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AS-Helix--人工智慧時代藝術與科學融合(第五屆藝術與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共2冊)

  • 作者:編者:魯曉波|責編:王琳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18904
  • 出版日期:2023/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6
人民幣:RMB 30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AS-Helix:人工智慧時代藝術與科學融合——第五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由清華大學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承辦。本論文集收錄了此次活動徵集的70余篇優秀論文,論文集的作者群體是來自海內外不同學科背景、研究領域的藝術家、科學家、學者和高校師生,他們圍繞「AS-Helix:人工智慧時代的藝術與科學融合」主題,從人類認知、生產方式變革、未來教育、藝術範式、設計創新、可持續發展等多個維度展開思辨,深入探討人工智慧語境下,藝術與科學的深度融合將會如何以及何種程度上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根本性變革。本論文集內容豐富,涵蓋了藝術與科學創新實踐、人工智慧時代、多學科設計創新、文化遺產與工藝實踐、健康醫療設計與創新、社會創新與生態文化、生產變革設計、未來教育、包容性設計與可持續發展、機器人技術與設計等眾多領域,觀點前瞻,立意深邃,能夠深度啟發讀者對現實、未來以及諸多行業領域的多維思考,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作者介紹
編者:魯曉波|責編:王琳

目錄
A-藝術與科學創新實踐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蘭州城市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為例
  殊途同歸—藝術與科學創新實踐金屬藝術「軌道」
  以「數字視角」審視雕塑—數字技術對雕塑實踐的影響
B-人工智慧時代
  人工智慧「作曲」的實踐應用與探索
  基於人工智慧的梅蘭芳唱腔特徵抽取研究初探
  人工智慧時代的設計倫理問題
  生產變革設計視角下的人工智慧賦能圖形視覺創造—以NIWOO人工智慧平台為例
  3D列印、人工智慧與服裝設計
  未來智能商業銷售環境對商品包裝設計觀念的影響
  藝術與科學在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思考
  語音交互方式在智能產品中的用戶體驗設計研究
  作為作者的科技:人工智慧有想象力嗎?
  測量書法的可回溯感
C-多學科設計創新
  光的交互性在新媒體藝術中的運用
  淺論紡織品設計中色彩的科學運用
  陶瓷3D列印技術藝術實踐研究
  20世紀60年代電腦助力下藝術跨界合作在英美的第一次
  浪潮—代表性藝術展覽、藝術家及作品的梳理與分析
D-文化遺產與工藝實踐
  「技術時代」下戲曲的發展途徑—以呂劇為例
  數字化時代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博物館模式研究
  IP衍生品設計應用方法探析與實踐
  現代科學技術對傳統竹編工藝的影響
  論少數民族防染工藝的文化性—以西南少數民族為例
  見微知著—從景德鎮制瓷工具利坯刀談科學與藝術背後的工藝文化
  科學邊緣與現代設計起源——中國古代拼版遊戲中的平面設計原理
  淺析貴州苗族堆?圖案的藝術特色
  羌族刺繡田野調查與工藝實踐
  手工與機器—對京劇服飾製作技藝傳承的思考與實踐
  南朝石刻藝術的數字化保護芻議
  隱性知識視角下黎族傳統手工藝傳承反思
  異同之處知動因—比對長沙窯與醴陵窯釉下彩瓷
  非遺傳統手工藝與體驗式文創設計的融合創新研究—以責州蠟染技藝為例
E-健康醫療設計與創新
  互動裝置藝術於心理治療領域的引入探討
  基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智能情緒感應設施設計
  健康智慧城市的發展現狀及特點研究
  論藝術與醫學的共同創造和進化的整合之路
F-社會創新與生態文化
  武陵山連片特困區侗寨藝術生態與數字博物館創新融合探研
  黑盒子:新媒介藝術中光的敘事與身體綿延
  淺議新的界面形態:有機用戶界面的設計
  電商短視頻:體驗設計與品牌傳播的協同驅動
  思想、語言、概念—解密設計創新的終極利器
  視覺文化背景下博物館展覽的敘事性研究—以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為例
  淺談「互聯網+生態」下視覺傳達設計進化的新維度
  生態與文化交織下的北京城市色彩研究

  表情包在故宮博物院文創視角下的設計分析和研究
  3D列印技術在雲南建水紫陶中的應用及未來發展趨勢探究
  建築愉悅的再解析—基於空間句法的建築空間主觀體驗研究
G-生產變革設計
  創意產品設計助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設計經濟學研究
  以設計思維作為驅動要素的高端裝備原型創新路徑探索
H-未來教育
  從STEM到STEAM:以工業設計教育視角看人才培養新範式
  面向未來:大數據時代下的視覺藝術教育轉向
  軟體機器人在教育中的應用
  從《世界人生》的創作實踐看虛擬現實功能遊戲在STEAM教育模式中的跨媒介實踐
  「技」與「藝」的融合——天然染色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
I-包容性設計與可持續發展
  博物館的數字服務設計研究—雲南省博物館數字服務構建
  產品生命周期設計芻議
  未來紡織品與可持續設計
J-機器人技術與設計
  基於用戶氣質類型的智能語音助手角色模型研究
  三維寫實人物影像的發展問題芻議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