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三江源區退化高寒濕地近自然恢復及生態功能提升

  • 作者:趙之重//姚步青//李希來//羅巧玉//周秉榮|責編:梁建強//拉青卓瑪//劉陽洋
  • 出版社:青海人民
  • ISBN:9787225064062
  • 出版日期:2023/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9
人民幣:RMB 11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部研究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以及生態功能提升的專著。作者常年致力於高原高寒地帶植被可持續恢復治理、高寒草地生態修復機理研究以及高原氣象災害監測評估預警、高寒生態氣象監測評估技術等方面研究,本書著眼濕地退化現象的客觀陳述,濕地植被退化的原因分析,科學闡釋了如何保護三江源退化高寒濕地的恢復,並提出高寒濕地近自然恢復及生態功能提升的方法與策略,對於青海省三江源地區氣候資源研究與氣象災害風險的規避有著積極的意義。

作者介紹
趙之重//姚步青//李希來//羅巧玉//周秉榮|責編:梁建強//拉青卓瑪//劉陽洋

目錄
1 引言
  1.1  三江源地區濕地概況
  1.2  三江源區高寒濕地恢復面臨的主要問題
    1.2.1  對濕地退化原因和近自然恢復方式及恢復潛力認識不清
    1.2.2  缺乏對濕地恢復適生草種的研究
  1.3  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總體實施方案
    1.3.1  思路
    1.3.2  總體實施方案
2  退化高寒濕地近自然恢復技術
  2.1  研究方法
    2.1.1  高寒濕地三個不同退化階段研究
    2.1.2  高寒濕地生態系統退化不同階段生物閾值與非生物閾值
    2.1.3  高寒濕地退化演變規律研究
    2.1.4  退化高寒濕地近自然人工植被配置技術與有害生物控制技術
    2.1.5  退化高寒濕地近自然恢復示範區建設
  2.2  高寒濕地三個不同退化階段生物和非生物閾值
    2.2.1  高寒濕地三個不同退化階段地形和植被分析
    2.2.2  高寒濕地三個不同退化階段生物閾值
    2.2.3  高寒濕地三個不同退化階段非生物閾值
    2.2.4  其他非生物因子對高寒濕地變化影響分析
  2.3  基於小流域空間尺度氣候和水文變化特徵
    2.3.1  黃河源區氣象特徵
    2.3.2  黃河源區徑流變化
  2.4  人工補播恢復效果比較研究
    2.4.1  人工播種配置樣區群落物種組成
    2.4.2  蓋度
    2.4.3  高度
    2.4.4  電上植被生物量
    2.4.5  土壤全氮含量
    2.4.6  土壤有機碳含量
    2.4.7  土壤含水量
  2.5  退化高寒濕地近自然人工植被配置技術與有害生物控制技術
  2.6  退化高寒濕地圍欄時空調控技術
  2.7  退化高寒濕地秋春季補水技術
  2.8  結論
3  高寒濕地草種繁育技術
  3.1  研究方法
    3.1.1  退化高寒濕地草種繁育技術
    3.1.2  適生地植物群落特徵及其生理生態適應性
    3.1.3  9種高寒沼澤濕地植物水分適應性比較
    3.1.4  典型高寒濕地植物栽培技術
  3.2  三江源地區濕地植物及典型生境調查
  3.3  三江源地區濕地被子植物屬的分佈類型
    3.3.1  藏嵩草一苔草沼澤化草甸
    3.3.2  華扁穗草沼澤化草甸
  3.4  典型高寒濕地植物萌發技術研究
    3.4.1  華扁穗草的萌發技術
    3.4.2  青藏苔草的萌發技術
    3.4.3  藏嵩草的萌發技術
    3.4.4  金露梅的萌發技術

    3.4.5  西伯利亞蓼的萌發技術
    3.4.6  發草的生物學特徵研究
  3.5  適生地植物群落特徵及其生理生態適應性
    3.5.1  發草適生地植物群落結構組成和植物多樣性特徵
    3.5.2  發草適生地土壤特徵
    3.5.3  發草種群特徵與主要環境因子間的相關性
    3.5.4  發草適生地植物群落與主要土壤因子的排序分析
    3.5.5  發草種群分佈的伴生群落特徵及主要環境因子解釋
  3.6  水分脅迫下9種高寒沼澤濕地植物生理生態適應性研究
    3.6.1  水分脅迫下9種高寒沼澤濕地植物生長參數變化
    3.6.2  水分脅迫下9種高寒沼澤濕地植物膜脂過氧化MDA變化
    3.6.3  水分脅迫下9種高寒沼澤濕地植物光合色素變化
    3.6.4  水分脅迫下9種高寒沼澤濕地植物滲透調節物質變化
    3.6.5  水分脅迫下9種高寒沼澤濕地植物抗氧化保護系統變化
    3.6.6  水分脅迫下9種高寒沼澤濕地植物內源激素變化
    3.6.7  9種高寒沼澤濕地植物水分脅迫抗逆性綜合評價
  3.7  典型高寒濕地植物栽培技術研究
    3.7.1  華扁穗草栽培技術
    3.7.2  青藏苔草栽培技術
    3.7.3  藏嵩草栽培技術
    3.7.4  金露梅栽培技術
    3.7.5  西伯利亞蓼栽培技術
    3.7.6  發草栽培技術
  3.8  典型高寒濕地植物栽培示範及示範效果研究
    3.8.1  示範基地環境
    3.8.2  示範基地建設
    3.8.3  典型高寒濕地植物栽培示範
    3.8.4  典型高寒濕地植物栽培示範效果
  3.9  結論
  3.10  建議
4  退化高寒濕地人工植被穩定性群落建植技術
  4.1  研究方法
    4.1.1  退化高寒濕地穩定性和節水性人工植被建植技術
    4.1.2  人工群落穩定性維持技術
  4.2  退化高寒濕地人工植被穩定性群落建植技術
    4.2.1  植物種系統發育樹
    4.2.2  功能性狀指標在物種間的差異
    4.2.3  植物群落特徵
    4.2.4  不同組合植物群落水分利用特徵和土壤碳固持特徵
    4.2.5  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關係分析
    4.2.6  植物品種組合選擇和適用條件說明
  4.3  人工群落穩定性維持技術
    4.3.1  草地害鼠防治技術
    4.3.2  土壤肥力改善技術
    4.3.3  補播更新技術
  4.4  結論
5  退化高寒濕地人工補水及凍土保育型高寒濕地恢復技術
  5.1  研究方法
    5.1.1  人工降雨技術試驗設計
    5.1.2  人工補水濕地恢復技術試驗設計

    5.1.3  凍土保育高寒濕地恢復技術試驗設計
  5.2  高寒濕地遙感分類
    5.2.1  高寒濕地遙感分類系統
    5.2.2  數據
    5.2.3  GF1-WFV遙感影像預處理
    5.2.4  .高寒濕地信息提取方法
    5.2.5  高寒濕地特徵分析
    5.2.6  GF1一WFV遙感影像分割
    5.2.7  高寒濕地分層分類
    5.2.8  分類精度
    5.2.9  瑪多縣高寒濕地分佈信息特徵分析
  5.3  高寒沼澤濕地退化過程中植物群落的變化特徵
    5.3.1  高寒濕地退化植被群落特徵
    5.3.2  物種重要值的變化
    5.3.3  功能群的比例
    5.3.4  群落地上生物量
  5.4  .高寒沼澤濕地退化成因分析
    5.4.1  數據來源與預處理
    5.4.2  高寒濕地分類方法
    5.4.3  濕地演變特徵動態分析方法
    5.4.4  濕地演變時空特徵分析
    5.4.5  土地利用結構演變與動態變化度分析
    5.4.6  氣候變化特徵
    5.4.7  濕地面積與各氣候驅動因子的相關性
  5.5  凍土保育技術對沼澤濕地地上生物量的影響
    5.5.1  凍土保育技術對地上生物量的影響
    5.5.2  凍土保育技術對群落植物最大高度的影響
    5.5.3  凍土保育技術對植物群落蓋度的影響
  5.6  凍土保育技術對季節性凍土層厚度的影響
    5.6.1  凍土保育技術對退化高寒沼澤濕地地表融化層厚度的影響
    5.6.2  凍土保育技術對退化高寒沼澤濕地季節凍土層深度的影響
    5.6.3  凍土保育技術對退化高寒沼澤濕地季節凍土層厚度的影響
    5.6.4  凍土保育技術對季節性凍土層厚度的影響
  5.7  人工補水高寒濕地恢復技術
    5.7.1  目標區與對比區的選取
    5.7.2  個例分析
    5.7.3  統計檢驗分析結果
  5.8  結論
6  三江源區退化高寒濕地恢復技術體系構建與示範推廣
  6.1  技術體系構建方案
    6.1.1  三江源區高寒濕地退化原因判識
    6.1.2  修復技術組裝和示範點選擇
    6.1.3  示範樣地退化高寒濕地恢復過程監測與恢復效果評價
    6.1.4  三江源區退化高寒濕地恢復技術體系和管理技術體系的建立
    6.1.5  退化濕地恢復技術組合
  6.2  實施概況
  6.3  退化濕地養分添加恢復效果監測
    6.3.1  河流濕地退化過程及養分添加
    6.3.2  漫灘濕地退化過程及養分添加
    6.3.3  湖泊濕地退化過程及養分添加

  6.4  高寒濕地退化過程中人為干擾對植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6.4.1  人為干擾下退化濕地植物狀況
    6.4.2  高寒濕地退化過程中人為干擾措施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6.4  _3人為干擾後土壤含水量與植被群落結構的相關性分析
  6.5  三江源區退化高寒濕地恢復技術體系構建及示範
    6.5.1  退化高寒濕地技術體系構建
    6.5.2  退化高寒濕地技術體系示範
  6.6  高寒濕地近自然恢復技術信息化平台構建
    6.6.1  總體框架
    6.6.2  關鍵技術
  6.7  結論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