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阿拉伯關係史(漢文阿拉伯文)

  • 作者:郭應德|責編:李哲//嚴悅|譯者:張甲民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263389
  • 出版日期:2015/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4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歷史研究並不局限於國別史,因為人類族群永遠處於不斷遷徙、流動之中,進而產生不同族群之間的交流,以至於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總說今天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其實這種全球化的過程從古至今從未間斷。
    中阿關係綿延干年,歷史上的交往無聲地影響著各自的發展,無論是使團交往還是經貿往來,無論是絲綢西運還是香料東來,兩個民族互致之情都承載在一人一物之中。
    此書雙語合璧,讀之猶如穿行在歷史的迴廊,有回味無窮之感。

作者介紹
郭應德|責編:李哲//嚴悅|譯者:張甲民

目錄
作者的話
第一章  古代中阿交往的路線
  一、陸路主要路線
  二、海路主要路線
  三、其他路線
第二章  中國和阿拉伯之間的友好往來
  一、唐以前的中阿友好關係
    中阿之間的最早交往
    甘英到條支
    中國對阿拉伯的認識
  二、唐代(618—907)中阿關係進入一個新階段
    中阿友好關係全面發展的歷史條件
    阿拉伯遣使中國
    民間交往
    軍事插曲和《經行記》
  三、宋(960—1279)、遼(907—1125)時代中阿友好關係繼續發展
    宋朝優遇阿拉伯使者和無西忽盧華老人來華
    大食與遼聯姻
    《嶺外代答》《諸蕃志》和伊德里斯的地理書
  四、元代(1206—1368),中阿交往更加密切
    元時回回遍天下
    贍思丁和也黑迭兒丁
    中阿旅行家汪大淵和伊本·白圖泰的互訪
  五、明代(1368—1644),中阿友好交往由盛而衰
    明初中阿海陸交往頻繁
    鄭和下西洋與中阿友好往來
    有關中阿友好往來的三部寶貴史籍和《鄭和航海圖》
第三章  中國和阿拉伯之間的經濟關係
  一、唐以前的中阿經濟關係
    阿拉伯中間商的作用
    中阿直接經濟交往的可能性
  二、唐代開明的對外政策和中阿貿易的興盛/105貢賜與自由交易
    唐朝政府保護阿拉伯商人
    揚州、廣州成為國際港口
    唐船馳騁阿拉伯海
  三、中國海灣貿易空前發展與活躍在中國的阿拉伯商人
    中國商船遠航阿拉伯和東非海岸
    宋朝的外貿政策與來華阿拉伯商人
  四、元朝的大一統與中阿經濟交流
    中國商品遠銷阿拉伯
    元朝招來阿拉伯等地外商與泉州、廣州港的興盛
  五、海禁政策下的中阿經濟關係
    朝貢——阿拉伯商人來華貿易的唯一合法形式
    鄭和船隊到阿拉伯互市
第四章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
  一、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問題
    隋開皇說
    唐武德說
    唐貞觀說
    唐永徽二年說

  二、最早記述伊斯蘭教教義的中國文獻《經行記》
  三、伊斯蘭教的發展
    唐代穆斯林來華與伊斯蘭教的初傳
    宋代伊斯蘭教的發展與清真寺的大量建立
    元代伊斯蘭教空前興盛
    明代具有中國特色的伊斯蘭教形成
  四、阿拉伯伊斯蘭大師來華
  五、伊斯蘭教在新疆的傳播
    伊斯蘭教在維吾爾族中的傳播
    伊斯蘭教在哈薩克族中的傳播
第五章  中國和阿拉伯之間的文化交流
  一、阿拉伯文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天文學和數學
    醫藥學
    製糖法
    藝術
    語言文字
  二、中國文化對阿拉伯文化的貢獻
    絲綢及絲織技術
    瓷器及造瓷技術
    藝術
    醫藥學
    造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