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德國教養與世界理想(從歌德到馬克思)(精)

  • 作者:葉雋|責編:翁綺睿
  • 出版社:教育科學
  • ISBN:9787519134990
  • 出版日期:2023/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12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部「德國學」專著。作者從燦若星河的德國精神譜系中,擷取歌德和馬克思兩位思想家作為核心人物,以文本為田野,以歷史為空間,以僑易學為資源,借助翔實的史料加以刻畫,反映18-19世紀德國精神世界的傳承與超越。全書主要內容分為三篇:上篇考察「作為制度的教育」,中篇關注「作為器物的文學與政治」,下篇探討「作為文化的世界思維」。作者從作為制度的教育入手,進而從對經典文本的細讀中立體地再現了歌德與馬克思的文學世界和政治實踐,最終落腳于德國文明的思脈結構與現代性的反思,兼而進行了中歐思想傳統的跨文化比較。作者認為,歌德和馬克思的偉志宏願及其終身成就,為後世人類標示了文明的燈塔,展現了一條通過為人類工作而獲得最高尊嚴的自由之路。

作者介紹
葉雋|責編:翁綺睿
    葉雋,同濟大學特聘教授,人文學院文化史與文化哲學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歌德學會會長等。專著有《變創與漸常:僑易學的觀念》《德國學理論初探》《史詩氣象與自由彷徨:席勒戲劇的思想史意義》《歌德思想之形成——經典文本體現的古典和諧》等,主編有「中德文化叢書」等。學術興趣現集中於德國古典文學、知識史與僑易學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作為整體視域的德國學及其核心領域:從歌德學到馬克思學
  二、德國精神史格局中的「歌德-馬克思」結構:以文學世界為視角
  三、作為制度的教育規定性:德國大學的意義
  四、理論框架與學術思路
第二章  18世紀的德國教育:歌德的大學時代與教養形成
  一、18世紀的德國大學場域及其規則:哥廷根還是萊比錫?
  二、歌德的成長年代——《詩與真》中反映的家世與生性
  三、斯特拉斯堡的博士學位與導師力量——赫爾德對歌德的引導與壓迫
第三章  19世紀中期的德國教育:馬克思的教育背景與德國精神的變形
  一、教育制度:波恩、柏林與耶拿
  二、家世背景:閃系文化與改宗基督教
  三、僑易語境:歐洲內部的德、法、英僑易過程
  四、思想形成:德國精神之變形
第四章  文學世界的營擬、嘗試與認知:以歌德、馬克思為中心的討論
  一、場域視野中的歌德文學世界營擬
  二、馬克思的文學世界嘗試:以青年時代與歌德接受為中心
  三、文學與學術的關聯:馬克思的文學世界認知
第五章  政治場域:魏瑪為官與倫敦流亡體現的塵世之緣與偉人之心
  一、18世紀至19世紀的德國政治與文化生態
  二、歌德的文人之路與官宦生涯
  三、戰士之途與艱難時世:馬克思的流浪宿命與政治的另類表現方式
第六章  世界理想:世界文學、世界市場與世界公民
  一、歌德:世界詩人與世界文學
  二、馬克思的理論發覆:從世界文學到世界市場
  三、世界關懷與世界公民:文史哲融通之後的德國精神與世界理想
第七章  思維模式的二元論問題:從「二元對峙」到「一元三分」
  一、歌德、馬克思的二元論模式
  二、西方傳統的二元論認知
  三、中國思維模式的「二元表象」與「一元三分」意義:以「天演論」與「互助論」為例
  四、和、同與中道思維:認知史的意義揭示與二元論的多重闡釋
第八章  結論
  一、思脈結構與現代性
  二、經濟基礎與資本認知
  三、知識史線索與文明架構的形成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外文對照及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