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通論玄學/經史傳統與中國哲學文庫

  • 作者:王葆玹|責編:郝玉明|總主編:趙汀陽//張志強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16381
  • 出版日期:2023/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35
人民幣:RMB 2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較全面地研究了魏晉時代的玄學,對玄學的淵源、背景、流派、人物、經典系統、箋注形式、作品、論題、學說及歷史分期加以探討,對東晉以後的制度化玄學也詳加考辨。書中新見頗多,如說明玄學潮流中何晏與王弼分別開啟了兩個支流,前者注重才性論,後者注重性情論。作者認為東晉以後玄學仍繼續流行,包括玄學在內的官方四學的建置與李充整理四部圖書的史事有密切的關聯。對於玄學與道教的關係、玄學與正統論的關係、玄學與唐代三教的關係等,作者也分別作了新的解說。此書為王葆玹先生最後的玄學研究代表作。

作者介紹
王葆玹|責編:郝玉明|總主編:趙汀陽//張志強
    王葆玹,1946年生於北京,1981年開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從事中國古代哲學研究工作,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等職,並曾任教於德國海德堡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範圍包括經學、早期道家學說及魏晉玄學。著有《正始玄學》《玄學通論》《今古文經學新論》《王弼評傳》《古今兼綜——兩漢經學》《老莊學新探》等書。

目錄
小引
引論
  一  何謂玄學
  二  玄學「火不熱論」
  三  郭象「獨化說」及其與向秀學說的關係
  四  仁孝與忠孝之辨
  五  才性論與性情論——玄學之分流
  六  「研幾」與「知幾」——形上形下之貫通
  七  玄學的經典系統與聖賢系統
  八  李充與制度化的玄學
  九  南朝的玄學科目及其與道教的分別
  十  玄學的儒道論
  十一  玄學歷史的分期問題
第一章  從《論衡》之初傳到玄學之興起
  一  《論衡》流行遲緩的原委
  二  《論衡》之初傳
  三  王朗與《論衡》的關係
  四  《論衡》與荊州學
  五  《論衡》與玄學
  六  從《論衡》看《周易》義理之學的源流
  七  《太玄》學與玄學
第二章  東漢魏晉之政體學說及其對正統論的影響
  一  「君臣一體」和「一卿為政」
  二  「攝位」與「攝政」
  三  關於冢宰攝政的成說
  四  王弼《易》學中的人事與君臣
  五  關於諸葛亮的尊崇及正統論之提出
第三章  士庶等級與正始改制
  一  玄學興起的社會背景
  二  正始玄學家的改制運動
第四章  玄學討論形式
  一  「書不盡言」的命題及其流行的情況
  二  以清談為主、著述為輔的玄學討論形式
  三  「談」——種特殊的思想交流方式
  四  「清」字之義以及「清談」一詞的使用
  五  清議與清談的關係
第五章  玄學思想方法
  一  「理」的上升和義理學的形成
  二  名理之辨與言意之辨
  三  「言不盡意」——玄學言意之辨的前提
  四  「微言盡意」或「清言窮理」
  五  「微言妙象盡意」
  六  不假微言的「妙象盡意」說
  七  東晉時期「微言」「妙象」兩說的爭論
  八  「言意兼忘」與「言意之辨」的終結
  九  玄言詩、山水詩及其與「言意之辨」的關係
  十  王弼的「尋言尋象」「忘言忘象」和「存言存象」說
第六章  正始玄學家及其著作
  一  夏侯玄及其《本玄論》等著作
  二  何晏生平事跡與著作

  三  管輅《易》學的玄學內容
  四  鍾會生平及其著作
  五  王弼生平及其《易》學、《老》學
  六  王弼著作
第七章  竹林七賢與兩晉玄學
  一  竹林七賢的名稱問題
  二  竹林名士寓居山陽的意義
  三  竹林名士共有的性格特徵及其出身
  四  曹魏政局以及竹林名士集團的同步演變
  五  嵇康及其著作
  六  阮籍著作
  七  向秀著作
  八  山濤和王戎
  九  中朝名士
  十  東晉玄學家
第八章  從東漢哲學到玄學的轉變
  一  漢代宇宙論的繁瑣化
  二  何晏的「復用無所有」說
  三  王弼的「萬物始原」說和「伏羲重卦」說
  四  王弼老學的萬物生化圖式
  五  王弼《易》學中的璇璣和會要
  六  道德的含義
  七  兩漢的《道經》《德經》和道德二元論
  八  河上公、王弼《老》學的盛衰
  九  道德不分的王弼注本
  十  王弼「不分道德」的哲學意義
  十一  名教與自然之辨
第九章  王弼《周易大演論》輯本
  一  《周易大演論》解題
  二  直接論述「大衍之數」及其與「天地之數」的關係的佚文
  三  論述太極與兩儀的佚文
  四  論述聖人性情的佚文
  五  一些出處不能論定的佚文
  六  從《周易大演論》佚文看漢魏數論的演變
第十章  玄學的本體論
  一  王弼及鍾會《老》學中的本末體用之學
  二  王弼《易》學中的義象理事說
  三  由卦主和尊位看絕對君權的否定
  四  卦主之因循至理
  五  王弼《易》學的改制理論
  六  王弼《易》學與西方哲學的比較
  七  王弼《易》學之「全釋人事」及其意義
  八  西晉玄學中的「貴無」「崇有」之爭
  九  「火不熱」「指不至」與「聲無哀樂」
第十一章  玄學的存在論
  一  向秀、郭象《莊子注》的疑案及其初步的解決
  二  郭象《莊子注》的改編
  三  關於唐代郭本《莊子》摻入向秀注文的證明
  四  向秀《莊子注》佚文的發掘及其與郭注的比較
  五  向秀思想——從本體論到存在論的過渡

  六  「跡」與「所以跡」及其兼忘——向秀、郭象哲學的分歧點之一
  七  聖人之「冥」——向秀、郭象聖人本體論的意義
  八  「獨化于玄冥之境」與《致命由己》
  九  向秀、郭象存在論的政治思想及其社會意義
第十二章  玄學人性論與人才論
  一  玄學人性論之形成
  二  才性之辨
餘論
  一  玄學家所受到的誣陷
  二  玄學著作立學官的問題
  三  論「浮華」
  四  玄學與唐代重玄學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