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呼捷瑪斯(一個被遺忘的現代主義建築先鋒)(精)

  • 作者:韓林飛|責編:王倩
  • 出版社:中國電力
  • ISBN:9787519865399
  • 出版日期:2023/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14
人民幣:RMB 4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全面介紹呼捷瑪斯——蘇聯國立高等藝術與技術創作工作室成果及其歷史的專著。書中系統地介紹了呼捷瑪斯(1920-1930年)十年間成長與發展的歷史,從呼捷瑪斯的發展概況、教學體系與成果、創作思想的傳播及其教育體系的傳承,到代表人物的建築理論及設計實踐、呼捷瑪斯與包豪斯、世界現代藝術史體系框架中的呼捷瑪斯,詳細分析了該學術團體成立的學術及社會背景。對其在世界現代造型藝術中的地位,特別是在現代建築造型領域的前衛作用進行了論證;揭開了這段歷史的謎團,指出了呼捷瑪斯巨大的歷史貢獻,尤其是對於現代建築造型基礎及教育方法研究上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人類20世紀的現代造型藝術理論。
    本書圖文並茂,共有圖片1300余張,它是直觀了解蘇聯前衛建築、蘇聯前衛藝術、現代建築造型語言起源的重要文獻,對於歷史學者、藝術工作者、建築師及廣大的師生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韓林飛|責編:王倩
    韓林飛,建築學博士、城市經濟學博士、自然地理學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米蘭工業大學客座教授;莫斯科建築學院教授;俄羅斯古建保護修復科學院教授;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分會學術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華中建築》《景觀設計學》《規劃師》《亞洲建築與建築工程》雜誌編委;2003年,荷蘭OMA事務所高級建築師:2004年獲法國總統項目資助,在AREP研究院進行高級研修。     已發表論文100余篇,共撰寫專著和譯著16部。專著《創意設計——災后重建的理性思考》(2009年)、《濱海旅遊度假區生態與經濟規劃》(2007年),俄文專著《新經濟條件下的中國房地產》(1998年),譯著《建築與歷史環境》(2011年)《高新技術策略的住宅》(2004年)等。曾獲得2007年北京創意·設計年度青年人物金獎,主持的鄭州御金城二期項目榮獲第五屆(2008年)科技部精瑞住宅科學技術獎住區規劃設計獎金獎。     主要研究方向:建築與城市規劃設計、古建保護與修復。

目錄
序一
序二
緒論
第1章  呼捷瑪斯的發展歷程
  1.1  呼捷瑪斯形成的背景
    1.1.1  社會經濟對古典主義復興的影響
    1.1.2  工業與社會變革中新藝術思想的產生
    1.1.3  20世紀20年代新經濟政策對呼捷瑪斯創建的促進
  1.2  呼捷瑪斯的前身
    1.2.1  斯特羅干諾夫斯基工藝美術學校
    1.2.2  莫斯科繪畫雕塑與建築學校
  1.3  呼捷瑪斯學術思想的建立
    1.3.1  藝術教育改革的歷史背景
    1.3.2  第一次改革——第一、第二國立自由藝術創作工作室的成立
    1.3.3  第二次改革——蘇聯國立高等藝術與技術創作工作室(呼捷瑪斯)的建立
  1.4  呼捷瑪斯教育體系的建立
    1.4.1  呼捷瑪斯學制及教學內容的形成
    1.4.2  呼捷瑪斯教學指導思想的逐漸建立
  1.5  呼捷瑪斯在蘇聯前衛藝術運動中的地位與貢獻
    1.5.1  呼捷瑪斯在蘇聯前衛藝術運動中的地位
    1.5.2  呼捷瑪斯對蘇聯前衛藝術運動的貢獻
第2章  呼捷瑪斯的教學體系與成果
  2.1  呼捷瑪斯的預科課程
    2.1.1  從系內基礎教學部預科教學到跨系預科教學(1920-1923年)
    2.1.2  系統性藝術基礎課程的設立和特色鮮明的預科教學(1923-1930年)
  2.2  呼捷瑪斯八個教學系的教學成果
    2.2.1  建築系
    2.2.2  金屬製造系
    2.2.3  木加工系
    2.2.4  圖案染織系
    2.2.5  陶藝系
    2.2.6  平面設計系
    2.2.7  繪畫系
    2.2.8  雕塑系
  2.3  呼捷瑪斯實驗性前衛設計成果展覽
    2.3.1  呼捷瑪斯學生作品成果展覽
    2.3.2  首屆世界現代建築展覽
  2.4  呼捷瑪斯與世界現代造型教育
    2.4.1  「客觀」的教學方法
    2.4.2  不同藝術專業基礎教學的通識
    2.4.3  造型藝術教育與工業生產的結合
    2.4.4  特色鮮明的預科基礎教育
第3章  呼捷瑪斯創作思想的傳播及其教育體系的傳承
  3.1  莫斯科建築學院對呼捷瑪斯遺產的繼承與發展
    3.1.1  尼·拉多夫斯基的建築教學體系及其發展體系
    3.1.2  莫斯科建築學院現代建築造型的基礎教育
    3.1.3  莫斯科建築學院對呼捷瑪斯教;思想的傳承
  3.2  呼捷瑪斯對當代建築大師作品與理論的影響
    3.2.1  雷姆·庫哈斯與蘇聯前衛藝術的關聯性
    3.2.2  呼捷瑪斯與扎哈·哈迪德作品的關聯性

  3.3  呼捷瑪斯對魯迅的影響
    3.3.1  呼捷瑪斯的平面設計作品分析及其對魯迅的影響
    3.3.2  魯迅與蘇聯前衛藝術運動之間的聯繫
第4章  呼捷瑪斯代表人物的建築理論及設計實踐
  4.1  莫·金茲堡的「社會凝結器」理論
    4.1.1  「社會凝結器」理論誕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建築緣起
    4.1.2  「社會凝結器」理論及相關的實際建築項目
    4.1.3  「社會凝結器」理論曲折變化的發展
  4.2  新藝術肯定者協會與卡·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
    4.2.1  新藝術肯定者協會的創建與發展歷程回顧
    4.2.2  新藝術肯定者協會的「黨派性」
    4.2.3  新藝術肯定者協會的創新
    4.2.4  新藝術肯定者協會思想的推廣
    4.2.5  新藝術肯定者協會的終結
  4.3  1920-1933年呼捷瑪斯與蘇聯著名建築師的重要作品
    4.3.1  弗·塔特林
    4.3.2  莫·金茲堡
    4.3.3  康·美爾尼科夫
    4.3.4  拉·里西茨基
    4.3.5  卡·馬列維奇
    4.3.6  尼·拉多夫斯基
    4.3.7  維斯寧三兄弟
    4.3.8  亞·切爾尼霍夫
    4.3.9  伊·戈洛索夫
    4.3.10  伊·列奧尼多夫
    4.3.11  阿·舒舍夫
    4.3.12  亞·羅德欽科
第5章  呼捷瑪斯與包豪斯
  5.1  兩所學校之間的學術交流
    5.1.1  勒·柯布西耶與兩所學校
    5.1.2  瓦·康定斯基與兩所學校
    5.1.3  拉·里西茨基與兩所學校
  5.2  學校間基礎教學課程的比較
    5.2.1  形態構成課程的基礎教學
    5.2.2  空間構成課程的基礎教學
    5.2.3  基礎教學色彩構成課程的聯繫
  5.3  兩所學校最終命運的分析
    5.3.1  兩所學校的關閉
    5.3.2  兩所學校對現代藝術文化繁榮的催生
第6章  世界現代藝術史體系框架中的呼捷瑪斯
  6.1  呼捷瑪斯在世界現代藝術史發展框架中的定位
    6.1.1  阿爾弗雷德·巴爾的研究框架與貢獻
    6.1.2  對阿爾弗雷德·巴爾研究框架的補充與完善
    6.1.3  蘇聯前衛藝術與先鋒建築在世界現代藝術史中的定位
  6.2  呼捷瑪斯與蘇聯前衛藝術發展的關係
    6.2.1  蘇聯前衛藝術組織發展體系中的呼捷瑪斯
    6.2.2  瓦·康定斯基創建的藝術文化研究所與呼捷瑪斯的現代教育思想
    6.2.3  呼捷瑪斯與蘇聯先鋒前衛藝術思想
  6.3  在世界現代藝術與建築史中呼捷瑪斯被漠視的原因
    6.3.1  呼捷瑪斯內部發展與傳統的抗爭

    6.3.2  東西方社會與文化的分歧對呼捷瑪斯的影響
  6.4  呼捷瑪斯對世界現代藝術發展的貢獻
    6.4.1  世界現代主義思想方面
    6.4.2  世界現代造型藝術教育方面
    6.4.3  世界現代建築設計方面
  6.5  呼捷瑪斯研究中待發掘的領域
    6.5.1  現代建築教育體系獨特性研究方面
    6.5.2  現代藝術教育與現代建築教育的融合
    6.5.3  現代藝術與現代技術進步的互動
  6.6  呼捷瑪斯的成就對於當今的意義
    6.6.1  藝術與技術相融合的教育思想與方法創新
    6.6.2  藝術教育的系統化與科學性創造
    6.6.3  數字時代藝術創作與建築設計發展
結語
附錄  呼捷瑪斯的時間線及其發展背景年表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名詞縮寫對照表
圖片來源
後記
作者簡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