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人文化成(禮樂文明的理想指歸)/跨越時空的中國詞

  • 作者:吳寶麟|責編:錢垂君
  • 出版社:外語教研
  • ISBN:9787521345483
  • 出版日期:2023/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8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禮是天地運行的常法和人類生活的恆道,根植于倫理關係、祭祀儀典、道德實踐中,發揮著溝通天人、協和人我的作用。理想的雅樂則傳達禮的精神,凝結著宇宙整體和諧、人際協調互動的旨趣。禮和樂代表著先民自尊、自律、敬天、愛人的追求,是古代文明兩大砥柱,也為當下社會人生提供深廣鏡鑒。《人文化成:禮樂文明的理想指歸》圍繞「禮」「樂」「文明」「教化」等文化關鍵詞展開,深入淺出地勾勒禮樂的起源、實施與功用,彰顯禮樂文明活生生的樣態與?古彌新的生命力。

作者介紹
吳寶麟|責編:錢垂君

目錄
篇一  發乎情,止乎禮:人的自然情感是禮樂的開端
  一、「三年之喪」與「三年之愛」
  二、從「孝悌為本」到「四端之心」
  三、情之中和即是禮
  四、禮樂皆得,謂之有德
  五、從禮樂的角度理解「美育代宗教」
篇二  慎終追遠:禮樂的人間落腳
  一、清明念祖,民德歸厚
  二、天地之大德曰生:「祖」的含義
  三、人謀鬼謀:問祖求啟不斷理性化
  四、治世之音:祭祖儀典與音樂
  五、認祖歸宗:突破血緣的共同體文化紐帶
篇三  敬天保民:禮樂的超越性根據
  一、「天」與「帝」:禮樂的神聖源頭
  二、天圓地方:天子在圜丘以樂舞祭天
  三、玄酒祭天:禮樂崇尚樸素的敬意
  四、「絕地天通」傳說與山川祭祀的通天功能
  五、禮以保民,民意為天
篇四  詩禮傳家:貴族精神的培育與精神貴族的傳承
  一、世族溫柔敦厚的詩教風範
  二、戰亦有道:春秋時期戰事中貴族恪守正義底線
  三、思無邪:詩教的普及
  四、敦倫睦鄰:宗祠文化對禮樂精華的世代傳承
篇五  克己復禮:禮是成人的自律與尊嚴
  一、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二、君子之爭:射禮的自省精神
  三、相人偶為仁:禮是自尊、尊人
  四、君子固窮:仁德修養超越外在境遇
  五、管寧割席:有禮有節地堅守做人原則
篇六  安土順時:農耕中的禮樂文明
  一、民為貴,社稷次之:土地、五穀是立國基礎
  二、后稷稼穡:周人農祀與英雄史詩
  三、贊天地之化育:農事安排與籍田禮
  四、順天應時:物候、農政月令和生態保護
  五、祈禱受年:禮樂寄寓和美的生活願景
篇七  協和萬邦:禮樂兼容會通農耕、遊牧、海洋文明
  一、通則久:禮樂具有變通和容納差異的能力
  二、旁行而不流:周人的開放精神
  三、因事制禮:「胡服騎射」改革
  四、大唐氣象:多元絢爛的絲路敦煌
  五、禮儀之爭:敬王者與穿儒服
篇八  「三教合流」與「天地君親師」的民間禮俗
  一、「三教」釋義
  二、「神道設教」:「三教合流」的文化心態基礎
  三、禮入心性:從「孔子問禮于老子」到「三教合流」
  四、「天地君親師」:三教共享的神明圖景
  五、百姓日用中的神聖性
篇九  禮容:古人生命的「儀式感」
  一、正衣冠:道德生命的外在煥發
  二、禮服表徵神聖禮儀時空

  三、「冠冕堂皇」:禮始於冠
  四、婚服攝盛而婚禮不舉樂
  五、喪服之制
篇十  神人以和:陶玉上的禮樂發端
  一、器載文明之光
  二、「八音克諧」:陶制樂器與禮樂教化理想
  三、「巫玉之光」與王權之象
  四、「君子比德于玉」
篇十一  器以藏禮:禮樂鑄于青銅
  一、「問鼎」
  二、崇德報功:銘文上的禮樂
  三、「德將無醉」:青銅器上的「飲酒理性」
  四、鑄鼎象物:青銅紋飾上的靈物
  五、復古悠思:歷代金石雅趣
篇十二  損益之道:禮樂精神的現代性轉化
  一、「道德金律」的普遍意義
  二、「朋友有信」與公義
  三、節葬:墨家對禮的反思
  四、返璞歸真:道家的反思
  五、「宣養九德」的音樂治療與「禮賓矜窮」的社會關懷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