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空間信息系統原理(第2版)

  • 作者:編者:王家耀//武芳//王光霞//錢海忠//成毅|責編:楊紅//鄭欣虹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39384
  • 出版日期:2023/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1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第二版將第一版的7個部分共20章調整為10章。主要內容包括:空間信息系統基礎理論,空間信息系統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及空間信息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等基礎理論;空間信息系統的空間和時間及其參照和時空基準的現代化;基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遙感和地圖的空間信息系統的數據獲取方法;多源異構空間數據的融合處理的背景與基本方法;空間數據模型與存儲管理,面向對象、三維、時態、超地圖四維空間(或時空)數據模型,以及空間數據分散式存儲管理技術;數字高程模型的數據結構、不規則三角網和規則格網的構建方法及數字高程模型的精度評估模型;圖形拓撲空間關係、方位(方向)空間關係和度量空間關係等圖形空間關係的數學模型及圖形空間關係自動構建方法;網路分析、緩衝分析和疊置分析等空間分析的基本概念與技術方法,以及空間數據倉庫、空間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的架構和基本方法;空間數據多尺度變換與可視化表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三維城市建築群模型的自動綜合方法及其可視化,以及空間信息系統環境下的空間數據多尺度顯示的技術方案;空間信息服務技術及服務模式的發展與演進,時空大數據平台的技術體制和關鍵技術。同時,各章都有相應的「總結與展望」。
    本書可作為地理學、測繪科學、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科學等學科與專業研究生的教學參考用書,亦可供從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研究與應用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王家耀//武芳//王光霞//錢海忠//成毅|責編:楊紅//鄭欣虹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空間信息系統基礎理論
  1.1  地球空間信息科學概念
    1.1.1  地球系統科學
    1.1.2  地球信息科學
    1.1.3  地球空間信息科學
    1.1.4  地理信息科學
  1.2  空間信息系統的認識論與方法論
    1.2.1  地理系統理論
    1.2.2  地理信息理論
    1.2.3  地理本體理論與方法
    1.2.4  地理空間認知理論與方法
  1.3  空間信息系統及其結構與功能
    1.3.1  空間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
    1.3.2  空間信息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1.4  總結與展望
    1.4.1  總結
    1.4.2  展望
第2章  空間信息系統的時空基準
  2.1  空間和時間及其參照
    2.1.1  空間和時間的基本概念
    2.1.2  空間基準與時間基準
  2.2  時空基準的現代化
    2.2.1  高精度時間頻率系統的研究、建設和應用
    2.2.2  高精度空間基準的建立與維護
  2.3  總結與展望
    2.3.1  總結
    2.3.2  展望
第3章  空間信息系統數據的獲取
  3.1  基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空間位置數據獲取
    3.1.1  作用與意義
    3.1.2  GNSS的構成
    3.1.3  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1.4  GNSS差分定位
    3.1.5  目前在軌運行的GNSS
  3.2  基於遙感的空間數據獲取
    3.2.1  作用與意義
    3.2.2  天空地對地觀測
    3.2.3  對地觀測圖像處理
  3.3  基於地圖的數據獲取
    3.3.1  作用與意義
    3.3.2  數字地圖圖像分析與識別的數學形態學方法
    3.3.3  數字地圖圖像分析與識別的人工神經網路方法
  3.4  總結與展望
    3.4.1  總結
    3.4.2  展望
第4章  多源異構空間數據的融合處理
  4.1  問題的提出與意義

    4.1.1  問題的提出
    4.1.2  研究意義
  4.2  空間數據融合的概念及分類
    4.2.1  空間數據融合的概念
    4.2.2  空間數據融合的分類
    4.2.3  矢量空間數據融合的內涵
    4.2.4  柵格數據融合的內涵
  4.3  矢量空間數據融合的技術與方法
    4.3.1  矢量空間數據融合的基本思路和過程
    4.3.2  異構矢量數據的轉換
  4.4  多源柵格數據的融合
    4.4.1  遙感數據融合的層次
    4.4.2  遙感數據融合的分類
    4.4.3  遙感數據融合的主要方法
  4.5  總結與展望
    4.5.1  總結
    4.5.2  展望
第5章  空間數據模型與存儲管理
  5.1  空間認知模型
    5.1.1  地理空間與地理空間實體
    5.1.2  空間認知抽象
    5.1.3  地理空間認知模型
  5.2  地理空間數據模型
    5.2.1  地理空間數據模型分類
    5.2.2  面向對象的空間數據模型
    5.2.3  三維空間數據模型
    5.2.4  時態空間數據模型
    5.2.5  超地圖四維時空數據模型
  5.3  空間數據分散式存儲管理
    5.3.1  分散式存儲基本概念與特點
    5.3.2  空間數據分散式存儲與管理關鍵技術
  5.4  總結與展望
    5.4.1  總結
    5.4.2  展望
第6章  數字高程模型
  6.1  基本概念
    6.1.1  數字地面模型(DTM)
    6.1.2  數字高程模型(DEM)
    6.1.3  數字地形(地貌)模型(DGM)
  6.2  數字高程模型的數據結構
    6.2.1  離散點數字高程模型的數據結構
    6.2.2  不規則三角網的數據結構
    6.2.3  等高線的數據結構
    6.2.4  基於斷麵線DEM的數據結構
    6.2.5  規則格網DEM的數據結構
    6.2.6  混合式DEM數據結構
    6.2.7  不同數據結構的比較
  6.3  不規則三角網(TIN)的建立方法
    6.3.1  基於矢量數據的構建方法
    6.3.2  基於柵格數據的構建方法

    6.3.3  基於矢量數據帶約束條件的構建方法
    6.3.4  基於柵格數據帶約束條件的構建方法
    6.3.5  基於等高線的構建方法
  6.4  規則格網數字高程模型的構建方法
    6.4.1  基於離散點數據的構建方法
    6.4.2  從不規則三角網(TIN)到規則格網DEM的轉換
  6.5  數字高程模型的精度評估模型
    6.5.1  基於地形特徵的DEM精度評估模型
    6.5.2  基於分形方法的DEM精度模型
    6.5.3  分形內插演算法分析和精度評估
  6.6  總結與展望
    6.6.1  總結
    6.6.2  展望
第7章  空間關係
  7.1  圖形空間關係及其理論基礎
    7.1.1  基本概念
    7.1.2  理論基礎
  7.2  圖形空間關係的數學模型
    7.2.1  圖形拓撲空間關係的數學模型
    7.2.2  圖形方位空間關係的數學模型
    7.2.3  圖形度量空間關係的數學模型
  7.3  圖形空間關係的自動構建
    7.3.1  線群互相交與自相交斷鏈
    7.3.2  拓撲空間關係自動構建演算法
    7.3.3  點集Voronoi圖的構建演算法研究
  7.4  總結與展望
    7.4.1  總結
    7.4.2  展望
第8章  空間分析與空間數據挖掘
  8.1  空間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內容
    8.1.1  空間分析的基本概念
    8.1.2  空間分析的基本內容
  8.2  網路分析
    8.2.1  網路和地理網路的基本概念
    8.2.2  地理網路的最優路徑分析
    8.2.3  地理網路流的最優化
    8.2.4  地理網路中的定位與分配問題
  8.3  緩衝區分析
    8.3.1  基本概念
    8.3.2  空間目標的形態分析與分維估值
    8.3.3  緩衝區邊界生成演算法
  8.4  疊置分析
    8.4.1  基本概念
    8.4.2  矢量數據疊置分析
    8.4.3  柵格數據疊置分析
  8.5  空間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
    8.5.1  空間數據倉庫(SDW)
    8.5.2  空間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SDMKD)的概念與架構
    8.5.3  空間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的基本方法
  8.6  總結與展望

    8.6.1  總結
    8.6.2  展望
第9章  空間數據多尺度變換與可視化表達
  9.1  空間數據的多尺度特性
    9.1.1  地理要素(現象)的尺度特性
    9.1.2  空間數據的多尺度特性
    9.1.3  空間數據尺度與地圖比例尺的關係
    9.1.4  空間信息系統中的空間數據多尺度表達與自動綜合
    9.1.5  從多尺度表達到不依比例尺的空間信息系統
  9.2  空間數據自動綜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9.2.1  空間數據自動綜合的基礎理論
    9.2.2  空間數據自動綜合的基本方法
    9.2.3  自動綜合系統的構建
  9.3  三維城市建築群模型的自動綜合方法
    9.3.1  城市建築三維模型的產生和發展
    9.3.2  三維城市建築群綜合的研究現狀
    9.3.3  三維城市建築群的綜合方法
    9.3.4  三維城市建築群的綜合框架模型
  9.4  三維模型的可視化
    9.4.1  地形三維可視化
    9.4.2  地面建築物三維可視化
  9.5  SIS環境下空間數據的多尺度顯示
    9.5.1  不同比例尺數字地圖數據嵌套顯示
    9.5.2  一種比例尺數字地圖數據的不同詳細程度的分層顯示
    9.5.3  基於真正意義上的自動綜合方法的空間數據多尺度表示
  9.6  總結與展望
    9.6.1  總結
    9.6.2  展望
第10章  空間信息服務技術的發展
  10.1  基於網路服務的空間信息共享與空間數據互操作模式
  10.2  基於網格服務的信息資源共享與協同解決問題模式
  10.3  基於雲計算的空間信息服務模式
  10.4  基於「網格集成」與「彈性雲」的「混合式」服務模式
    10.4.1  對現有三種服務模式的分析比較
    10.4.2  兼顧「網格集成」與「彈性雲」的「混合式」服務模式
    10.4.3  基於「混合式」服務模式的時空大數據平台構建技術方法
  10.5  空間信息服務的關鍵技術
    10.5.1  服務分類與服務註冊技術
    10.5.2  網格空間信息服務工作流與服務鏈建模技術
    10.5.3  分散式空間數據訪問與集成技術
    10.5.4  空間信息服務發現與組合技術
  10.6  總結與展望
    10.6.1  總結
    10.6.2  展望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