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工作研究2.0(信息問題精益改善的理論與方法)/智能製造系列叢書

  • 作者:孔繁森//孔亮|編者: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責編:劉楊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35918
  • 出版日期:2023/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4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構建了工作研究2.0理論方法框架,基於該框架給出了製造系統信息場、信息流和信息引擎一場作用模型,提出了信息加工經濟原則和任務複雜性測度方法,結合案例探討了同時考慮動作經濟原則和信息加工經濟原則的全要素精益改善方法,並在展望中對文獻中與本書知識體系相關的研究方向進行了綜述。
    本書可供從事智能製造與製造業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研究人員、生產現場改善的技術人員以及精益生產推進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工業工程、機械工程、物流工程以及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專業師生學習基礎工業工程課程時參考。

作者介紹
孔繁森//孔亮|編者: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責編:劉楊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分析
  1.3  任務複雜性和認知負荷的測度
    1.3.1  任務複雜性測度
    1.3.2  認知負荷的測量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工作研究2.0理論框架
  2.1  理論背景
  2.2  考慮信息負荷的工作研究2.0理論框架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製造系統中的信息場:概念、測度與應用
  3.1  製造系統信息場的分析框架
    3.1.1  製造系統信息場的概念框架
    3.1.2  製造系統信息場分析的測度框架
    3.1.3  信息場場作用的物理解釋
  3.2  現場管理應遵循的信息原則
  3.3  案例研究
    3.3.1  模型構建
    3.3.2  各個工作站信息場的場強
    3.3.3  製造系統信息場分析
    3.3.4  學術貢獻、限制和實際意義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信息流價值的定性分析與定量測度
  4.1  信息流理論概述
    4.1.1  信息及信息流的概念
    4.1.2  製造企業信息流的分類
    4.1.3  信息流的特徵
    4.1.4  信息流的浪費
  4.2  信息流的表徵工具
    4.2.1  設計結構矩陣介紹
    4.2.2  數據流圖介紹
    4.2.3  輸入-過程-輸出圖介紹
    4.2.4  信息價值流映射4.0
    4.2.5  可視化、分析和評估信息流的方法
  4.3  信息流表徵工具與表徵所應遵循的原則
    4.3.1  信息流的可視化
    4.3.2  基於信息流可視化原則的改善
    4.3.3  信息流表徵工具的比較
  4.4  案例研究
    4.4.1  案例的信息流分析與表徵
    4.4.2  信息流的改善
    4.4.3  現場信息流改善後的可視化表徵與改善效果評價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信息流價值的定量評價方法
  5.1  基於數據的信息流浪費的定量評價方法
  5.2  信息流透明度的定量評價方法
  5.3  建立在精益基礎上的信息流浪費定量評價方法
  5.4  經過改善的信息流浪費和透明度的定量評價方法
    5.4.1  經過改善的信息流浪費的定量評價方法

    5.4.2  經過改善的具有時間約束的信息流透明度定量評價方法
  5.5  信息流定量評價方法的比較
    5.5.1  從浪費角度對信息流定量評價方法進行比較
    5.5.2  從透明度角度對信息流定量評價方法進行比較
  5.6  案例研究
    5.6.1  改善前信息流定量評價
    5.6.2  改善後信息流定量評價
    5.6.3  改善前後信息流浪費對比
  5.7  本章小結
第6章  信息引擎-場作用模型
  6.1  基本概念
    6.1.1  整合
    6.1.2  信息熵與熱力學熵
  6.2  信息引擎
    6.2.1  信息引擎的內涵
    6.2.2  信息引擎的工作步驟
    6.2.3  信息傳輸效率的定量評價
  6.3  工廠採購系統的信息研究
    6.3.1  案例簡介
    6.3.2  不確定性和評估
    6.3.3  信息流分析
    6.3.4  信息流的優化
  6.4  場作用模型
    6.4.1  概念模型
    6.4.2  信息引擎-場的傳輸模型
    6.4.3  案例
    6.4.4  結果討論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信息加工經濟原則與工作站作業複雜性測度方法
  7.1  動作經濟原則的簡要回顧
  7.2  生產現場信息加工經濟原則
    7.2.1  人的操作行為模型
    7.2.2  信息加工經濟原則的基本概念
    7.2.3  信息加工經濟原則的作用
    7.2.4  信息加工經濟原則的進一步解讀
    7.2.5  信息加工經濟原則的應用
  7.3  作業過程與作業難度複雜性分析評價模型框架
  7.4  生產作業綜合複雜性評價指標體系
    7.4.1  作業難度評價指標體系
    7.4.2  生產作業複雜度評價指標的建立
    7.4.3  生產作業的時間壓力
    7.4.4  輔助裝置影響指數
    7.4.5  生產過程的綜合複雜性評價
  7.5  結構件生產過程綜合複雜性案例分析
    7.5.1  拼焊作業難度評價
    7.5.2  拼焊作業複雜度評價
    7.5.3  拼焊作業的綜合複雜性評價
  7.6  本章小結
第8章  生產現場全要素綜合改善案例
  8.1  案例背景介紹

  8.2  解決問題的思路
  8.3  現場布局改善
    8.3.1  現場布局改善的原則與目的
    8.3.2  現場宏觀布局的改善
    8.3.3  中後橋總裝產線物流的改善
  8.4  考慮操作複雜性的裝配線平衡問題
    8.4.1  裝配線各操作單元操作標準時間的制定
    8.4.2  生產線平衡
    8.4.3  基於時間效率的生產線平衡
    8.4.4  基於複雜性的生產線平衡
  8.5  生產現場全要素改善
    8.5.1  關於「人體運用」的改善
    8.5.2  關於「工具設備」的改善
    8.5.3  關於「工作地布置」的改善
  8.6  基於信息加工經濟原則的改善
    8.6.1  關於法——標準作業要領書的改善
    8.6.2  關於「環境與安全信息系統」的改善
    8.6.3  關於「測量方法與工具」的改善
  8.7  本章小結
第9章  展望
  9.1  分散式認知
  9.2  基於TRIZ的信息流分析
    9.2.1  流的概念
    9.2.2  不足流
    9.2.3  過度流(信息冗余)
    9.2.4  有害流
    9.2.5  流進化趨勢與反趨勢
    9.2.6  流分析的益處
    9.2.7  流功能模型構建方法
    9.2.8  流進化法則及流進化路徑
  9.3  價值創造的可視化方法
    9.3.1  價值流程圖
    9.3.2  桑基圖
    9.3.3  義大利面圖
    9.3.4  增值熱圖
  9.4  信息流增值情況的案例分析
  9.5  信息流建模工具的選擇
    9.5.1  常用信息流建模工具簡介
    9.5.2  分層級信息流建模工具選擇框架
  9.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