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功能共振(網路輿情演化與治理)

  • 作者:陳華明|責編:黃?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20746
  • 出版日期:2023/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9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將網路輿情置於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視閾下展開研究,以常用於安全科學、風險評估學科的功能共振分析方法來研究網路輿情治理與化解社會風險的議題,創新性地提出了「網路輿情治理功能共振」概念,搭建了網路輿情功能共振模型,釐清了網路輿情作為網路社會「技術-社會」系統形塑的複雜性社會功能,明晰了「弱者強勢、情緒優勢、輕者為重、次者為主」的演化機理,提出了以解決社會治理問題為導向的政府主導、媒體引導、網民自治的三大功能主體協同的網路輿情治理機制。

作者介紹
陳華明|責編:黃?
    陳華明,文學博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網路空間安全研究院研究員、網路空間治理研究所所長,四川大學「雙一流」建設辦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網路與新媒體、傳播與社會發展、網路空間治理。     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等科研項目八項;出版學術專著兩部、編著兩部;在CSSCI來源期刊及SSCI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多篇研究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全文轉載。曾為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曾任美國基督教亞洲高等教育基金會(United Board)高級研究員,在美國、菲律賓、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多所大學訪學與研究。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研究價值
      一  研究緣起
      二  研究價值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  關於功能共振理論的研究現狀
      二  關於網路輿情演化與治理的研究
    第三節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研究框架
      一  研究內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框架
上篇  問題提出與理論構建
  第一章  理解功能共振
    第一節  功能共振理論的內涵和要素
      一  共振現象的發現
      二  共振現象的研究及理論發展
      三  功能共振理論的提出及基本內涵、構成要素
    第二節  功能共振與相關共振概念的關係
    第三節  其他理論融合視角
      一  網路輿情研究的媒介學進路
      二  複雜系統及複雜系統範式
      三  社會複雜性治理視角
    小結
  第二章  網路輿情的複雜性思考
    第一節  複雜性:社會運行的基本動力
      一  複雜性解析社會運行現象的普遍適用性
      二  風險社會中的複雜動力及其特徵
      三  技術與複雜社會:技術與社會共同形塑複雜社會網路
    第二節  網路輿情:根植于技術—社會複雜系統的演化機理及新變化
      一  網路輿情世界的複雜性機理認知
      二  網路輿情複雜性機理下的新特點、新要求、新方式
    小結
  第三章  功能共振理論與網路輿情治理的邏輯契合
    第一節  前提要件契合:以複雜性為依托的運行基礎
      一  基礎層面:都以湧現作為核心機理
      二  要件層面:都具有適應性主體
      三  結構層面:都與眾多複雜要素相勾連
    第二節  運轉模式契合:以非線性為特徵的演變取向
      一  認知與模式探索層面:均經歷了從線性思維到非線性思維的轉變
      二  現實與客觀事物層面:與對象的聯繫均是多元複雜而又非線性的
      三  實際操作與應對層面:均無法用簡單的線性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
    第三節  演化動力契合:以多因素動態耦合為助力的發展機制
      一  結構層面:以耦合為核心要件的基本構成機制
      二  動能層面:基於耦合機制的系統演化動力
      三  指向層面:從耦合到協同的共同整體目標
    第四節  理論實踐契合:以新理論開闢輿情研究新思維的路徑創新
      一  認知層面:「歷時+共時」新視野
      二  演化層面:「隨機性+規律性」新思維
      三  治理層面:「現代化治理+治理現代化」新路徑
    小結

中篇  模型構建與案例分析
  第四章  基於FRAM分析框架的網路輿情功能共振模型建構
    第一節  網路輿情的功能共振模型建構
      一  網路輿情構成要素
      二  功能的識別與描述
      三  網路輿情演化的功能共振模型構建
      四  確定功能共振及功能共振的影響因素及失效模塊
    第二節  基於FRAM模型的案例分析
      一  自然災害類事件:山東某市水災事件
      二  社會矛盾類事件:四川某縣某中學學生死亡事件
      三  公共安全類事件:福建某酒店坍塌事件
      四  社會衛生類事件:四川成都某中學食物中毒事件
    第三節  基於功能共振理論的模擬模型構建
      一  基於FRAM框架的模型構建
      二  基於大數據模擬的模擬結果分析
    小結
  第五章  網路輿情的主動功能及治理轉變
    第一節  網路輿情的主動功能
      一  功能共振視域下網路輿情主動功能的提出
      二  網路輿情的主動功能及其特性
      三  網路輿情主動功能的發揮——調節共振
    第二節  網路輿情的主動功能約束演化
      一  網路輿情演化受主動功能約束的原理
      二  主動功能約束網路輿情的策略
    第三節  主動功能約束下的網路輿情治理轉向
      一  主動功能約束下的現代化治理改變轉向
      二  主動功能約束下的多主體協同應變轉向
      三  主動功能約束下的多因素耦合異變轉向
    小結
下篇  基於功能共振理論的網路輿情治理策略
  第六章  政府主導策略:強化整體設計夯實治理基礎
    第一節  網路輿情環境變化中的政府治理轉變
      一  頂層設計理念:從「運動式管理」向「整體性治理」轉變
      二  中觀管理規範:從「鬆散管控」向「集中管控」轉變
      三  底層治理手段:從「單一路徑」向「多元方式」轉變
    第二節  基於功能共振機制的政府網路輿情協同治理模型
      一  功能識別與描述
      二  識別功能模型中的耦合
      三  確定功能共振
    第三節  「剛性嵌入」與「柔性融入」的政府治理參照
      一  加快網路輿情治理的「法治生態體系」建設,實現體系化的「剛性嵌入」
      二  加快轉型網路輿情治理中的傳統範式,實現多元治理形式的「柔性融入」
    小結
  第七章  媒體協同策略:暢通溝通渠道建立主流共識
    第一節  媒體:話語導向與共識建構的助推者
      一  媒體形態與傳播環境變遷
      二  媒體作為網路輿情治理的功能主體
    第二節  功能共振理論下媒體協同網路輿情治理模型
      一  媒體作為功能主體的功能識別與描述
      二  媒體功能網路圖建構

      三  耦合變化與功能共振
    第三節  網路輿情治理中的媒體協同策略
      一  媒體協同網路輿情治理的困境
      二  媒體協同網路輿情治理的策略
    小結
  第八章  網民自治策略:培育共情意識強塑理性表達
    第一節  公共討論、「圈子化」互動、情感共振:網路傳播模式變化中的網民心理與行為
      一  公共討論:網路傳播模式變遷中的個人與群體
      二  「圈子化」互動:網路輿情生髮演化中的「圈子化」傳播邏輯
      三  情感共振:網路輿情生髮演化中的情感共振邏輯
    第二節  基於功能共振理論的網民主體自治策略
      一  合理利用技術,建立功能共振理論下的「公共討論」空間
      二  「情緒化」還是「理性化」:優化網路輿論場中的網民選擇
      三  從「被動」到「主動」:發揮網民的自組織功能
    小結
結論與展望
      一  研究總結
      二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