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雜文的自覺(魯迅文學的第二次誕生1924-1927)(精)/魯迅三部曲

  • 作者:張旭東|責編:馮金紅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59345
  • 出版日期:2023/07/01
  • 裝幀:精裝
  • 頁數:854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張旭東「魯迅三部曲」首卷,分析魯迅文學在1924—1927年間如何以「雜文的自覺」為標誌從而「成為自己」。作者表明,此期間魯迅文學所面對的空前的外部挑戰和內部壓力,帶來一系列深刻且不可逆的風格史及文學原理意義上的選擇、決定和突變。通過作者論、文本分析與理論闡釋相結合的總體批評方法,本書探討以文體混合和寫作的政治本體論為核心的魯迅雜文句法和現象學結構,認為有必要在新文學和近代世界文學的歷史與價值論範疇,在「藝術的終結」的哲學命題層面,去分析和把握雜文這一高於「純文學」建制及其意識形態的文體實驗與風格運動。

作者介紹
張旭東|責編:馮金紅
    張旭東,紐約大學(NYU)比較文學系、東亞研究系教授,中國中心主任。國內兼職包括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國際批評理論中心(ICCT—PKU)主任;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春秋戰略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等。主要中文著作包括《改革時代的中國現代主義——作為精神史的八十年代》、《全球化與文化政治——九十年代的中國與二十世紀的終結》、《我們時代的寫作》(與莫言合著)、《對話啟蒙時代》(與王安憶合著)、《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西方普遍主義話語的歷史批判》、《紐約書簡》、《批評的蹤跡》等。

目錄
小序
引言
  偉大文本的開放性與自我再生能力
  文學魯迅的首要性
  魯迅的哲學,或魯迅文學的存在與時間
  雜文魯迅的首要性
  現代主義
  魯迅文學的政治性與政治本體論
  作為寫作的翻譯
  章節組織與方法論說明
導論
  批評對象的重建
    一、形象/符號:意義的基本單位
    二、句子/句式:文章學的基本單位
    三、話語:表意-交流系統
  魯迅文學風格的結構與歷史性
    四、風格:結構與歷史性
    五、時代精神的「感性顯現」:理想與類型的歷史發展
    六、雜文與魯迅文學的「藝術的終結」
第一部  人生的中途
  第一章  魯迅文學的危機
    一、階段論
    二、「中間點」、「過渡期」與魯迅文學的「第二次誕生」
    三、文學魯迅的「中年摺疊」
    四、前期創作的批評觀察
  第二章  「雜文自覺」的萌動(上)
    一、新文學的困境與魯迅文學的多重源頭
    二、重讀《〈吶喊〉自序》:誕生與「終結」
      附錄  「兄弟失和」與「沉寂的1923年」
    三、作為「過渡期」的《彷徨》和《野草》:1924年的文體嘗試
      《祝福》◆《在酒樓上》◆《秋夜》◆《影的告別》◆《我的失戀》
  第三章  「雜文自覺」的萌動(下)
    一、《苦悶的象徵》與「過渡期」的語言準備
    二、雜文與「論文」的分野:《墳》(1924年部分)
      《娜拉走後怎樣》(及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之比較)◆《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及其他
  第四章  世界之路與雜文的歧途
    一、世界之路:魯迅的「成長」
    二、雜文的歧途與希望的形而上學
    三、魯迅文學的「成為自己」
    四、作為言語行為的寫作:魯迅風格的獨特性與合目的性
第二部  「運交華蓋」:雜文發生學
  第五章  希望與躁動(雜文發生學小史之一):1925年上半年的創作
      《希望》◆《咬文嚼字(一)(二)》◆《雪》(野草之八)◆《青年必讀書》◆《忽然想到(一至四)》《通訊》◆《出了象牙之塔》◆私人通信、《戰士和蒼蠅》、《忽然想到(五、六)》◆《雜感》◆《北京通信》
  第六章  「碰壁」(雜文發生學小史之二):「女師大風潮」期間的創作
      《「碰壁」之後》◆《並非閑話》及其他◆《論睜了眼看》◆形式的破裂:《傷逝》的文體混雜◆《這樣的戰士》與《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華蓋集〉題記》
  第七章  「我還不能『帶住』」(雜文發生學小史之三):「三·一八慘案」前後的創作
    一、「我還不能『帶住』」
      《雜論管閑事·做學問·灰色等》◆《有趣的消息》及其他◆《我還不能「帶住」》與《無花的薔薇》(之一)
    二、「三·一八慘案」
      《無花的薔薇之二》◆《「死地」》◆《記念劉和珍君》

    三、雜文的蘇醒與《野草》的終結
  第八章  魯迅雜文的力學結構、政治本體論與感性外觀
    一、作為essay的雜文與魯迅雜文的特殊性
    二、「執滯于小事情」與雜文現象學
    三、「碰壁」與雜文力學
    四、「擠了才有」與雜文空間構造及生產流程
    五、政治本體論與感性外觀
    六、小結:「自覺」及其風格外化
第三部  在路上:漂泊與雜文的風格擴張
  第九章  記憶與漂泊:《朝花夕拾》與「路上雜文」的纏繞
    一、「舊事重提」的雜文因素
    二、漂流:內景與外景
    三、記憶光影的雜文畫框
    四、「超驗之家」與「世界的雜文」
  第十章  雜文文體的多樣性:「馬上日記」系列
    一、雜文的敘事衝動和虛構性紀實
    二、情動的語言構造:魯迅雜文的「體驗與詩」
    三、積極的虛無主義
  第十一章  在路上:通信研究
    一、《上海通信》
    二、「廈門通信」(三則)
      《廈門通信》◆《廈門通信(二)》◆《廈門通信(三)》
    三、《海上通信》
  第十二章  雜文自覺的墓誌銘:《墳》序跋
    一、《墳·題記》
    二、《寫在〈墳〉後面》
      「生活」和「工作」的象徵替代◆政治的邏輯:「敵人」及其超克◆魯迅雜文的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存在的詩」:雜文鬥爭的內與外◆「集雜文而名之曰《墳》」:編纂學方法發端
    三、辭青年導師:雜文的真與實
    四、「余文」、「中間物」與「存在的家」
第四部  進向大時代:雜文與歷史意識
  第十三章  革命時代的文學
    一、無聲的中國
    二、革命時代的文學
  第十四章  「清黨」之後的沉默與言說:「『而已』而已」及其詩學展開
    一、作為修辭和言語行為的「而已」
    二、《野草·題辭》:雜文自覺的詩學宣言
    三、《小約翰》與雜文名物學
    四、《書齋生活與其危險》(鶴見祐輔作品翻譯系列)
  第十五章  「魏晉風度」與雜文自覺的歷史化
    一、從未經驗過的恐怖
    二、亂世與文章的異彩
      曹氏父子◆何晏與吃藥,或「名士派」
    三、阮籍與嵇康
    四、陶潛與歷史諷喻
    五、雜文自覺的完成
  第十六章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一、「革命時代」之後的「文學革命」
    二、尾聲:《怎麼寫》與《談所謂「大內檔案」》(存目)
索引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