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法制史學的演進與思考/比較法文叢

  • 作者:編者:王立民|責編:馬麗娟//黃箏|總主編:何勤華
  • 出版社:法律
  • ISBN:9787519738587
  • 出版日期:2023/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32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體現的是一個中國法制史學史通史的主題,從古代至當代,全都包含在內。其內容分為古代、近代和當代三部分,每一部分都由中國法制史學的成果、史學家的貢獻、典型事件等構成。這是一種把中國法制史學史以時代為線索和相關重要問題結合起來的結構,基本能反映中國法制史學史的演進過程,並從中體現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作者介紹
編者:王立民|責編:馬麗娟//黃箏|總主編:何勤華
    王立民(1950.4—),華東政法大學二級教授、功勛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碩士、歷史學博士。長期從事中國法律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任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法律史學會執行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司法考試協調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法學會法理法史研究會會長、上海市政治學會副會長和德國帕桑大學、日本青山學院大學的客座教授等職。現任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當代中國法學名家、上海市領軍人才、首屆上海高校教學名師稱號。     擔任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中國法制史」負責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法制史」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租界法制文獻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省部級等科研項目二十余項。     出版個人著作10種、19部,主編三十余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學術月刊》等期刊上獨立發表論文三百余篇,其中三十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紅旗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轉摘。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論文一等獎等二十余項獎項。

目錄
第一編  中國古代法制史學的演進與思考
  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法制史學
    第一節  史學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尚書》概述
      二、《尚書》中的法制史學
    第二節  儒家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論語》中的法制史學
      二、《孟子》中的法制史學
      三、《荀子》中的法制史學
    第三節  法家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管子》中的法制史學
      二、《商君書》中的法制史學
      三、《韓非子》中的法制史學
    第四節  道家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老子》概述
      二、《老子》中的法制史學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法制史學
    第一節  史學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漢書·刑法志》概述
      二、《漢書·刑法志》中的法制史學
    第二節  儒學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春秋繁露》中的法制史學
      二、《潛夫論》中的法制史學
    第三節  其他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新語》中的法制史學
      二、《新書》中的法制史學
      三、《淮南子》中的法制史學
      四、《論衡》中的法制史學
  第三章  魏晉至隋唐時期的法制史學
    第一節  法典中的法制史學
      一、《唐律疏議》概述
      二、《唐律疏議》中的法制史學
    第二節  史學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通典》概述
      二、《通典》中的法制史學
    第三節  其他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抱朴子》中的法制史學
      二、《昌黎先生集》中的法制史學
      三、《白居易集》中的法制史學
      四、《柳河東集》中的法制史學
  第四章  宋元時期的法制史學
    第一節  史學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文獻通考》概述
      二、《文獻通考》中的法制史學
    第二節  律學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律附音義》中的法制史學
      二、《刑書釋名》中的法制史學
    第三節  其他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範文正公集》中的法制史學
      二、《歐陽修全集》中的法制史學

      三、《直講李先生文集》中的法制史學
      四、《四書章句集注》《朱子語類》中的法制史學
  第五章  明清時期的法制史學
    第一節  史學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元史·刑法志》中的法制史學
      二、《明史·刑法志》中的法制史學
    第二節  律學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大學衍義補·慎刑憲》中的法制史學
      二、《唐明律合編》中的法制史學
      三、《讀例存疑》中的法制史學
    第三節  其他著作中的法制史學
      一、《明夷待訪錄》中的法制史學
      二、《日知錄》《亭林文集》中的法制史學
      三、《讀通鑒論》中的法制史學
      四、《龔自珍全集》中的法制史學
      五、《默觚》中的法制史學
  第六章  中國古代法制史學演進的思考
    第一節  中國古代法制史學的演進階段
      一、先秦時期——萌芽階段
      二、秦漢時期——初步確立階段
      三、魏晉至隋唐時期——發展階段
      四、宋元時期——成熟階段
      五、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階段
    第二節  中國古代著名史家對法制史學的貢獻
      一、東漢班固首創法制史專門編目
      二、唐代杜佑創設新的史書編纂體例
      三、元代馬端臨「文」「獻」「注」相結合的研究範式
      四、明末清初黃宗羲開創法制史研究新風
      五、明末清初顧炎武開創注重科學實證的法制史研究方式
      六、明末清初王夫之「通變」的法制史研究方式
      七、清代薛允升首創比較法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中國古代重要法制事件及其對法制史學的影響
      一、孔子問禮于老子
      二、鑄刑書、鑄刑鼎
      三、鹽鐵會議
      四、肉刑復廢之爭
    第四節  中國古代法制史學的特點及意義
      一、中國古代法制史學的特點
      二、中國古代法制史學的意義
第二編  中國近代法制史學的演進與思考
  第七章  晚清時期的中國法制史學
    第一節  中國法制史學科的產生
      一、「七科之學」的定型
      二、清末新政
      三、中國法制史課程的初步設置
    第二節  中國法制史學的研究成果
      一、通史研究
      二、斷代史研究
      三、專題法史研究
      四、判例及判牘研究

      五、法醫學研究
    第三節  中國法制史學的代表人物
      一、薛允升
      二、沈家本
      三、趙舒翹
      四、梁啟超
  第八章  民國時期的中國法制史學
    第一節  中國法制史學演進的社會背景
      一、政治因素
      二、文化因素
      三、學科因素
    第二節  中國法制史學的研究成果
      一、通史研究
      二、斷代史研究
      三、憲法史及部門法史研究
      四、專題法史研究
    第三節  中國法制史學的代表人物
      一、董康
      二、程樹德
      三、陳顧遠
      四、楊鴻烈
      五、瞿同祖
  第九章  中國近代法制史學演進的思考
    第一節  中國近代法制史學的演進階段
      一、萌芽階段(1840?1902年)
      二、初創階段(1902?1912年)
      三、築基階段(1912?1930年)
      四、發展階段(1930?1949年)
    第二節  中國近代法制史學的方法論
      一、史學研究方法
      二、法學研究方法
      三、社會學研究方法
    第三節  中國近代法制史學價值比較分析
      一、古代的中國法制史學
      二、中國近代法制史學的貢獻與局限
      三、中國近代法制史學的啟示
第三編  中國當代法制史學的演進與思考
  第十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30年中國法制史學
    第一節  時代背景及研究概況
      一、時代背景
      二、研究概況
    第二節  研究內容
      一、國民政府「六法」的研究
      二、斷代法制史的研究
      三、學科法制史研究
      四、中國法制史學科建設的研究
      五、其他研究
    第三節  重大事件及爭鳴
      一、重大事件
      二、重要爭鳴

  第十一章  20世紀80年代中國法制史學
    第一節  中國法制史學的發展環境
      一、中國法制史學的發展環境
      二、境外法制史學對中國法制史學的影響
    第二節  中國法制史學研究領域的拓展
      一、對通史研究的拓展
      二、對斷代史研究的拓展
      三、對部門法史研究的拓展
      四、對少數民族法制史研究的拓展
    第三節  對中國法制發展進程的影響
  第十二章  20世紀90年代中國法制史學
    第一節  中國法制史學的發展環境
      一、中國法制史學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中國法制史學自身的學科建設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我國大陸中國法制史學
      一、中國法制史學的研究主體
      二、中國法制史學的研究對象
      三、中國法制史學的研究成果
    第三節  我國台灣地區及國外中國法制史學
      一、我國台灣地區的中國法制史學
      二、國外的中國法制史學
  第十三章  近四十年的專題研究
    第一節  中國唐律研究四十年
      一、唐律研究成果的三大類別
      二、唐律研究涉及的內容
      三、唐律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四、唐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途徑
    第二節  中國租界法制研究四十年
      一、中國租界法制研究成果的分類
      二、中國租界法制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中國租界法制研究的方向
    第三節  中國地方法制史研究四十年
      一、中國地方法制史研究的意義
      二、中國地方法制史研究成果的分類
      三、中國地方法制史成果所涉及的主要內容
      四、取得成績的原因分析、存在的問題與進一步研究的展望
  第十四章  中國當代法制史學演進的思考
    第一節  演進階段
      一、蟄伏期(1949?1978年)
      二、復甦期(1979?1989年)
      三、發展期(1990?1999年)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影響研究方法的因素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影響研究方法的因素
    第三節  法制史學的價值
      一、學術價值
      二、社會價值
    第四節  對未來法制史學的影響
      一、研究視角的轉換
      二、研究方法的更新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