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城市設計(第4版平裝)

  • 作者:王建國|責編:孫惠玉
  • 出版社:東南大學
  • ISBN:9787576602470
  • 出版日期:2023/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8
人民幣:RMB 15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在第3版基礎上改寫修訂的。第一,結合近年世界科技發展趨勢、特別是數字技術發展對城市設計的革命性影響,重新改寫並大幅增加了城市設計數字技術方法方面的內容,並將其增補成獨立的第6章;第二,較大篇幅地對城市設計發展歷史、理論和方法部分內容進行了校訂、增補和修改完善;第三,較多增加了主持實施的不同尺度的城市設計實踐案例,使本書更加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和實踐參考價值。第四,增加了對《建築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高等學校城市設計方向研究生教學標準》等全國性城市設計教育指導文件的解讀;第五,更換和調整了較多案例,圖片有較多調整和替換;第六,改寫了第7章城市設計運作、實施和管理方面的內容;對城市設計歷史、理論和方法的部分內容進行校訂、增補和充實,論證更加充分完整。
    本書立足國內外城市設計發展前沿,理論與方法結合,圖文並茂,實踐案例豐富,適合於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城市規劃、城市管理及相關領域的人士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高年級學生、研究生的選修課和專業人員培訓的參考教材。

作者介紹
王建國|責編:孫惠玉
    王建國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2001—2014年擔任東南大學建築系主任和建築學院院長。     目前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築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設計專家委員會主任,《建築學研究前沿》主編、《工程》編委,以及世界人居環境學會成員等。

目錄
第4版前言
1  城市設計概述
  1.1  城市設計的概念及其內涵
    1.1.1  作為理論形態來理解的城市設計
    1.1.2  作為應用形態來理解的城市設計
    1.1.3  城市設計的學科和專業構成
  1.2  城市設計的歷史發展
    1.2.1  城市文明和城市設計的緣起
    1.2.2  古希臘的城市設計
    1.2.3  古羅馬時期的城市設計
    1.2.4  中古時代伊斯蘭國家的城市設計
    1.2.5  歐洲中世紀的城市設計
    1.2.6  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城市設計
    1.2.7  中國古代的城市設計
  1.3  現代城市設計的產生及其任務
    1.3.1  西方近現代的城市設計
    1.3.2  現代城市設計的產生
    1.3.3  現代城市設計的基本特徵
  1.4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
    1.4.1  近現代城市規劃的緣起和發展
    1.4.2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的概念分野和相互關係
  1.5  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
    1.5.1  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在空間形態卜的連續性
    1.5.2  城市設計與建築設計在社會、文化、心理上的關聯性
    1.5.3  城市設計導則與建築設計的自主性
  1.6  城市設計與社會諸要素的相關性
    1.6.1  政治要素與城市設計
    1.6.2  法規要素與城市設計
  1.7  城市設計教育
    1.7.1  城市設計教育的發展
    1.7.2  美國城市設計課程和學位設置
    1.7.3  英國城市設計課程和學位設置
    1.7.4  中國建築類專業教育中的城市設計
2  城市設計研究的對象層次、類型構成及其價值判斷
  2.1  城市設計的對象層次和內容範圍
    2.1.1  總體城市設計
    2.1.2  片區城市設計
    2.1.3  地段城市設計
  2.2  城市設計實踐的類型
    2.2.1  開髮型城市設計
    2.2.2  城市保護與更新
    2.2.3  社區設計
  2.3  城市設計的目標和評價標準
    2.3.1  城市設計的目標
    2.3.2  城市設計的評價
3  城市空間要素和景觀構成的設計
  3.1  土地使用
    3.1.1  土地的綜合利用
    3.1.2  自然形體要素和生態學條件的保護
    3.1.3  基礎設施

  3.2  建築形態及其組合
    3.2.1  建築形態與城市空間
    3.2.2  城市設計對建築形態及其組合的引導和管理
  3.3  開放空間和城市綠地系統
    3.3.1  開放空間的定義和功能
    3.3.2  開放空間的特徵
    3.3.3  開放空間的建設實踐
  3.4  人的空間使用活動
    3.4.1  人的環境行為
    3.4.2  使用活動的支持
    3.4.3  不當行為的預防及安全防衛
    3.4.4  增強城市環境的空間使用活動和城市活力的設計原則
  3.5  城市色彩
    3.5.1  城市色彩的概念
    3.5.2  城市色彩的歷史發展梗概
    3.5.3  基於城市設計的城市色彩處理原則
    3.5.4  我國城市色彩研究的部分案例
    3.5.5  常州市城市色彩研究案例
  3.6  交通與停車
    3.6.1  停車方式
    3.6.2  道路視覺景觀
    3.6.3  存在問題
  3.7  保護與改造
    3.7.1  保護與改造的意義
    3.7.2  保護與改造的內容和方式
    3.7.3  保護與改造對象的發展
  3.8  城市環境設施與建築小品
    3.8.1  城市環境設施與建築小品的內容
    3.8.2  城市環境設施與建築小品的作用
    3.8.3  城市環境設施與建築小品的設計要求
  3.9  標識
4  城市典型空間要素和景觀設計
  4.1  城市街道空間
    4.1.1  街道和道路
    4.1.2  街道空間設計
    4.1.3  街道空間景觀設計
    4.1.4  街道和道路的層次等級及其設計
  4.2  城市廣場空間
    4.2.1  城市廣場設計的歷史經驗
    4.2.2  現代城市廣場的規劃設計
    4.2.3  廣場的空間形態
    4.2.4  廣場的空間圍合
    4.2.5  廣場的尺度
    4.2.6  廣場設計的原則
    4.2.7  案例分析
  4.3  城市中心區
    4.3.1  城市中心區含義
    4.3.2  城市中心區的歷史發展
    4.3.3  城市中心區的設計開發原則
    4.3.4  案例分析

  4.4  城市空間軸線
    4.4.1  城市空間軸線的概念
    4.4.2  城市空間軸線的組織方式
    4.4.3  城市空間軸線的設計要點
    4.4.4  案例分析
  4.5  城市濱水區城市設計
    4.5.1  城市濱水區的概念
    4.5.2  城市濱水區的歷史發展
    4.5.3  中國城市濱水區開發建設
    4.5.4  城市濱水區城市設計原則
    4.5.5  案例分析
  4.6  歷史地段
    4.6.1  歷史地段的含義
    4.6.2  歷史地段的城市設計
    4.6.3  歷史地段的城市設計工作方式
    4.6.4  案例分析
  4.7  步行街(區)
    4.7.1  步行街(區)的功能作用
    4.7.2  步行街(區)的類型
    4.7.3  步行街(區)的設計要點
    4.7.4  案例分析
  4.8  建築綜合體
    4.8.1  建築綜合體的概念
    4.8.2  建築綜合體的城市設計要點
    4.8.3  案例分析
  4.9  城市天際線
    4.9.1  城市天際線的概念
    4.9.2  天際線的形成
    4.9.3  天際線的評價原則
    4.9.4  天際線的設計
    4.9.5  案例分析
  4.10  大學校園
    4.10.1  大學校園規劃概述
    4.10.2  校園規劃布局
    4.10.3  校園道路組織
    4.10.4  建築環境及其場所感的創造
    4.10.5  案例分析
  4.11  城市光環境
    4.11.1  道路照明
    4.11.2  廣場照明
    4.11.3  建築裝飾照明
    4.11.4  照明燈具選擇
5  城市設計的空間分析方法和調研技藝
  5.1  空間—形體分析方法
    5.1.1  視覺秩序分析
    5.1.2  圖形—背景分析
    5.1.3  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
    5.1.4  蘆原義信和他的《外部空間設計》
  5.2  場所—文脈分析方法
    5.2.1  「十次小組」與場所結構分析

    5.2.2  城市活力分析
    5.2.3  認知意象分析
    5.2.4  文化生態分析
  5.3  生態分析方法
    5.3.1  麥克哈格和他的生態規劃設計思想
    5.3.2  城市自然過程的分析
    5.3.3  西蒙茲和《大地景觀》
  5.4  相關線—域面分析方法
  5.5  城市空間分析的技藝
    5.5.1  基地分析
    5.5.2  心智地圖分析
    5.5.3  標誌性節點空間影響分析
    5.5.4  序列視景分析
    5.5.5  空間注記分析
    5.5.6  城市設計的社會調查方法
6  數字化城市設計
  6.1  數字信息採集
    6.1.1  數字信息類型
    6.1.2  數字信息收集技術
    6.1.3  數據來源
  6.2  數字信息分析
    6.2.1  GIS數字信息處理及分析技術
    6.2.2  空間句法
    6.2.3  包絡分析
    6.2.4  等線分析
    6.2.5  熱度分析
    6.2.6  FCN圖片識別
  6.3  數字化方案優化技術
    6.3.1  參數化設計技術
    6.3.2  相似性計算技術
    6.3.3  多目標搜索技術
    6.3.4  性能化評估
    6.3.5  分形理論及元胞自動機分析模型
  6.4  數字化成果表達
    6.4.1  Arcgis數字信息可視化
    6.4.2  CAD和圖形圖像處理技術
    6.4.3  Sketch-Up建模及草圖分析技術
    6.4.4  虛擬現實及數字化模擬分析技術
  6.5  數字化管理與監測
    6.5.1  數字城市法規管控模型
    6.5.2  數字城市形態管控模型
    6.5.3  數字城市活動監測模型
7  城市設計的實施操作
  7.1  城市設計過程的組織
    7.1.1  設計過程的意義
    7.1.2  現代城市設計的方法論特徵
  7.2  城市設計和公眾參與
    7.2.1  參與性主題的緣起
    7.2.2  公眾參與設計
    7.2.3  我國的公眾參與問題

  7.3  城市設計的機構組織
    7.3.1  城市設計的機構組織形式
    7.3.2  城市設計專家組
    7.3.3  城市設計國際咨詢
  7.4  設計成果的表達
    7.4.1  城市設計政策
    7.4.2  城市設計方案
    7.4.3  城市設計導則
    7.4.4  城市設計資料庫
第4版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主要術語索引
主要人名索引(外國)
主要機構索引(外國)
主要地名索引(外國)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