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筋膜手法基於大量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力學、組織學等科學研究的實證基礎,並通過數十年的實踐驗證,證明是一種有效處理肌肉骨骼性疼痛及相關問題的科學治療手段。筋膜手法的理論基礎強調人體的整體性、連續性、平衡性,與我國傳統醫學的理念非常一致。筋膜手法由解剖學及運動力學研究定位的筋膜系統協調中心點、肌筋膜序列與中國傳統醫學的穴位、經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能是促進中西醫結合的一個良好契合點。本書作者基於筋膜在神經肌肉協調中的作用提出了一個新模型,列舉了筋膜網路中特殊的中心點(協調中心、感知中心和融合中心)。
作者介紹
(意)路易吉·斯德科//安東尼奧·斯德科|責編:饒紅梅|譯者:Julie Ann Day//王于領//馬明
目錄
第一章 筋膜解剖學、組織學和生物力學模型
筋膜解剖
筋膜組織學
筋膜的生物力學
第二章 筋膜的生理學、肌筋膜疼痛和FM評估表
筋膜的生理學
肌筋膜疼痛FM評估表
第三章 向前運動肌筋膜序列鏈
向前-頭部(ante-caput)1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頭部(ante-caput)2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頭部(ante-caput)3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頸部(ante-collum)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胸部(ante-thorax)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腰部(ante-lumbi)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骨盆(ante-pelvis)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髖部(ante-coxa)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膝部(ante-genu)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踝部(ante-talus)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足部(ante-pes)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肩胛(ante-scapula)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肱骨(ante-humerus)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肘部(ante-cubitus)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腕部(ante-carpus)的肌筋膜單元
向前-手部(ante-digiti)的肌筋膜單元
第四章 向後運動肌筋膜序列鏈
向後-頭部1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頭部2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頭部3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頸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胸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腰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骨盆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髖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膝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小腿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足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肩胛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肱骨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肘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腕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後-手部的肌筋膜單元
第五章 向內運動肌筋膜序列鏈
向內-頭部1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頭部2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頭部(medio-caput)3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頸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胸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腰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骨盆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髖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膝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踝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足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肩胛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肱骨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肘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腕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內-手部的肌筋膜單元
第六章 向外運動肌筋膜序列鏈
向外-頭部1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頭部2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頭部3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頸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胸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腰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骨盆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髖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膝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踝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足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肩胛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肱骨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肘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腕部的肌筋膜單元
向外-手部的肌筋膜單元
第七章 內旋運動肌筋膜序列鏈
內旋-頭部1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頭部2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頭部3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頸部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胸部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腰部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骨盆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髖部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膝部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踝部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足部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肩胛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肱骨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肘部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腕部的肌筋膜單元
內旋-手部的肌筋膜單元
第八章 外旋運動肌筋膜序列鏈
外旋-頭部1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頭部2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頭部3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頸部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胸部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腰部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骨盆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髖部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膝部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踝部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足部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肩胛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肱骨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肘部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腕部的肌筋膜單元
外旋-手部的肌筋膜單元
第九章 動作檢查和觸診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