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藝術之道的學理透視/藝術學理論文叢/中國藝術學文庫

  • 作者:劉承華|責編:鄧友女//張蘭芳|總主編:仲呈祥
  • 出版社:中國文聯
  • ISBN:9787519035983
  • 出版日期:2018/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7
人民幣:RMB 79.2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作者在藝術學研究方面以「學理」為主題的論文選集,共含五個部分。一、從主體間性、邏輯形態、感應思維以及中西古今差異等方面對藝術學理論的研究進行學理探究。二、對藝術創造的學理進行探究,在肯定藝術的審美本質的前提下,分別以「語氣」說、「張力」論、「所以聲」等理論闡釋藝術美的生成機制。三、從全球化潮流、跨文化交流、自身文化張力、創新能力養成等多個方面探討藝術意義的多元建構。四、轉向藝術史演變的內在邏輯,對藝術發展的非連續性、中西藝術表現的不同路向、藝術形式演變的生命本原等展開學理闡釋。五、對藝術學理論的學科定位作學理思考,闡述學科獨立的理由和內部構成的設想。
    本書雖系論文選集,但主題集中,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論理深入淺出,對於目前藝術學理論學科的建設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劉承華|責編:鄧友女//張蘭芳|總主編:仲呈祥
    劉承華,男,江蘇濱海人。1982年6月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音樂美學學會理事。曾先後擔任藝術學研究所副所長、音樂學院副院長、人文學院院長。     主要從事藝術美學、音樂美學、琴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出版《中國音樂的神韻》《中國音樂的人文闡釋》《古琴藝術論》《傾聽弦外之音——音樂美的文化之維》《藝術的生命精神與文化品格》《文化與人格——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次比較》《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藝術》(合作)《音樂美學教程》(主編)等十余部,發表論文120余篇。獲各種省部級、廳市級教學、科研獎勵7項。

目錄

第一章  藝術學的學理機制
  20世紀藝術美學理論的維度轉換——從「主客間性」與「主體間性」所作的考察
  自律論與他律論的區分標準和學理依據
  從內涵邏輯解讀中國美學的理論特點——以中國音樂美學文本為例所作的分析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的學理重建
  中國美學思想範式中的「感應」與「全息」——由羅藝峰《中國音樂思想史五講》引發的思考
第二章  藝術美的生成法則
  現代藝術荒誕性的審美本質——兼及藝術審美類型的邏輯關係和歷史進程
  以「語氣」為樞紐營造音樂之美——成公亮古琴演奏理念及其與傳統的遇合
  「聲」與「所以聲」的區分及其意義——《文子》音樂審美思想詮釋
  瀟灑與飄逸的極致——對絕句藝術的美學分析
  中國藝術表現中的「含蓄」辨微
  對音樂內在張力的精心營構——馬友德二胡教學與演奏的核心理念
第三章  藝術意義的多元建構
  全球化時代地域藝術的生存邏輯
  面向「存在」與面向「存在者」——對中西藝術差異的一種哲學解釋
  藝術的自體守護與異體欣賞的統一何以可能?——從「多元」與「一元」的互含關係所作的論證
  文化對藝術的影響機制——兼及藝術的文化學闡釋路徑
  從「完形」看藝術審美與科學創造的深層聯繫
第四章  藝術演進的深層邏輯
  藝術演進的非連續性與中心轉移——以明清時期江蘇地區琴派的盛衰變遷為例
  對象被不斷「展開」的歷程——西方藝術表現的內在張力與演變軌跡
  對象被「灌注」生命的歷程——中國藝術從傳神寫意到韻律化的邏輯理路
  在形式演變的背後——以文體為例看生命狀態對藝術形式的影響
第五章  藝術學科的學理定位
  找回藝術學的真正「自我」——從藝術學的獨特對象所作的學科定位
  從藝術與文學的關係談藝術學門類學科的設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