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認同模式與中國小說的現代轉型研究

  • 作者:黃曉華|責編:劉志兵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14943
  • 出版日期:2023/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7
人民幣:RMB 13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1895-1917年的中國小說創作為考察對象,不僅邏輯嚴謹地構建認同模式的理論模型,從「立人」命題的三個層面把握認同維度、認同向度與認同強度之間的相互關聯,而且深入系統地分析近代小說認同模式的特徵,力圖準確把握其在中國小說現代轉型中的關鍵作用。本書將理論建構與方法演練融為一體,為敘事理論研究、近代小說研究以及小說批評等領域提供了參考。

作者介紹
黃曉華|責編:劉志兵
    黃曉華,男,1973年出生,湖南隆回人,文學博士。湖北大學文學院三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當代文藝創作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聞一多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文藝學學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中國小說現代化進程與敘事理論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省部級課題十項。出版學術專著三部,編著四部;發表論文近五十篇。多次獲湖北省與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曾獲湖北五一勞動獎章。

目錄
緒論
    一  選題緣起
    二  研究綜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意義
第一章  「立人」命題與小說認同模式的建構
  第一節  「立人」命題的展開與認同模式的理論架構
    一  認同維度:「立什麼人」
    二  認同向度:「如何立人」
    三  認同強度:「能否立人」
  第二節  「立人」命題的嬗變與認同模式的歷史演化
    一  傳統—闡釋型認同模式
    二  現代一協商型認同模式
    三  后現代一錯位型認同模式
第二章  近代社會認同分化與傳統小說認同模式的解體
  第一節  情境裂變與近代小說認同困境的發生
    一  時局變化與認同取向的分裂
    二  觀念衝突與話語權威的解體
  第二節  作者增加與近代小說認同維度的分化
    一  近代小說作者的代際嬗遞與時代聚焦的嬗變
    二  近代小說作者的價值分化與修辭目的的深化
  第三節  讀者擴容與近代小說認同向度的翻轉
    一  流通區域擴大與語言載體的選擇
    二  讀者素質提升與修辭策略的調整
第三章  認同維度的質變與近代小說修辭目的的深化
  第一節  中外小說與近代小說認同維度的確立
    一  傳統小說的反面對照
    二  翻譯小說的正面示範
  第二節  鼓民力與近代經濟主體的理性彰顯
    一  強身體
    二  崇實學
    三  興實業
    四  明階級
  第三節  新民德與近代政治主體的倫理重構
    一  從忠君到愛國
    二  從利已到利群
    三  從專制到自由
  第四節  正民趣與近代文化主體的審美重塑
    一  目的的問題化
    二  原型的生活化
    三  事件的新聞化
第四章  認同向度的翻轉與近代小說修辭策略的展開
  第一節  近代小說傳播機制與認同向度的翻轉
    一  報刊發行與讀者閱讀需求的彰顯
    二  稿酬制度與作者市場意識的強化
  第二節  有新益:理性協商與近代邏輯思維模式的建構
    一  凸顯知識的有效性
    二  強化邏輯的嚴密性
    三  提升讀者的參與度
  第三節  有新情:情感協商與近代政治體驗方式的生成

    一  建構命運共同體
    二  確立道德制高點
    三  保持傳統延續性
  第四節  有新味:審美協商與近代文化啟蒙身份的確認
    一  白話的興起與文化身份的自覺
    二  解構的運用與啟蒙意識的強化
    三  寫實的深化與社會批判的展開
第五章  認同強度的偏至與近代小說修辭風格的呈現
  第一節  近代小說價值排序與認同強度的偏至
    一  近代小說的新變與價值排序的位移
    二  近代小說的分類與價值排序的凸顯
  第二節  修辭情景與價值排序的分化
    一  1895-1901:「時新小說」與「新民」的濫觴
    二  1902-1911:「新小說」與「新民」的深化
    三  1912-1917:「鴛鴦蝴蝶派」與「新民」的轉向
  第三節  作者個性與修辭風格的呈現
    一  「鼓民力」的富民與強國
    二  「新民德」的復古與趨新
    三  「正民趣」的挑戰與迎合
第六章  未完成的現代轉型——近代小說認同模式建構的局限
  第一節  徘徊于「新」「舊」之界——認同維度的局限性
    一  個體與群體:鼓民力與理性認同立場的悖反
    二  權利與義務:新民德與倫理認同基點的游移
    三  現象與本質:正民趣與審美認同平台的裂變
  第二節  糾纏于「教」「樂」之間——認同向度的局限性
    一  啟蒙的偏至
    二  消閑的回歸
  第三節  游移于「傳」「覺」之境——認同強度的局限性
    一  單維與多維:認同強度的結構性局限
    二  距離與張力:認同強度的力量性局限
餘論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