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2022)(精)/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 作者:龍大軒|責編:黃麗娟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315645
  • 出版日期:2023/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99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綜合百余年來的研究成果對中華法系進行重新認識,認為中華法系是一套涵蓋古代中國法律之制度、思想和文化的知識體系,歷經夏、商、西周的「禮·刑」時代,春秋戰國、秦的「法·律」時代,漢到清朝的「禮法」時代,至清末「西學東漸」方始解體;曾經對日本、朝鮮、安南等國的法制進程產生深遠影響。這一體系以「仁」為文化基因,將仁所統率的諸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人倫道德,以及「仁民愛物」「民胞物與」的自然道德,有機融入法律的各種因子之中,形成法律與道德協同發力的運行機制,引領法制建設始終朝著天理、國法、人情相統一的理想目標且歌且行。挖掘中華法系的經驗智慧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重要舉措,必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供充分的文化自信。

作者介紹
龍大軒|責編:黃麗娟
    龍大軒,男,1965年生,重慶梁平人,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法律講堂》主講嘉賓。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第五屆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律咨詢委員。曾獲全國「新時代最美法律服務人(普法人)」、中央電視台「普法宣傳工作特殊貢獻獎」、重慶市首屆「十大法治人物」、重慶市名師、重慶市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重慶市「黃大年教師團隊」負責人等獎勵或榮譽稱號。     長期從事法律史學、法律文化教學研究。主講的「中國法制史」入選「學習強國」平台和首批國家一流課程(線下);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歷史研究》、《新華文摘》等刊物發表、轉載文章90余篇。出版《道與中國法律傳統》、《漢代律家與律章句考》、《鄉土秩序與民間法律——羌族習慣法探析》等多部專著。獲省部級以上多項教學、研究成果獎。曾在央視《法律講堂》錄播「中華法文化」、「禮法中國」、「中華法制尋蹤」、「儒家法文化探秘」、「孝道與法文化」、「漢武帝尊儒之謎」、「漢武帝用儒之道」、「李斯傳奇」、「張良傳奇」等節目200余集,影響廣泛。

目錄
第一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總論
  第一節  中華法系研究範式的形態與變遷
    一、考證學外衣下的托古改制範式
    二、大陸法系法理學範式
    三、革命法學範式
    四、現代法學範式
    五、從移植法學到特色法學
  第二節  「律令說」之由來與流行
    一、「律令說」創自日本學者
    二、日本學者對「律令說」局限性的反思
    三、「律令說」在中國的流行
  第三節  以「律令說」移治中國古代法的局限
    一、「律令說」難以囊括古代中國的法歷史
    二、「律令說」難以涵蓋古代中國的法體系
  第四節  中華法系是禮法體系
    一、「禮法」釋義
    二、「禮法」的構成
    三、「禮法」的歷史
  第五節  禮法視野下的法律史成說再審視
    一、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二、罪刑法定與非法定?
    三、人治與法治?
    四、情勝法與法勝情?
第二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的體制流變
  第一節  禮·刑時代:上古社會到夏商西周
    一、禮起源於原始人的祭祀
    二、「禮」即「法」之成因
    三、禮的主要內容
    四、禮與刑的關係
    五、禮刑時代法律體系之特徵
  第二節  法·律時代:春秋戰國秦
    一、禮之弱化
    二、刑之變革
    三、律之崛起
  第三節  禮法時代:漢至清
    一、禮法時代的禮典體系
    二、禮法時代的律(令)典與會典體系
    三、禮法時代的民間法律規則體系
  第四節  法治時代:清末法制改革以來
第三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的精神特質
  第一節  以「仁—禮」架構為基礎邏輯
    一、人的本質在於仁人之心
    二、由仁心而發展為仁政
    三、禮法之治是仁政的有形模式
  第二節  以「孝—忠」關係為價值內核
    一、仁心蘊含于孝道倫理
    二、以孝治天下維繫政法理念
    三、移孝于忠的暗線邏輯
  第三節  以「信—義—廉—讓」為精神輔翼
    一、禮法精神輔翼之一:信

    二、禮法精神輔翼之二:義
    三、禮法精神輔翼之三:廉
    四、禮法精神輔翼之四:讓
第四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的時代價值
  第一節  從家觀念到天下理想
    一、作為中華法系精神支點的家族觀念
    二、傳統生活方式與家族觀念
    三、由「家」而「天下」的理想與實踐
  第二節  倫理型法律傳統的現代意義
    一、從天下觀念到國家觀念的轉化
    二、文明衝突中的社會倫理與政治分離
    三、儒家對社會倫理和政治分離矯正之功效
  第三節  家庭倫理的時代價值
    一、家庭之義務
    二、家庭于個人、家族之意義
    三、家庭于社會之意義
  第四節  修己安人的做人倫理
    一、群己之辨
    二、「信」之倫理
    三、「德性」之倫理
    四、「義利」之倫理
  第五節  倫理法精神的現代性轉換
    一、從家庭倫理責任走向社會公共責任
    二、從傳統倫理本位的己/人結構走向現代平等的人/人結構
結 語 大經大法:中華法系的精神指引
    一、從韓愈的「大經大法」說起
    二、「大經大法」與禮法體系
    三、失落的「大經大法」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