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城市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探索與實踐

  • 作者:編者:丁年//劉應明|責編:朱曉瑜//張智芊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
  • ISBN:9787112284344
  • 出版日期:2023/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20
人民幣:RMB 9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組織30余位技術骨幹,在總結近年實踐項目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由40余篇技術論文組成的專著。全書聚焦城市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以跨界引領發展、跨區域一體發展、跨領域協調發展和跨前沿技術融合發展為主題,以建設高質量城市基礎設施體係為目標,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響應「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統籌系統與局部、存量與增量、建設與管理、灰色與綠色、傳統與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協調發展,系統闡述了城市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要素,從體制機制、設施系統性、設施協同性、先進技術融合四個方面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水平。
    全書不但涉及知識面廣、資料翔實、內容豐富,而且集系統性、先進性、實用性和可讀性于一體。本書可供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領域工程設計人員、城鎮建設管理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丁年//劉應明|責編:朱曉瑜//張智芊

目錄
第一篇  跨界引領發展
  高質量發展語境下深圳市市政基礎設施規劃探索與思考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市政設施用地功能優化研究——以深圳市寶安區為例
  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實施評估體系構建思路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城市消防站布局思考——以深圳市為例
  以低鄰避效應為導向的環境園規劃指標體系研究——以深汕環境產業園為例
  考慮景觀影響的城市變電站規劃選址方法研究
  面向實施的海綿城市建設詳細規劃編製探索
  共建模式下高密度易積水老舊片區海綿城市實施路徑研究——以羅湖區為例
  高密度開發區市政設施空間整合模式探究——以深圳市媽灣片區為例
  海綿城市視角下城市多層級豎向管控體系構建
第二篇  跨區域一體發展
  論區域供冷在雙碳背景下的發展機遇——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
  灣區聯動的城市飛地消防機制探索——以深汕特別合作區為例
  探索新規劃路徑,助力環境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以深汕環境園為例
  超大城市全要素藍線規劃編製探索與思考
  韌性城市背景下構建區域韌性污水系統的思考與實踐
  韌性城市理念下的區域雨洪控制系統構建探索及實踐
  國土空間高質量發展下的水務生態治理研究——以深圳市光明區為例
  探索建立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機制——以深圳市為例
  超大城市建築廢棄物減量化與綜合利用策略研究——以深圳市為例
  生態文明背景下規劃水資源論證工作的實踐及思考
第三篇  跨領域協調發展
  多維視角下不同地區藍線規劃方法探索與實踐
  面向實施的新時代豎向規劃探索與實踐——以深圳市為例
  城市余泥渣土受納場生態修復與空間演進策略
  面向高品質空間的「無廢城市細胞」規劃方法——以福田保稅區為例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市政詳細規劃編製方法探索——以深圳市小梅沙片區為例
  核心韌性環衛設施的辨識與保障係數的探討
  關於新時期排水系統高質量運行與建設管理的幾點漫談
  高品質生活垃圾收集設施規劃探析
  韌性城市理念下小型消防站布局創新與探索——以深圳市為例
  國土空間背景下都市型水庫管理策略研究——以清林徑水庫為例
第四篇  跨前言技術融合發展
  深圳市綜合管廊建設發展經驗總結
  市政基礎設施岩洞化利用的探索與實踐
  新型纜線管廊規劃與設計要點探討與思考
  「雙碳」背景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規劃探索與實踐
  碳中和目標下的高密度城區碧道生態規劃策略
  高強度城市開發背景下垃圾收運系統發展趨勢探討
  人民城市建設中的智慧海綿城市實施路徑研究
  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深圳國際低碳城自然生態空間規劃策略
  基於多功能智能桿的智慧城市感知網路研究
  5G智能化基站的設計及站址優化研究
  基於智能物聯網的多媒體通信系統架構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