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刑法學(立法與解釋原理上)/法學原論

  • 作者:李曉明|責編:黃倩倩//楊悅芊
  • 出版社:法律
  • ISBN:9787519775117
  • 出版日期:2023/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6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全面考察了古今中外的刑法立法及刑法典的歷史文化體系,不僅梳理和建構了自人類社會產生以降的刑法學術史及基本理論知識體系,而且系統研究了世界各國刑法立法及刑法典的歷史與現實立法例,不僅告知讀者刑法立法及法典打造的基本方法,而且告訴讀者如何梳理和研究刑法學及其理論的系統知識,不僅教會其如何「喝水」,而且提示其如何「取水」,從而為培養更多的刑法理論與實務人才奠定基礎。

作者介紹
李曉明|責編:黃倩倩//楊悅芊
    李曉明,男,法學博士,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刑事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刑法博士點負責人。兼任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理事、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預防犯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檢察學研究會金融檢察專業委員會理事、江蘇省刑法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廉政法制研究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兼任北京大成(蘇州)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及總部高級顧問等社會職務。

目錄
第一編  學科原理:刑法文化與體系建構
  第一章  中外刑法文化及其發展脈絡
    一、中國古代的刑律文化溯源
    二、中國近現代的刑法文化與發展
    三、外國古代的刑法文化溯源
    四、外國近現代的刑法文化與發展
  第二章  刑法學的基本範疇及其演進
    一、刑法學的古今溯源:刑律與刑法的中外對比
    二、李斯特的「全體刑法學」:刑法學的廣狹兩義
    三、國內外刑法學的界定:從列舉式到內涵式
    四、刑法學的研究對象:從「罪刑關係」到「罪責關係」
    五、刑法學與相鄰學科之間的關係:研究立場與視角不同
  第三章  刑法的學科主線及罪責關係
    一、「罪」的概念:以「罰」為前提的「罪」
    二、「罰」的概念:以「罪」為確認的「罰」
    三、「罪」與「罰」的關係:互為前提不可分割
    四、現代刑法學科主線:「罪」與「責」的關係
  第四章  刑法學的學科體系及其建構
    一、刑法學的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
    二、建構刑法學科的基本標準
    三、歷史上的刑法學科體系及評價
    四、罪責關係中心論的學科體系建構
  第五章  刑法學的研究方法及其類型
    一、哲學方法:刑法價值理念之統一與刑法立場的階段性選擇
    二、解釋方法:刑法解釋類型之選擇與發展階段的高度性契合
    三、研究方法:刑法理論研究之創新與分析工具的適當性運用
    四、實踐方法:刑事司法規律之遵循與刑事一體化的理念確立
第二編  立法原理:刑法規範與制定過程
  第六章  刑法的規範及其制定
    一、規範與法律規範
    二、刑法規範及類型
    三、刑法規範的內容
    四、刑法規範的制定
  第七章  刑法的立法原理:意志、契約與權利保障
    一、統治階級意志、國民意志與國家意志
    二、國家與公民的「特殊契約」
    三、自由與秩序的「辯證統一」
  第八章  刑法的基本原則
    一、刑法的基本原則概述
    二、罪刑法定原則
    三、罪刑相適應原則
    四、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
    五、其他與刑法基本原則相關的理論
  第九章  刑法的效力規範及管轄範圍
    一、刑法的規範效力:一切罪刑規範及刑法典
    二、刑法的空間效力:屬地、屬人、保護、普遍管轄
    三、刑法的時間效力:刑法的溯及力
    四、刑法的其他效力:追訴時效、自訴效力
  第十章  刑法規範的體系及其類型化
    一、刑法體系的範疇

    二、刑法的形式體系
    三、刑法的淵源體系
    四、刑法典的體系
    五、刑法之外的准刑法體系
  第十一章  世界各國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一、亞洲主要國家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二、歐洲主要國家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三、美洲主要國家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四、非洲主要國家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五、大洋洲主要國家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第三編  功能原理:報應、預防、併合抑或規制
  第十二章  刑法的性質及其功能
    一、刑法的定義及特徵
    二、刑法的屬性及類型
    三、刑法的機能與功能
  第十三章  刑罰的根基性原理:報應、懲罰與正義
    一、報應、懲罰與正義概述
    二、作為刑罰根基的淵源
    三、刑罰的根基及預防目的
    四、刑罰的根基與刑法原理
  第十四章  刑罰的功利性原理:報應與防衛的博弈
    一、功利刑的最早淵源
    二、功利刑的演變發展
    三、功利刑的功能分層
  第十五章  刑法的功能性原理:從報應、防衛、併合走向規制
    一、報應與防衛的評判及階段論分析
    二、報應與防衛的博弈走向併合主義
    三、併合主義的全面提升及回歸規制
第四編  解釋原理:認識論、發展論與實踐論
  第十六章  刑法解釋認識論:範疇的界定與價值的拓展
    一、刑法解釋及其溯源
    二、刑法解釋的目標及其類型
    三、刑法解釋的原則及其方法
    四、刑法解釋的價值及其拓展
    五、影響刑法解釋的諸多因素
    六、刑法解釋學與刑法教義學
  第十七章  刑法解釋發展論:方法的位階與類型的發展
    一、刑法解釋方法的位階性
    二、主觀解釋與客觀解釋
    三、形式解釋與實質解釋
    四、刑法解釋的階段性抉擇
  第十八章  刑法解釋實踐論: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與學理解釋
    一、刑法解釋的癥結:法律漏洞的填補與刑法堅守
    二、刑法解釋的立場:類型思維與法律論證
    三、立法文義解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四、司法文義解釋:最高法與最高檢
    五、司法判例解釋:最高法公布的判決裁定
    六、司法檢例解釋:最高檢公布的檢察案例
    七、學術理論解釋:專家學者的解釋及論證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