝶變
  泥老虎傳統製作工藝:有圖騰韻味的民俗玩具
  虎頭鞋虎頭帽:少兒服飾的圖騰色彩
  膠州大沽河黑陶製作技藝:東夷流光與明朝餘韻
  黑陶製作技藝:膠州灣東北岸的黑陶之光
  土陶燒制技藝:巴蜀陶藝的東方閃光
  手工花燈:人間星球的吉祥燈籠
  果模(植子)製作技藝:為蒼生祝福的「天下食印」
  匾額雕刻工藝:倉頡未曾忘懷的事物
  麥草畫手工技藝:化腐朽為神奇的民間繪畫藝術

  傳統香製作技藝:含有中藥的香氣氤氳之道
  鋦藝:匠心獨運的器物修補之道
  木質漁船製作技藝:千秋航海與捕撈時光的載體
  漁網編製技藝:航海捕撈時光的精密編織
  嶗山石砌房建築技藝:營造冬暖夏涼的堅固石屋
  萊西民間磚雕:北方磚雕藝術的精華
  黃酒傳統釀造技藝:在千古雄奇的精神光暈中釀造生活
  寺后老燒鍋酒傳統釀製技藝:「島城小茅台」的淵源與特色
  琅琊釀酒工藝:出自千古琅琊夢的瓊漿玉液
  地瓜酒製作技藝:綠色保健的「天賞之物」
  膠州黃酒製作技藝:與《齊民要術》相契合的純手工釀酒
  嶗山綠茶製作技藝:雲山嘉葉的神妙之韻
  海鮮傳統腌制技藝:獨具特色的「一鹵鮮」之法
  沙子口金鉤海米加工技藝:日月光華中的甜曬之道
  石花菜涼粉加工技藝:來自大海的長壽美味
  膠州灣海鹽製作技藝:從「煮海為鹽」開始的漫漫時光
  古法榨油技藝:傳自南宋太妃的古老做法
  青島糖球製作技藝:那些凝結著童年往事的冰糖葫蘆
  香酥雞烹任技藝:外酥里嫩而香氣馥郁的魯菜名品
  周氏流亭豬蹄製作技藝:一道地方名吃的世代傳承
  萬和春排骨砂鍋製作工藝:多種原料的內在中和
  泊里燒肉製作技藝:香氣迷人中的肥而不膩之道
  城陽大面子製作技藝:歷史調製的醬豬臉之法
  水煎包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那醇香薄脆的金黃嘎渣之謎
  即墨麻片製作技藝:香酥脆甜中珍藏的童年味道
  膠州作古典傢具製作技藝:融合南北的明式傢具藝術流派
  田橫硯製作技藝:溫潤如玉而豪氣凜然的魯硯瑰寶
  九嶷派斫琴法:高山流水為之傾注
第九部分  傳統醫藥
  三字經流派推拿療法:近現代小兒推拿療法的代表性流派
  李氏小兒推拿秘笈:善用獨穴治急症
  張氏小兒推拿技法:稚陰稚陽的扶正之道
  班氏外科——針灸推拿法:傳統家學與現代醫學的結合
  周氏艾灸法:千秋灸法的傳承與復興
  八白散傳統駐顏技法:從秘藏宮廷到普惠民間的養顏術
  郭氏秘傳接骨:從紫禁城經中原傳至膠州
  李氏非固定學派骨傷療法:身心同療的快樂骨科
第十部分  民俗
  周戈庄上網節:以祭海活動為中心的民俗盛典
  龍王節:從龍王到日常生活的神光流轉
  琅琊祭海:回望海洋中國的千古風雲
  嶗山?魚禮俗:傳統孝道的表現形式
  蘿蔔會:正月里的「咬春」事
  海雲庵糖球會:流傳五百年的民生嘉年華
  天後宮新正民俗文化廟會:青島灣畔的春節風情
  東夷漁祖郎君廟會:海洋祭祀禮儀與民生圖景
  玄陽觀廟會:正月十五的儀式與紫竹水
  沙子口廟會:從祭海儀式到海洋民俗盛會
  大士寺廟會:山海之間的風俗故事
  靈珠山廟會:大山裡的文化情懷與歡樂時光

  膠南泊里大集:古藏馬縣中心地帶的民生大集
  李村大集:另一種風格的「清明上河圖」
  劈柴院市井民俗:青島開埠后的市井風俗寫照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