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經方大家王三虎教授,堅持繼承與創新並重的治學觀,提出「燥濕相混致癌論」「寒熱膠結致癌論」「人蔘抗癌論」「把根留住抗癌論」「肺癌可從肺痿論治」「風邪入里成瘤說」等新論點,在中醫學界引起廣泛關注與熱烈反響。
本書是王三虎教授40年經方診療雜症篇醫案,首次集中發表,既包括作者直接運用《傷寒雜病論》之方的醫案,也包括作者以「仲景學說思維」運用《傷寒雜病論》之外「經典名方」的醫案。
作者介紹
王三虎|責編:王琳//房潤丞|整理:王歡
王三虎,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陝西省名中醫、廣西名中醫。
曾任教於第四軍醫大學(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現為渭南市中心醫院特聘中醫腫瘤專家、西安市中醫醫院首席中醫腫瘤專家、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特聘專家;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經方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歐洲經方中醫學會顧問、瑞士華人中醫藥學會顧問、美國加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等;先後培養碩士研究生及師帶徒300餘人。
多年來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繼承與創新並重的治學觀,提出了「燥濕相混致癌論」「寒熱膠結致癌論」「人蔘抗癌論」「把根留住抗癌論」「肺癌可從肺痿論治」「風邪入里成瘤說」等新論點,在學界產生了一定影響。已在北京、西安、渭南、深圳、淄博、台州、佳木斯等地設立經方抗癌工作站(室),平均年診國內外患者約2萬人次,共發表論文330余篇,主編、參編書籍40余部。近年來多次在國內外成功舉辦經方抗癌學習班,「中醫抗癌系列講座」2019年被北京中醫藥學會評為第五批中醫藥傳承精品課程。
目錄
第一章 神經系統疾病
第一節 神經性嘔吐
第二節 上熱下寒
第三節 先天性腦血管異常
第四節 命名性失語
第五節 癲癇
第六節 癲癇、精神狂躁症
第七節 蛛網膜囊腫
第八節 風邪入里(脫髓鞘病、糖尿病、脂肪肝等多種病癥同患)
第九節 中風、百合病
第十節 中風·失語
第十一節 中風·昏迷
第十二節 腦出血
第十三節 一氧化碳中毒后遲發性腦病
病案1
病案2
病案3
第十四節 坐骨神經痛
第二章 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一節 甲狀腺結節
第二節 發熱性甲狀腺結節、腎囊腫
第三節 消渴
第四節 痛風
第三章 呼吸系統疾病
第一節 咳嗽
第二節 乾咳
第三節 久咳
第四節 咯血
第五節 胸痹
第六節 ?病、胸痛
第七節 肺結節
第八節 肺結節、腸息肉
第九節 包裹性胸腔積液
第四章 循環系統疾病
第一節 眩暈(心源性暈厥)
第二節 心悸(Ⅱ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
第三節 主動脈夾層后急重症
第五章 消化系統疾病
第一節 胃反
第二節 胃痛
第三節 萎縮性胃炎
第四節 轉氨?升高
第五節 肝硬化
病案1
病案2
第六節 肝硬化腹水
第七節 黑疸·癃閉
第八節 胃息肉
第九節 腹痛
病案1
病案2
第十節 久瀉(迴腸淋巴濾泡增生、糜爛性胃炎)
第六章 泌尿系統疾病
第一節 急性完全性尿瀦留
第二節 尿失禁
第三節 淋證
第四節 紫癜性腎炎
病案1
病案2
第五節 腎病綜合征、膜性腎病
第六節 腎結石
第七章 血液病
第一節 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二節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病案1
病案2
第三節 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
第四節 噬血細胞綜合征
第八章 皮膚疾病
第一節 皮膚瘙癢
第二節 頸部色素沉著
第三節 濕疹
第四節 銀屑病
第五節 粟粒樣皮炎
第六節 蕁麻疹
病案1
病案2
第七節 陽毒(紅斑狼瘡待查)
第八節 痤瘡·附件囊腫
第九節 乾燥綜合征·皮下紫癜
第十節 皮膚黑變病
第九章 婦科疾病
第一節 閉經
第二節 卵巢癌·浮腫
第三節 輸卵管囊腫
第四節 子宮肌瘤
病案1
病案2
第五節 卵巢囊腫
第六節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第七節 人乳頭瘤病毒52感染
第八節 盆腔膿腫
第十章 內科雜病
第一節 畏寒
第二節 感冒
第三節 妊娠感冒
第四節 眩暈
病案1
病案2
病案3
病案4
病案5
第五節 頭痛
第六節 癲證
第七節 更年期綜合征
第八節 梅核氣
第九節 三陽合病
第十節 少陰病
第十一節 痿證
第十二節 高熱
第十三節 身痛
第十四節 水腫
第十五節 溢飲
第十六節 柔痙
第十七節 中風·柔痙
第十八節 中風眩暈·少陰病
第十九節 奔豚病·百合病
第二十節 失眠
病案1
病案2
第二十一節 嗜睡不食
第二十二節 盜汗
第二十三節 風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