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醫脈診入門六講(圖解版)

  • 作者:編者:范逸品|責編:王新輝//趙玉欣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23696
  • 出版日期:2023/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57
人民幣:RMB 4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由中國中醫科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範逸品主筆,全書主要以28種常見脈象為軸線,介紹了每種脈象的特徵、脈理、臨診時的診脈訣竅、什麼疾病會出現這種脈象。臨床上單一脈象少見,多為兩種以上的脈象同時並見,對此書中介紹28種單一脈象的兼脈,並結合望、聞、問診的主要癥狀,四診合參,脈象、癥狀互證,準確診斷疾病,同時給出了臨床常見用藥。同時作者還給出了個人切脈體會和技巧,跟師學習,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全書內容以大量圖表呈現,白話講解,不用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助力讀者脈診入門!

作者介紹
編者:范逸品|責編:王新輝//趙玉欣
    范逸品,醫學博士,中西醫結合博士后,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導師;     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研究分會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仲景醫學分會專家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脈象專業委員會理事;     主持國家及省部級課題4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獲得「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抗疫先進個人」及「中國中醫科學院抗疫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目錄
第一講 脈診的發展
  中醫脈學的源頭——《黃帝內經》
  主張獨取寸口脈——《難經》
  脈診臨床的典範——《傷寒論》《金匱要略》
  我國首部脈學專著——《脈經》
  脈學集大成者——《瀕湖脈學》
  脈診的現代研究
第二講 脈診的原理
  脈象形成的原理
    心臟和脈管是脈象形成的動力之源
    氣血循行是脈象形成的物質基礎
    各臟腑協作是脈象正常的保障
  為什麼通過脈診能診病
  中醫是如何用脈診診病的
    預測疾病
    辨別真假
    闡述發病病機
    指導疾病治療
    推斷疾病預后
  脈診部位有講究
    三部九候診法
    人迎寸口診法
    獨取寸口診法
    仲景三部診法
第三講 有效脈診有方法
  什麼時候脈診的效果最好
  脈診時需要做好什麼準備
  選擇正確的脈診體位
    坐位
    ?位
  對醫生診脈時的要求
    調神平息
    五十動
  脈診的指法
    選指
    布指
    運指
  提升脈診技能的練習方法
第四講 辨平脈與病脈
  平脈(健康脈)三要素
  正常脈象的影響因素
    時間、氣候
    機體狀態
    生活起居
    心理活動
    其他因素的影響
  什麼是病脈
第五講 辨脈綱領
  脈象的構成要素
  脈象是如何分類的

    浮脈類
    沉脈類
    遲脈類
    數脈類
    虛脈類
    實脈類
  相兼脈
  更加形象的脈象圖
    指壓-指感趨勢圖
    脈寬圖
    脈長圖
    脈波圖
第六講 辨常見病脈
  浮脈類
    浮脈
    洪脈
    濡脈
    散脈
    芤脈
    革脈
  沉脈類
    沉脈
    伏脈
    弱脈
    牢脈
  遲脈類
    遲脈
    緩脈
    澀脈
    結脈
  數脈類
    數脈
    疾脈
    促脈
    動脈
  虛脈類
    虛脈
    細脈
    微脈
    代脈
    短脈
  實脈類
    實脈
    滑脈
    弦脈
    緊脈
    長脈
附錄
  附錄1:《瀕湖脈學》原文
  附錄2:《四言舉要》原文

  附錄3:28脈六大類表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