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早期禪宗般若思想研究/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

  • 作者:陸傑峰|責編:謝正強|總主編:吉宏忠//袁志鴻//蓋建民//羅中樞//姚樂野
  • 出版社:巴蜀
  • ISBN:9787553117751
  • 出版日期:2023/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75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通過分析達摩禪、道信禪、東山法門、《壇經》的禪法以及早期禪宗對於《金剛經》和《般若心經》的詮釋,認為早期禪宗以如來藏思想的「自心」為內容議題、以般若波羅蜜多為形式顯示的方法,充分發揮了究竟無所得的「虛宗」風格。關於緣起之理境,早期禪宗依「自心現量」建立空相應緣起,說明一切法為自心所現,而自心及一切法皆空寂無生;關於實現之果德,早期禪宗認為,無所得的修學成就全面而徹底的一切智智、不染生死的自由解脫、悲智圓滿的無上正等覺;關於修行之道路,早期禪宗所用禪法方便各有不同,但共通的旨趣皆是遍學一切而於一切都無所行、無所住、無所證。故從形式與方法而言,早期禪宗的修學即是甚深的「行般若波羅蜜多」。

作者介紹
陸傑峰|責編:謝正強|總主編:吉宏忠//袁志鴻//蓋建民//羅中樞//姚樂野
    陸傑峰,男,1991年生於浙江餘杭。2009年至2020年就讀於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賴永海先生,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研究員,兼任新時代中華傳統美德研究基地、道學與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從事佛教哲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二  研究綜述
  三  方法結構
第一章  般若思想概述
  第一節  般若之理境
    一  緣起假名似有
    二  一切空無所有
    三  法性清凈平等
  第二節  般若之修行
    一  菩提心與六度
    二  無取無舍三昧
    三  菩薩行道階位
  第三節  般若之果德
    一  全面徹底智慧
    二  自由不染生死
    三  無上正覺成佛
第二章  達摩禪的「無相虛宗」
  第一節  「虛宗」的含義
    一  《續高僧傳》的達摩禪
    二  「虛」的語境與用例
    三  情事無寄的禪風
  第二節  《楞伽經》與般若思想
    一  唯心與無境
    二  自證與佛乘
    三  聖智與法身
  第三節  《二人四行論》的虛宗特質
    一  自心現量
    二  無得正觀
    三  無知無覺
第三章  道信禪的「一行三昧」
  第一節  「般若退賊」的含義
    一  「吉州退賊」的文獻記載
    二  道信的念般若退賊
    三  退賊的禪法象徵
  第二節  道信與《文殊般若經》
    一  《文殊般若經》的文本
    二  《文殊般若經》的流傳
    三  《文殊般若經》與南天竺—乘宗
  第三節  一行三昧的法界與念佛
    一  法界與心體
    二  念佛與念心
    三  方便與次第
第四章  東山法門的「無得守心」
  第一節  真心與妄念之理境
    一  真心之體
    二  妄念之用
    三  真妄不離
  第二節  守本真心之道路

    一  自心是道
    二  守心為要
    三  精誠正心
  第三節  無所得之方便
    一  看心的方便
    二  日想與光想
    三  看一字與勝方便
第五章  《壇經》的「般若三昧」
  第一節  自心之空寂本性
    一  自性與法性
    二  自心與空寂
    三  思量與萬法
  第二節  自性般若和解脫佛身
    一  般若與本覺
    二  解脫與世間
    三  佛身與佛土
  第三節  般若三昧之究竟無得
    一  般若三昧的含義
    二  無相為體
    三  無住為本
    四  無念為宗
第六章  早期禪宗與《金剛經》
  第一節  《壇經》與《金剛經》
    一  聞《金剛經》求法
    二  弘忍夜授《金剛經》
    三  《金剛經》與般若三昧
  第二節  《金剛經解義》的般若思想
    一  佛性空寂之理境
    二  般若法身之果德
    三  無相無著之修行
  第三節  北宗禪與《金剛經》
    一  北宗文獻所引《金剛經》
    二  《頓悟真宗要決》的「看無所處」
    三  金剛藏菩薩注《金剛經》
第七章  早期禪宗與《般若心經》
  第一節  禪門註疏
        一  智詵、凈覺、慧忠註疏
    二  題達磨大師《心經頌》
    三  江南禪師智融注
  第二節  「心」之詮釋
    一  心要與真言
    二  禪者之「自心」
    三  「無心」之法門
  第三節  「空」之詮釋
    一  即心即空
    二  不二中道
    三  空無所得
結  語  作為方法的般若波羅蜜多
參考文獻
后  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