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鋼琴協奏曲的流金歲月(1)(精)

  • 作者:郝端端|責編:單一丹
  • 出版社:上海教育
  • ISBN:9787572018671
  • 出版日期:2023/0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6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任何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要經過從模糊到清晰的成長壯大過程,鋼琴協奏曲也不例外。從最初十六世紀的聲樂組合、間奏曲、牧歌集等,到十七世紀帶有競爭性的多聲部組合、器樂組、協唱曲,再到十七世紀末期的博洛尼亞和羅馬作曲家們將協奏曲定義為「主奏或獨奏加上伴奏」的演奏模式。前有托雷利、科雷利和維瓦爾第的作品為協奏曲奠定基礎,後有C.P.E巴赫與J.C.巴赫以更為簡潔的音樂織體、更為豐富的情緒對比以及融合回復曲式與奏鳴曲式等主要手法將協奏曲變得「與時俱進」。
    莫扎特與貝多芬代表著鋼琴協奏曲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本書從美學、結構、歷史三個方面詳細分析了莫扎特的二十一首為一架鋼琴而作的鋼琴協奏曲,並對於如何詮釋莫扎特鋼琴協奏曲提出了新的見解。貝多芬則是在莫扎特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和發展了鋼琴協奏曲。比起莫扎特重視樂隊與獨奏間的平衡感,貝多芬更傾心於將兩者合二為一所產生的凝聚力。莫扎特在協奏曲的創作中依仗結構,而貝多芬則擅長使精簡素材形成符號。利用符號學的理論,本書還定位了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中的「功能型符號」和「意義型符號」,並詳細論證了這些符號對於實際詮釋時所帶來的影響……

作者介紹
郝端端|責編:單一丹
    郝端端,旅法、旅美青年鋼琴家、音樂學者,美國茱莉亞學院音樂藝術博士、法國索邦大學音樂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交換學者、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得主、上海青年東方學者。現任上海 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音樂學研究所駐外特派、美國奧馬哈音樂學院夏季藝術節客座教授。

目錄
讀者須知
序奏
第一章  什麼是協奏曲
  一、早期「concerto」
  二、從「協唱曲」「合奏曲」到「協奏曲」
  三、從亞平寧半島到德奧大陸
  四、鍵盤樂器的崛起
  五、鋼琴協奏曲的黎明
第二章  里程碑莫扎特
  一、莫扎特與世紀之交的協奏曲
  二、美學與結構
  三、復古風格演奏的啟示
第三章  推進者貝多芬
  一、從鋼琴家莫扎特到鋼琴家貝多芬
  二、從平衡感到凝聚力
  三、從結構到符號
  四、利用符號對作品進行深度詮釋
  五、修改版《G大調鋼琴協奏曲》(Op.58)
尾聲
外文參考文獻
外文人名索引
圖例索引
表格索引
譜例索引
1720年至1827年間創作的鍵盤樂與樂隊作品及其作曲家目錄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