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東亞文明八千年(精)

  • 作者:沈福偉|責編:史文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60323
  • 出版日期:2023/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818
人民幣:RMB 2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用曉暢的文字,以世界文明大潮為經絡,闡述以黃河和長江為主體的東亞文明中心從誕生、成長、傳承、發揚到轉型的全過程,對進入文明社會以後的東亞文明與世界其他主要文明潮流發生的聯繫,以及彼此經過交流、碰撞、更新達到融和的歷史作綜合評述。整部作品視野廣闊,將中國文明置於東亞乃至世界的大舞台上,要言不煩地敘述中華文明以及東亞文明對於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將東亞文明數千年來的輝煌成果囊括其中,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史學功底和學問上的博古通今。

作者介紹
沈福偉|責編:史文
    沈福偉(1935—2021),江蘇蘇州人,畢業於復旦大學,蘇州大學社會學院退休教授,曾任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理事、江蘇省世界史學會副會長。研究方向為亞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現代化與世界經濟。著有《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與非洲》、《中外文化因緣》、Cultural Flow Between China and Outside World Thoughout History、《中國與西亞、非洲文化交流志》(百卷本《中華文化通志》之一)等,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目錄
卷首語  文明的潮流
上編  成長
  第一章  東亞文明的曙光
    一、東亞的地理環境
    二、東亞文明的誕生
    三、東亞農藝的區域特色
      (一)世界農藝作物八大中心
      (二)長江流域稻作農業的原生中心
      (三)稻作文化的海外傳播
    四、東亞文明展示的文化社會形態之一:長江文明
      (一)長江流域的濕地農業
      (二)長江流域早期的飲食文化
      (三)長江流域早期的絲、漆、玉琢和干欄文化
    五、東亞文明展示的文化社會形態之二:黃河文明
      (一)黃河流域的旱地農業
      (二)黃河流域早期的飲食文化
      (三)黃河流域的冶銅工藝
    六、走進文明社會
      (一)冶金與城市的出現
      (二)玉文化和中原文明的崛起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東亞文明的古典時代
    一、夏代開創的文明中心
    二、神權與王權合一的商文明
    三、西周宗法制度下的中原文明
    四、東亞文明中心的禮俗
  第三章  東亞文明中心的三合一範式
    一、走進鐵器時代的成周東亞文明中心
    二、東亞文明中心之一的夏文化區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禮俗
      (二)土地私有化進程中社會關係的變化
      (三)私學興起催發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
      (四)實施郡縣地方行政,強化中央集權體制
    三、東亞文明中心之二的楚文化區
      (一)楚文化源流
      (二)楚、越爭戰下的文化融合
    四、東亞文明中心之三的越文化區
      (一)百越民族的形成
      (二)吳越文化的地域特色
    五、太平洋上古老的文化傳遞線
      (一)東海、北太平洋區
      (二)南海、波利尼西亞區
    六、南海、印度洋文化傳遞線
  第四章  東亞與西亞、地中海三大文明中心最早的聯繫
    一、商周文化與草原民族
      (一)商周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
      (二)公元前6世紀通向歐洲的絲綢之路
    二、古代西方文明大國如何稱呼中國
      (一)中華文明的前哨:蔥嶺東側的西周國
      (二)伊朗化的中國譯名
  ……

下編  新潮
參考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