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水污染控制高級氧化技術(精)/環境催化與污染控制系列

  • 作者:編者:關小紅|責編:霍志國//高微|總主編:趙進才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55117
  • 出版日期:2023/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94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主要圍繞典型高級氧化技術的原理與應用展開系統闡述,包括高級氧化技術的範疇與活性氧化物種的性質、基於H2O2的高級氧化技術、基於O3的高級氧化技術、基於過硫酸鹽的高級氧化技術、亞硫酸鹽耦合高錳酸鉀/高鐵酸鉀快速氧化技術、基於氯(胺)的高級氧化技術以及高級氧化技術的發展趨勢展望等。
    本書可作為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環境地球化學等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和科研用書,也可供從事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等專業設計、運行管理的人員及水污染控制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參考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關小紅|責編:霍志國//高微|總主編:趙進才
    關小紅,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2022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成就獎榜單。研究方向為水污染控制化學。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紫金全興環境基金青年學者獎、ES&T的Super Reviewer Award、ES&T最佳論文獎;作為執行主任組織了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水處理化學大會暨海峽兩岸水處理化學研討會,三次擔任全國環境化學大會鐵環境化學分會場召集人之一;受邀擔任多個國內外會議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也受邀在包括美國著名的Gordon學術會議在內的多個學術會議上做大會主題報告或分會邀請報告。曾任Water Res.、J.Hazard.Mater.和Water Environ.Res.等多個期刊的副主編,擔任Environ.Sci.Tech.Let.、Curr.Opin.Chem.Eng.、《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等多個中英文期刊的編委,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化學分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學科委員會水處理化學學科組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POPs專委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作為主編,出版了專著《高質量SCI論文入門必備——從選題到發表》,主持了包括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在內的項目30余項。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高級氧化技術概述
    1.1.1  高級氧化技術的範疇
    1.1.2  高級氧化技術中常見活性物種及鑒別方法
    1.1.3  高級氧化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2  高級氧化技術在水污染控制中的應用
    1.2.1  飲用水處理
    1.2.2  污水處理
    1.2.3  工業廢水處理
  參考文獻
第2章  基於H2O2的高級氧化技術原理與應用
  2.1  概述
    2.1.1  H2O2的理化性質
    2.1.2  HO的理化性質
    2.1.3  基於H2O2的高級氧化技術發展歷程
  2.2  UV/H2O2氧化技術
    2.2.1  UV/H2O2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2.2.2  UV/H2O2氧化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2.2.3  UV/H2O2氧化對後續氯消毒過程中DBPs產生的影響
  2.3  傳統Fenton技術
    2.3.1  傳統Fenton技術的基本原理
    2.3.2  傳統Fenton技術的應用案例
    2.3.3  傳統Fenton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影響因素
  2.4  改進Fenton技術
    2.4.1  絡合劑-enton技術
    2.4.2  光-enton技術
    2.4.3  電-enton技術
    2.4.4  非均相Fenton技術
  2.5  基於H2O2的高級氧化技術的應用前景及研究需求
    2.5.1  應用前景
    2.5.2  研究需求
  參考文獻
第3章  基於O3的高級氧化技術原理與應用
  3.1  概述
    3.1.1  O3的理化性質
    3.1.2  O3的製備
    3.1.3  O3氧化技術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發展歷程
  3.2  O3直接氧化技術
    3.2.1  O3直接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3.2.2  O3直接氧化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3.2.3  O3直接氧化過程中有毒副產物的生成及控制
  3.3  UV/O3氧化技術
    3.3.1  UV/O3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3.3.2  UV/O3氧化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3.4  H2O2/O3氧化技術
    3.4.1  H2O2/O3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3.4.2  H2O2/O3氧化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3.5  金屬離子活化O3氧化技術

    3.5.1  金屬離子活化O3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3.5.2  金屬離子活化O3氧化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3.6  非均相催化O3氧化技術
    3.6.1  金屬氧化物催化
    3.6.2  碳基材料催化O3氧化技術的原理、效能及影響因素
  3.7  應用前景及研究需求
    3.7.1  應用前景
    3.7.2  研究需求
  參考文獻
第4章  基於過硫酸鹽的高級氧化技術原理與應用
  4.1  概述
    4.1.1  過硫酸鹽的理化性質
    4.1.2  基於過硫酸鹽的氧化技術的發展歷程
  4.2  基於過硫酸鹽氧化技術中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種
    4.2.1  活性氧化物種的主要類型
    4.2.2  SO4-的理化性質
    4.2.3  1O2與有機污染物的反應特性
    4.2.4  PMS與PDS反應特性的差異性
  4.3  金屬離子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
    4.3.1  金屬離子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4.3.2  金屬離子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去除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4.4  熱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
    4.4.1  熱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4.4.2  熱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去除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4.5  光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
    4.5.1  光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4.5.2  光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去除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4.6  鹼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
    4.6.1  鹼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4.6.2  鹼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去除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4.7  非均相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技術
    4.7.1  金屬氧化物活化
    4.7.2  碳基材料活化
  4.8  應用前景與研究需求
    4.8.1  應用前景
    4.8.2  研究需求
  參考文獻
第5章  亞硫酸鹽耦合高錳(鐵)酸鉀快速氧化技術的原理及應用
  5.1  不同價態錳的理化性質
    5.1.1  高錳酸鉀的理化性質
    5.1.2  Mn(Ⅴ)和Mn(Ⅵ)的理化性質
    5.1.3  MnO2的理化性質
    5.1.4  Mn(Ⅲ)的理化性質
  5.2  不同價態鐵的理化性質
    5.2.1  高鐵酸鉀的理化性質
    5.2.2  活性鐵[Fe(Ⅳ)及Fe(Ⅴ)]的理化性質
  5.3  亞硫酸鹽的性質及含硫自由基的轉化
    5.3.1  亞硫酸鹽的理化性質
    5.3.2  過渡金屬活化亞硫酸鹽氧化過程在水污染控制中的應用
    5.3.3  過渡金屬活化亞硫酸鹽過程中含硫物種的轉化

  5.4  高錳酸鉀/亞硫酸鹽氧化技術
    5.4.1  高錳酸鉀/亞硫酸鹽技術的基本原理
    5.4.2  高錳酸鉀/亞硫酸鈉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5.4.3  高錳酸鉀/亞硫酸鈣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
    5.4.4  高錳酸鉀/亞硫酸鹽預氧化助凝除藻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5.5  高鐵酸鉀/亞硫酸鹽氧化技術
    5.5.1  高鐵酸鉀/亞硫酸鹽技術的基本原理
    5.5.2  高鐵酸鉀/亞硫酸鈉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5.5.3  高鐵酸鉀/亞硫酸鈣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5.6  應用前景及研究需求
    5.6.1  應用前景
    5.6.2  研究需求
  參考文獻
第6章  基於氯(胺)的高級氧化技術原理與應用
  6.1  氯(胺)的理化性質
    6.1.1  氯的理化性質
    6.1.2  氯胺的生成及其理化性質
  6.2  UV/氯氧化技術
    6.2.1  UV/氯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6.2.2  UV/氯氧化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6.2.3  UV/氯氧化技術應用過程中有毒副產物的生成
  6.3  UV/氯胺氧化技術
    6.3.1  UV/氯胺氧化技術的基本原理
    6.3.2  UV/氯胺氧化技術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能及影響因素
    6.3.3  UV/氯胺氧化技術應用過程中有毒副產物的生成
  6.4  應用前景及研究需求
    6.4.1  應用前景
    6.4.2  研究需求
  參考文獻
第7章  高級氧化技術的研究趨勢
  7.1  不同高級氧化技術比較基準的建立
    7.1.1  水污染控制的效果
    7.1.2  使用成本
    7.1.3  二次污染
  7.2  理論計算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對高級氧化領域研究方法的影響
    7.2.1  定量構效關係概述
    7.2.2  定量構效關係在高級氧化技術領域的應用
    7.2.3  人工智慧的概念
    7.2.4  機器學習與高級氧化領域結合的潛力
    7.2.5  機器學習應用於高級氧化領域時所涉及的主要模型
    7.2.6  機器學習應用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常見活性氧化物種的檢測方法
  附錄二  常見活性氧化物種的EPR譜圖
  參考文獻
縮略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